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無奈的選擇!台海危機時解放軍陸炮上艦的裝備組合

無奈的選擇!台海危機時解放軍陸炮上艦的裝備組合

原標題:無奈的選擇!台海危機時解放軍陸炮上艦的裝備組合



所謂「平時不流汗,演習就流血」,對於「喝水喝水300cc」的台軍弟兄,漢光演習就是個交學費的地方在「漢光」軍演及其前後的相關演習過程中,有幾個科目是雷打不動的:以主戰坦克排成密集橫隊衝上灘頭射擊為重要看點的實兵火力展示,以二戰古舊火炮對海射擊為看點的聯信操演,以及以軍團炮指部為核心的反舟波射擊演練。當然說到底,這幾樣演習的目的都一樣,都是在抗登陸作戰的火力殺傷環節。


作為全世界僅有的大規模二戰火炮射擊表演,外島的聯信操演可謂是古色古香其實今天施佬想胡謅的東西並不是台軍,之所以要介紹「漢光」軍演的這些部分,是因為今天想要介紹的是和他針鋒相對的一樣「老玩意兒」——施佬當然不會讓遠程火箭炮紮根福建灘頭射擊台灣灘頭,施佬要聊聊的,是一件大家現在可能已經當做笑話的事情——陸炮上艦。



要笑話也得拉上美國人!當年的情況,就是關鍵時刻就是碰到陽字型大小也得靠陸炮給打回去當然以今天的眼光來看,船載炮兵的缺點是很明顯的,顛來晃去的船隻本身就不是一個穩定的射擊平台,加上地面炮兵的武器也不像艦用火炮一樣能對抗船隻在海上橫搖和縱搖,因此船載炮兵都的射擊精度顯然不如專用的艦炮。


不過在解放軍的現代化裝備數量十分有限的上世紀90年代,船載炮兵是那個時候的解放軍能夠提供給一線登陸部隊唯一可靠(當時的解放軍強擊航空兵顯然還難以堪稱「可靠」)的火力支援系統了。



沒有武裝直升機,沒有遠程火箭炮,沒有飛豹,也沒有激光制導炸彈,只有最早的強-5目前可以看到的船載炮兵照片並不多,其中最常見的兩張里,一張是在民船上固定了包括坦克在內的多件武器進行射擊,另一張則是一系列自行火炮和自行火箭炮被固定在民船上進行射擊。但是毫無疑問,這兩張船載炮兵射擊的照片都只是進行測試的照片,畢竟坦克來自裝甲兵,壓根不負責火力壓制,而將不同種類的火炮放在一條船上,顯然也不是運用火炮的好方法


坦克就應該用來突擊,安穩地待在船上那麼軟弱怎麼能行?自行火炮那都是要上灘頭的,也輪不到上船按照用途分,這些火炮可以分為遠程火力支援群、近程火力支援群和直接火力支援群,其意義和用途自然是顧名思義,其中比較有意思的是直接火力支援群,雖然像坦克之類的裝備都是要在第一梯隊登陸的,不可能用來在船上搞直接支援,但是當時很多野戰防空部隊的57毫米和37毫米高炮則當仁不讓用於直接火力支援。



這種編組既是解放軍對於上世紀90年代裝備的威力最大化應用,也是自一江山島一來解放軍兩棲登陸作戰和演習經驗的總結。



一江山島作為解放軍第一次三軍聯合作戰,經驗是十分寶貴的為了便於指揮,像122毫米加榴炮、130毫米加農炮和152毫米加榴炮這樣的大口徑火炮一般以連為單位部署在2000噸以上的民船上,以保持射擊時的相對穩定。船載火炮在射擊時以遠程火炮為起始,在航空火力準備的同時開始進行直接火力準備,並掩護近程火力支援群和直接火力支援群展開射擊,其支援時間至少1小時以上。


像這樣使用統一的122毫米炮的船載炮,就比較符合實戰的要求了



無人機在當時被認為是解決炮兵觀測問題的關鍵,現在看來,這個判斷相當準確當然,當直-9WZ這樣的裝備面試的時候,船載炮兵這樣的「應急」戰法早已經發展到了盡頭,隨著解放軍各種對地攻擊手段的不斷增多和精確打擊手段的不斷推廣,即使是傳統的「千軍萬馬過海峽」式的搶灘登陸作戰中,留給這樣一種戰法的空間也越來越小。自然而然的,今天的我們只能從一些老照片里回顧解放軍曾經的「土法上馬」了。


「蜀黍有練過哦?對地支援什麼的,不難啦」



「蜀黍有練過哦?對地支援什麼的,不難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個普通的號 的精彩文章:

SpaceX很忙!再次發射向國際空間站運2.63噸物資
這些美國的青少年 接受著怎樣的愛國主義教育?

TAG:一個普通的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