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散文:黃岡,留在我記憶深處

散文:黃岡,留在我記憶深處

文/饒啟瑜

散文:黃岡,留在我記憶深處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離別黃岡已近四十個年頭,忙於事務故地重遊次數屈指可數,當鬢髮微霜步入中年之列,我時常懷念上世紀整個七十年代度過的小鎮。黃岡,猶如一本泛黃的相冊,訴說著似水流年一去不返的往事,翻開相冊,我記憶的閘門一下子打開。

時光倒回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當年因所謂「戰備疏散」,父母單位從沿海汕頭內遷,我也轉學到黃岡讀小學四年級。住家被安排在縣氣象站留下的空置房,與縣城工業基地一排緊挨廠區一牆之隔。氣象站屬城郊,從家門口一條蜿蜒土路出發,走一段公路,再過黃岡橋是進城的線路圖。那時的黃岡就兩條大街貫穿全城東西,一條是中山路,另一條叫丁未路,因這裡曾發動一場悲壯的反清起義而得名。

承載著滄桑回憶的紅星電影院,如今仍遺存黃岡鬧市。記憶中,影院門口貼滿各式電影海報,《馬蘭花》中的小蘭、《神筆》中的馬良、《小兵張嘎》中的嘎子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著極大的誘惑力。不知何時,我在紅星電影院看了第一場電影,但很長的一段時間,影院總是放映八部樣板戲和三戰(《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等老片子,後來隨著一批新片公映,我隨父母一次次上影院,對紅星有了最初記憶。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偵察兵》的上演,精彩的情節看得樂不思蜀。第二天,我和弟弟在家裡互換角色扮演《偵察兵》片段,至今仍記憶猶新。化裝偵察的我戴著雪白手套,大搖大擺去檢查敵人的大炮,在炮口上摸一手的黑,蔑視著敵軍團長,拖著長腔「你們的炮是怎麼保養?」「炮彈離炮位太遠了,這完全不符合作戰要求」,然後邊脫手套邊慢吞吞地說「麻痹,太麻痹了……」

朝鮮電影《賣花姑娘》在紅星放映盛況,可謂古今中外,空前絕後。為滿足人們觀看熱情,電影院採取人休機不休,連續放映三天三夜。記得那天下午的紅星影院門前人山人海,我隨影迷擠向入口處,電影放映時終於混進去,可院內早已爆棚,我站在人群後面,踮著腳觀看到電影結束……到了文革後的電影開禁之時,紅星影院每有新片,更是一票難求,十分慶幸父親同事、鄰居曾昭煌叔叔剛好調任紅星影院院長,偶爾弄來幾張十分緊俏的電影票,讓我們一飽眼福,讓我對紅星影院有更多的記憶,更多的懷念。

物質貧瘠、生活單調年代,黃岡的冰室、理髮店、照相館、老市場集結於鬧市中心,卻包羅小鎮市井生活萬象。那時生活簡樸,製冷技術落後,吃冰球、飲冰水只有到冰室。黃岡這間冰室店面不怎麼起眼,略顯局促的空間只擺幾張小桌,可一到夏天,冰室便熱鬧非凡——記憶中,我幾次光臨只好加插擺到街邊的桌椅就坐。那時這家冰室出品的紅豆冰、菠蘿冰甘甜清爽,令我回味悠長,當服務員端上桌子,我急不可待將小匙往墊底的紅豆里挖,小心翼翼放入口中,酷熱的夏天紅豆冰瞬間湧入味蕾直衝肺腑,甚為愜意。那時在冰室享受高溫褪去的清涼,在我看來是那麼的時尚小資情調,曾經的冰室也藏在人們的記憶里,永遠抹不去。

年少的我對這家獨特經營模式的理髮店充滿仰慕,該店有樓上、樓下兩層,理髮師有近三十人,手藝挺不錯,常常顧客絡繹不絕。那天,我在門口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雙手推開兩扇木門,跨過一道門檻,場面躍然眼前——兩排鐵轉椅各自面壁,將店鋪隔成兩部分,中間成了上樓通道。排隊領號後有頃,我興沖沖登上樓,坐上笨重的鐵轉椅。理髮師傅是位上了年紀的客家人,也許叼著煙剃頭是一種習慣,鏡子里他深深吸了一口,兩道白煙猛地從鼻孔衝出,我有點擔心煙灰掉在身上。熱騰騰的白毛巾、清爽的肥皂水、以及理髮師傅在盪刀布上「嘡嘡」地磨著剃刀,刀鋒在我面頰和脖子上飛舞的畫面,給我全新的感受與難忘的記憶。

散文:黃岡,留在我記憶深處

每逢路人走過黃岡唯一那家照相館,總要多看門口櫥窗里幾眼俊男美女的照片,那時還沒有彩照,相館裡的人將黑白照上色弄成彩照的樣子。相館的門似乎猶半虛掩,平添了幾分神秘,我有幾分期待和想像,每次經過總向裡面張望,試圖窺探光影的世界。數年後,我們下鄉知青回城首度新年,睿智的春生提議下,結伴到這家相館合影。照相館不大,室內地板鋪著紅磚,擺著一台看起來笨重的落地照相機,用一塊厚厚的布罩著。我們對鏡弄妝後照著攝影師的指點,在人工塗畫背景前,眼睛看著鏡頭,突然一束燈光直打在臉上,我一愣恍惚全身曝光,表情僵硬,無處逃遁。他走過來,用手指擺弄著我的頭,我躲閃著——其實是抗拒那陌生和冰涼的手指。他無奈回到照相機背後,調整著鏡頭,口裡發出各種指令才按下按鈕。「咔嚓」一聲,深深打上時代烙印的知青合影,永遠留在黑匣子的膠捲里。

在我眼裡黃岡老市場地面滿是水漬和菜渣,還充積著人們的嘈吵聲。我極不喜歡去,偏大人總叫我先去排隊,當我神不知鬼不覺站到隊伍最前面,家人才拿著各種票證從單位或家裡趕來接應。比起汕頭這裡魚肉菜物美價廉,尤其那些生猛海鮮似乎還能活蹦亂跳,讓初來乍到的汕頭人陡然興奮不已,紛紛搶購,這讓當地人頗有微詞,抱怨汕頭人土豪波及市場物價上漲。這家瀰漫血腥的屠宰場印象頗深,當人們的喊殺聲、牲畜的哀號聲交雜一起,血淋淋的場面嚇退了我。站在一座三面牆的公廁,朝市場的一面全無遮擋,方便時被來往行人把我的背部看清,令我渾身很不自在。離公廁十步之遙竟是小食店,飄逸出陣陣香味。那火爐上鍋里,不停翻滾著大塊骨頭,那時可沒有味素,好湯水來自骨頭湯。賣飲食的站在燒著煤塊的爐子邊,雙手蜻蜓點水似的忙個不停,我吃了好幾次粿條面充饑……百姓生活,市場風情,天天在小鎮演繹。

回憶好似一趟穿越時空的旅行,蕩漾著往事,瀰漫著鄉緒。黃岡,這座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老縣城諸多影像,林林總總的市井串在一起,濃縮一幅淳樸小鎮風情畫。記憶深處,我尋找黃岡滿滿的回憶,也尋找自己的花季履痕,尋找老縣城沉在歲月深處的根。

散文:黃岡,留在我記憶深處

(圖片來自於網路)

點贊和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小說:娘親舅大(上)
故事:學區房(外一章)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