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斷學習和成長是第一能力

不斷學習和成長是第一能力

關注花喵,一年讀完100本,成為期待的自己

本書的內容比較基礎,從我入行接觸第一個項目到後來遇到第一個大坑,跌倒後總結經驗教訓從坑裡爬起來,再到後來負責多個項目,以及多個項目同時並行,像是小馬過河自己摸索,於是我在讀這本書時也一邊整理自己經驗,配合書中的方法也同時將自己的摸索成為自己的方法論。

01

進入互聯網的產品經理都有幾個共同特點:

1、半路出家,沒有科班出身;

2、沒有標準的能力模型;

3、不斷學習都在成長;(第一能力)

早前一本很紅的書也讓挺多互聯網工作者認為產品經理是沒有門檻的,但往往沒門檻的東西比有門檻的東西更難,不是誰都可以做的很好,而且「混事」和很好之間,差了好多個太平洋。

02

養成產品的思路,是為用戶做產品而不是為自己做產品:

1、你只代表你自己:永遠保持警惕,不要綁架用戶需求

2、2%的人是不可理解的:但每個人都有不被理解的一面,你也有可能是2%種的一員,所以不要用偏激的想法綁架大多數人的想法;

3、在給用戶做產品而不是給自己做:既然用戶不是自己,就該以用戶的價值判斷為唯一的價值判斷

4、你的老闆和你一樣,他並不是真正的用戶(比如馬雲,他其實從來不用淘寶……)

我們都在說「互聯網+」,也許我們都知道了什麼是互聯網,但加號後面的行業就該是產品經理去學習去了解的領域,百分百的創新在今天的互聯網幾乎是不可能的,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做的創新都是「微創新」(周鴻禕提出:99%以上的產品和功能都是follow之前的產品,1%的創新提升產品品質是一種常態)。

也別把無知當創意,你以為發現了一塊沒人開墾過的地,其實早已是被耕耘多年的鹽鹼地了。所以對於產品經理,不管是1年的還是10年的,不斷學習都是第一能力。

03

1、定義流程和產品

產品的質量取決於流程和交互(之前看的螞蟻金服的書里,支付寶在用戶支付流程上做到極致)

2、把用戶需求翻譯成產品需求

1)講故事的能力——還原用戶場景

2)抽象能力——從場景里抽出核心需求點

3)邏輯能力——歸納和整理

4)溝通能力——換位思考,從技術運用的角度去溝通合理性,也稱為同理心

5)文檔寫作能力——形成能與團隊交流的東西,比如PRD,它只是一個翻譯工具,讓研發明白並按照做,是什麼形態不重要,tower直接敘述、或者直接在原型圖標註都可以。

3、具備產品運營和規劃的視角

1)需求從接受到主動發現:日常運營中的數據中(產品內)、目標用戶中(產品內)、合作夥伴中(產品外)發現。

需求最終要回歸到產品價值,也是商業價值

2)產品規劃:橫向的競爭對手的變化、縱向的產品本身的前世今生未來規劃。(競爭分析可以參考書《用戶體驗要素》,這裡不詳細展開)

3)產品是渠道,溝通用戶並提供服務:產品經理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把需求池的需求全部消滅,而是做出符合大多數目標用戶的產品

4)在產品迭代過程中的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小可行化產品)最小能保證速度、核心功能且能夠在小版本能快速開發迭代,讓用戶感受到產品的快速變化:

1)小版本試錯

2)規模化迭代升級

3)快速成長或快速死亡

4)小成本糾錯

5)未來的問題未來解決,用未來的方法未來的資源

4、用運營的思維看產品

產品和運營不可分家,都是一樣的用戶,好產品是迭代出來的,也是運營出來的。

產品經理的假想用戶是「17歲少女」,也叫「科技紅顏」,她們挑剔、時尚、敏感、「貪婪且懶惰」

如果互聯網產品(社交和電商產品最為顯著),一款產品火起來,有一群人一開始就喜歡用,他們就是科技紅顏(比如小咖秀、抖音、足記、臉萌),這不是偶然,因為她們樂於嘗試新鮮事物。

花喵讀書

一年讀完100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媽媽,我不想對你說「母親節快樂」
巴菲特已老,誰人可再封神?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