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大避暑勝地莫干山,竟然有家這樣有歷史的鐵路旅館

四大避暑勝地莫干山,竟然有家這樣有歷史的鐵路旅館

1921年建成的莫干山鐵路旅館1號館外景。

曾長期供職莫干山管理局的吳承濤先生2017年出版了《莫干山別墅往事》一書,有一章專門寫到莫干山鐵路旅館。我參考他書中的一些內容,又史海鉤沉尋找資料,力圖還原莫干山鐵路旅館軼事。

巴家飯店變鐵路旅館

與廬山、北戴河、雞公山並列中國四大避暑勝地的莫干山,上世紀初就有了鐵路旅館,它以「一條龍」服務模式成為莫干山經營規模最大、設備最精良、設施最豪華、服務最周到的飯店,還為莫干山聯通外部世界、提升其公共服務系統,促使莫干山發展進入快車道做出過重要貢獻。

鐵路旅館原名巴家飯店(也稱德國客棧),始建於1915年前後,至今已逾百年。當時在上海經商的德國人巴播,因身體原因,攜眷屬到莫干山建屋而居,並用空餘房間在每年夏秋兩季接待上海遊客,猶如當今的民宿。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戰敗,失去了在華既得利益。喪失德國政府庇護的商人巴播也只得賣掉所有產業,收拾行囊回德國老家。1919年冬,當時的京(南京)滬、滬杭甬鐵路管理局從巴播手中購得了這兩幢房子。

經手收購事宜的沈叔玉(成栻),後來曾任滬寧、滬杭甬鐵路管理局局長,他在1965年撰文回憶巴家飯店當時的規模:「以石塊為牆,本地山木為窗戶,共有房間90間,設備簡潔、佔地20餘畝……」兩路局購入巴家飯店後,改名為鐵路旅館,隨後開始大規模擴建,通過新建、修繕和翻建等措施,很快使鐵路旅館成為行業翹楚。

1931年的莫干山鐵路旅館平面示意圖。

華麗轉身豪華賓館

自1919年冬兩路局購入旅館,到1941年被日寇侵佔的22年里,鐵路旅館進行過一系列改建和擴建。1921年夏新建落成的1號館為三層,三樓為儲藏室,二樓客房12間,底樓客房8間,成人、兒童餐廳和會客室各一間,是當時全山設施最豪華的旅館。

原巴家飯店主體經簡單修繕後成為2號館,因為設施相對簡潔,故收費也較低廉,又因風景絕佳,所以經常爆滿。

3號館也系新建,上下二層各4間客房,1933年,兩路局在修建4號館時還順帶為3號館增添了浴室,這是鐵路旅館目前留下的唯一遺址。據稱,2012年《紐約時報》推薦莫干山為「全球最值得前往的45個地方」之一時,選用的那張照片就是倒塌後的鐵路旅館3號館遺址。

1933年,為擴大接待能力,兩路局又對2號館右側的巴家飯店另一舊舍進行翻建,成為4號館。因旁邊有一眼清澈甘洌、終年不竭的泉水,它又被稱為「泉屋」。這眼泉水除滿足鐵路旅館所需用水外,大旱之年還為部分山民提供飲用水。

4號館竣工後,鐵路旅館進入鼎盛時期,此時它擁有完備的配套設施:自備發電機,配備無線電收音機、留聲機和鋼琴等,甚至還有游泳池、網球場和備有中外文報刊的閱覽室,是莫干山名副其實的規模最大的旅館,堪稱五星級賓館。據曾目睹其盛況的杜承褀老人介紹,當時,旅館僅雞一項,每天就要消費百隻以上,可見其生意之興隆。

1934年版《莫干山志》(增訂版)記載:「鐵路旅館是(莫干)山上最大的旅館,規模宏大,設備完美,佔地70餘畝,內有路徑,四通八達,有孔道直通劍池,有館舍數座,依山高下分別構築,每屋均以走廊連之,每遇陰雨,仍可由走廊彼此往還,走廊依山勢高下,蜿蜒屈曲,非常美觀……」

日寇侵佔莫干山後,將鐵路旅館作為司令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寇兵力日漸吃緊,1942年8月日寇撤離莫干山時,殘暴地縱火將鐵路旅館夷為平地。

「一條龍」服務促進莫干山繁榮

1920年開始,在鐵路旅館改擴建的同時,兩路局憑藉鐵路優勢,採用修築道路、交通聯運、商業廣告等系列方式,為旅館吸引源源不斷的客流,促使莫干山發展進入快車道。鐵路施工隊測量、修築了三橋埠至鐵路旅館的10多公里簡易山道,方便轎夫抬客人上山。此路當時雖未通汽車,但為莫干山後來進入公路時代奠定了基礎。鐵路又開辦杭州至莫干山(三橋埠)公(水)路運輸業務,為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地坐火車上莫干山避暑、旅遊休閑人士提供交通、旅遊、餐飲「一條龍」服務。一則以「莫干山滬杭甬鐵路旅館」名義刊登在上海《申報》的廣告宣稱:「本館自建新式洋房,在莫干山山腰,山上多名勝之處以及瀑布等天然佳景……古雅幽靜,別饒情趣……」廣告還羅列了旅館服務的十大特色,特彆強調「上海北車站有直達本館之聯票出售,途中免周折,且沿途均有(鐵)路公司員司招待一切……」入住鐵路旅館的客人只要在上海購一張聯票上火車,到杭州換乘汽車(船),到山下再由轎夫送上山,包括行李搬運均無須另行付費,客人紛紛稱便。

一份當年的聯運時刻表,詳盡標明了上海、南京、杭州、常熟、蘇州、吳江等周邊大中城市到莫干山的旅遊線路、始發時間和收費標準等。兩路局利用鐵路運輸優勢的巨大輻射力,採用旅遊、交通組合優惠報價,為鐵路旅館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流。借鑒莫干山鐵路旅館的成功範例,兩路局1934年又在江蘇崑山建成青陽港鐵路花園飯店。

1934年莫干山管理局編製的地圖上標示的鐵路旅館。

名人履痕與鐵路旅館

鐵路旅館作為莫干山行業翹楚,也留下過許多名人履痕。

國民政府外交、教育總長黃郛曾兩次到莫干山旅遊,均下榻於鐵路旅館,後定居莫干山麓的庾村。

鐵路旅館亦重視參與莫干山的各類活動,經常牽頭舉辦公益活動,分別在1934年到1936年,連續舉辦了三屆「上海國際學生登高競賽」。首屆比賽的26名選手,分別來自中、英、美三國的七所學校,其中就有代表聖約翰大學參賽的後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的榮毅仁。

莫干山鐵路旅館軼事表明,鐵路企業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開始探索鐵路旅遊業的經營模式,打造鐵路旅遊服務品牌。

文圖:陳慈林

編輯:楊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鐵道網 的精彩文章:

深度的好文章,好比心靈雞湯
郵票上的鐵路橋

TAG:人民鐵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