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儒學與國際傳播」學術座談會在京召開

「儒學與國際傳播」學術座談會在京召開

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大學期間,在會見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哲學系人文講席教授安樂哲時,殷切希望安樂哲能向世界更多地介紹儒學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安樂哲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工作,並且致力於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消除西方對中國的誤解,起到了獨特的中西文化交流使者的作用。

為更好的推動以儒學為主幹的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5月14日,國際儒學聯合會在京主辦「儒學與國際傳播」學術座談會。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牟鍾鑒、安樂哲,中國駐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原大使、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原副會長劉玉和,文化和旅遊部外聯局傳播處處長蔣好書,國際儒學聯合會教育傳播普及委員會副主任王殿卿,國際儒學聯合會國際聯絡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田辰山,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海明,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副院長羅軍,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孔德立等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國際儒學聯合會秘書長牛喜平主持會議。會議分析了當前儒學與中國文化國際傳播中的現狀及存在的不足,圍繞改進儒學與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力進行了深入討論。

當前儒學與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現狀和不足

由於歷史原因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以儒學為主幹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到西方後,雖然引起了「中國文化熱」,但也受到「西方文化中心主義」的排斥。

牛喜平介紹了國際儒學聯合會近年來在儒學國際傳播中所做的工作。作為國際性的社團組織,國際儒學聯合會積極推動中國文化國際話語體系的建設,在不同文明互學互鑒的指導理念下,在多個國家舉辦「國際儒學論壇」,為儒學與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搭建平台,出版《國際儒學研究》輯刊,組織翻譯出版印尼語、阿拉伯語、僧伽羅語、孟加拉語、波斯語、俄羅斯語等多語種中國文化典籍譯本,支持國內外專家交流互訪與專題項目的研究,為儒學的國際傳播和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提供資源平台與智力支持,一大批活躍在世界各地的成員為此作出努力。但是,總體看在國際傳播中儒學蘊含的價值與其在國際傳播中的地位及效果還不相稱,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背景下,應該儘快提升儒學的國際傳播力。

與會人員認為,目前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與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並不對稱。當前的傳播方式、內容與效果還存在一些不足和亟需改善的地方。比如,傳播的主體力量比較分散,相比英語內容的儒學「產品」的傳播,其他語種內容較少,儒學傳播內容的整體性和邏輯性較弱。無論中國文化還是西方文化,都通過大量比喻或者描述性的方式講述二者的孰優孰劣,這種簡單的帶有情感傾向的描述性傳播方式影響到了中西方文化有效的交流與溝通。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還存在一定的偏差,比如對工作環境認識上的偏差,對世界經驗的認識偏差,內部經驗總結不夠,語言政策上面的認識偏差等等,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本身對自身文化的闡釋不夠清晰、研究不夠透徹,即便研究透徹了,但在轉化成傳播語言與傳播產品方面也存在著欠缺。

改進儒學與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建議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面臨著良好的機遇,中國黨和政府非常重視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工作,儒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事業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也要認識到提升儒學的國際影響力、加快新時代中國文化走出去、向世界提供更多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需要多部門的協調與合力推進。

安樂哲認為,通過準確把握中西文化在思維方式和概念內涵的差異,一方面詮釋和轉變西方社會關於儒學思想的歷史認知,另一方面建設適應國際傳播的中國文化話語體系,用中國文化本身的話語體系向國際社會講述儒學思想,完成西方中心論視野中的儒學思想向國際視野中的儒學思想的過渡。

牟鍾鑒指出,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社會中長期被邊緣化是對世界的極大損失,「和而不同」「執兩用中」等思想理念能夠和西方文化進行互補,進而裨益於整個人類的光明前途。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應當聯合不同國家的有志之士,進行有效的文明對話,建立一種有利於整個世界人民的普遍倫理,促進人類的和平與發展。

劉玉和結合多年的國外工作和經歷認為儒學國際傳播首要解決的問題是理清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到底是什麼,這樣才能夠為國際社會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以便應對當今世界面臨的挑戰和危機。其次從整合各方資源和發揮優勢的視角提出三點建議,在國際社會增強文化品牌意識,完善不同國際平台的交流合作機制,加強既精通中國傳統文化又具備語言使用能力的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儲備。

蔣好書認為,要促進儒學的國際傳播首先要理清儒學的內涵,可以從史、文、術、道等方面進行內容梳理,根據國外不同市場的需求,提供不同類型的文化產品。

田辰山認為,應當運用中西哲學比較的路徑去客觀地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優勢和不足。儒學的對外傳播,要在中西文化的語義環境中講清楚,應當逐步建立中國文化自己的話語體系,在中西文明的對話交流中採取平等的態度對待中西文化的差異,而不是帶有感情式的簡單判斷。

王殿卿建議,儒學的國際傳播要卸下鐐銬來跳舞,摒棄過去按照西方觀念解釋中國文化的思維方式,把真正原汁原味的儒學思想和中國文化傳播出去。

羅軍建議,在國際文化傳播中,要注意文化分層級的傳播,特別要針對傳播對象做好內容的設計與方式的調整,注意角色的轉化問題,把「國別」戰略改成「語別」戰略。

溫海明建議,要在團隊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大力夯實中國文化傳播的實力,要充分利用網路新媒體時代的先進傳播媒介,加強傳播內容的建設。

孔德立建議以國際儒學聯合會為協調組織,建立多部門、多學科專家廣泛參與的儒學國際傳播智庫,對儒學國際傳播從理論到實踐,從內容到形式等全方位多視角的進行研究。

本文轉載自「國際儒學聯合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趣讀丨皇帝吃的飯為什麼叫「膳」
識人與識心:人心險于山川,難於知天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