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遇到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吳三桂就變成跳樑小丑了

遇到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吳三桂就變成跳樑小丑了

康熙粉碎鰲拜集團之後,在朝廷內部實現了大權歸一,真正達到了親政的目的。但是,整個中國還不統一,還潛伏著分裂割據的危機。平定三藩叛亂,充分顯示出康熙的膽略與見識。「三藩」是指明亡後投靠清朝的三個漢族軍閥,即平西王吳三桂(鎮守雲南)、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孫,鎮守福建)、平南王尚之信(尚可喜之子鎮守廣東)。這三個軍閥在追隨清軍鎮壓農民起義和消滅南明抗清勢力的過程中逐漸擴大了私人勢力,各自擁兵在手,獨霸一方三藩之中,以吳三桂勢力最大。他在當地圈佔民地,搶掠人口,苛捐雜稅,魚肉百姓。

他佔據南明桂王五華山的帝宮作為藩府,大肆擴建,搞得「千門萬戶,極土木之盛。」吳三桂為了擴大勢力,還招降納叛,廣收黨羽。盤踞在廣東、福建的尚之信、耿精忠,也都極力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三藩的割據,不僅是清朝實行中央集權的巨大障礙,而且還嚴重地威脅著清朝的統治。康熙帝親政以後,就考慮撤藩,當時朝中有許多人害怕吳三桂等人惟恐徹藩會引出天下大亂。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3月,粵藩尚可喜因受不了兒子尚之信的挾制,向皇帝申請告老還鄉,回遼東老家,並請求留尚之信接替他平南王圈位,繼續鎮守廣東。

19歲的康熙帝認為這是撤藩的大好機會,便立即批准尚可喜告老還鄉,但不準其子襲爵。吳三桂的兒子此時在京城,得知消息後,派人騎快馬去通報吳三桂。吳三桂得知消息後大吃一驚,心想:小小的康熙帝,竟會作出如此的決定,看來我的王位也不穩啊!吳三桂看到自已謀反的時機還還沒有成熟,便想試一試康熙帝對自己的態度。他便找來耿精忠一起上書,意請求撤藩。康熙接到奏摺後非常高興,他早就想削藩,今日一見吳三桂、耿耿精忠的奏摺,就決定趁機削去二人的藩位。吳三桂、耿精忠只是假意請求撤藩,萬萬沒有想到康熙帝會批准。吳三桂惱羞成怒,立即起兵謀反。吳三桂蓄謀已久,所所以來勢兇猛,帶領將士迅速向湖南、川陝進軍。

這些地方反清復明的思想仍然存閉在,吳三桂抓住這一心理,舉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吳軍首先攻入湖南、貴州、四川,廣西叛清,不戰而陷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3月,耿精忠在福建謀反。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2月,尚之信在廣東謀反。叛亂引起朝廷震動,大臣索額圖提議殺掉主張撤藩的大臣,向吳三桂謝罪。康熙意志堅定,態度明確。他說:「撤藩出自朕,他人何罪?」後來又說過:「豈因吳三桂反叛遂諉過於人耶?」表現了政治家敢作敢當的偉岸風度。

為消除朝中妥協論調和表示平叛決心,康熙已在吳三桂提出劃江為國、南北分治的要求時,下令處死吳三桂留在北京的兒子吳應熊、孫子吳世霖。吳三桂聞訊,大吃一驚說:「皇上年紀輕輕的,竟能做出這樣決斷,事情沒有指望了!」康熙坐鎮北京,制定戰略,在中國全境布置了通信網,掌握情報。甘肅九日,浙江四日,命令便可傳達。各地呈上的戰況報告,一日數百份,康熙均一一親自過目,下達明確指示,部署於全國各地的清軍全部納人康熙帝的統一指揮下,採取整體的作戰行動。

康熙發現清軍八旗不堪一戰時,就重用漢軍,以有功必賞有錯必罰的清原則親自督戰,使用「以漢制漢」的原則。康熙帝認為吳三桂的勢力最大,野心也最大,便果斷採取措施,對平南、靖南二藩軟硬兼施。一方面派兵去攻打,另一方面下降書。耿精忠本來造反的決心就不大,一看朝廷出動大隊人馬前來平息,心裡很驚慌。兩軍剛一交戰,耿精忠就吃了敗仗,他節節敗退,一看大勢已去,便投降了。康熙帝決定恢復他的爵位,仍鎮守福建。廣東的尚之信一看清軍壓城,也投降朝廷。三路叛軍,只剩下吳三桂,他已被孤立起來。

康煕帝命令胡拜、趙賴帶領清軍圍剿吳三桂。清軍作戰勇猛,吳三桂節節敗退,吳三桂在內外交圍中病死,他的孫子吳世璠在昆明被圍,最後拔劍自殺。三藩叛亂平定後,康熙加強了對三藩的控制,增強了皇帝的權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吳三桂反覆無常,是一個十足的小人,最後竟發動叛亂戰。但他遇到了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就變成跳樑小丑了。搞分裂者是沒有好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省耕問俗」,根據切身體察開展蠲免活動
想兩面下注?康熙讓你自取滅亡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