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與其罵聯想,不如關注下一個萬億級市場

與其罵聯想,不如關注下一個萬億級市場

矽谷Live / 實地探訪 /熱點探秘/ 深度探討

聯想是不是在某次5G會議中將票投給了高通,導致華為在5G標準中落敗給高通?

聯想是不是賣國賊?

……

聯想「投票門事件」的新聞大家應該都或多或少聽說了。連華為都趕緊出來聲明,感謝聯想投出的贊成票。

拋開聯想「愛不愛國」來說,這場投票背後其實圍繞的是對下一代通信技術 5G 標準的討論。那 5G 時代到底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華為、聯想在其中占著什麼位置?背後的大玩家都有哪些科技公司?今天我們就來說說。

5G時代 :6G的視頻,2秒能下載完

要想說5G,還是從我們熟悉的 4G 開始說起。

還記得我們手機上網時左上角或者右上角的那個 4G 圖標嗎?是不是會發現有時變成3G,有時候又是H?小探在美國這邊,一會顯示 LTE,一會顯示4G,那這些圖標到底代表著什麼意思?

簡單說,這些都是你手機的上網速度。

你如果手機常看到的G,恭喜你,你的手機上網速度相當於2G;如果是E的話,那就是2.75G,3G和H的符號,都相當於3G網路速度,H+,顧名思義,比H好一些,就有3.75G網路速度了。

當然,我們進入 4G 時代後,大家手機里最常見的應該就是 4G 圖標了。那LTE又是什麼意思呢?LTE 其實約等於4G,但是真正速率上只有 3.9G 左右。

所以,小探給你排列了一下,我們手機上網速度從慢到快依次是G

毫無疑問,5G 肯定是最高的。一旦 5G 商業化了,手機網速意味著翻番。預計快至少10倍,最快還可高達百餘倍!

是不是具體很難感受?華為消費者總裁余承東曾說過,華為預計 2019 年推出 5G 智能手機,用 5G 技術下載 6GB 高清視頻,2秒鐘就可下完。

而且!不僅是你一個人的網速快,網路的容量也大大提升,可以容納更多用戶在同一時間裡登錄網路。試想一下你在北京地鐵上也可以看電影了,在演唱會現場也可以發朋友圈了...

那 5G 標誌是不是很快就能出現在我們的手機上了呢?這個還不好說.... 因為,各大企業還在為標準制定開會呢。

沒錯,就在大家因為聯想投票事件吵鬧的時候,這個星期(21日至25日),3GPP工作組 5G 第一階段標準制定的最後一場會議就要在韓國釜山召開了。

這次會議很重要,因為它將決定 5G 三大場景中之一 eMBB(增強移動寬頻)的商業化標準。這個 eMBB 又是什麼?這可以說是我們日常最可能使用到的 5G 場景之一。

你想想,我們一般上網幹什麼?玩秒拍、看小視頻、刷朋友圈吧?而 eMBB 針對的是需要大流量的移動寬頻業務。沒錯,5G 時代到來的話,不讓你看小視頻,讓你就看大視頻了。

除了網速更快,5G 還有其他用途嗎?有,另外兩個應用場景小探簡單說一下。其中,mMTC 針對大規模物聯網業務。而 URLLC 針對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等需要低時延,高可靠鏈接的業務。

先來說說物聯網。大家聽物聯網概念和「萬物互聯」已經很久了,但是,如果網路不支持,那什麼都不用連了,也連不上。5G 希望的,就是真正的萬物互聯。

有多萬物呢?根據標準,mMTC 場景能保證每平方公里有 100 萬部設備的連接量。這到底有什麼用?去年,高通宣布跟摩拜單車合作,其實就體現了一個很好的應用場景。高通研製的數據機用在了摩拜的智能鎖上,既保證多台設備同時在線,彼此的數據還能連通。這能很好幫助摩拜對成千上萬的單車進行定位和實時監測狀態。

無人駕駛又跟 5G 有什麼相關的呢?

還是從萬物互聯說起,以 5G 網路為基礎,這些無人駕駛的汽車就可以實現與周圍汽車、信號燈、建築甚至道路實時交換數據信息,能看路才能走啊對吧。看清了道路,判斷了信息後,數據是從後台回到車身。但只有當連續的數據流傳達給車輛的速度越快,車輛行駛才能越安全。

在 4G 時代,端到端時延的極限是 50 毫秒,這意味著遠程很難實現實時控制。但如果在5G時代,端到端的時延可以比 4G 提高30倍,甚至只需要1毫秒,這個速度,比你眨一次眼睛還快400倍...

如果真正實現了5G 的低時延,我們就可以隨時隨地操控遠程對象和設備了,比如從自動駕駛的汽車,到工業機器人、遠程手術機器人等等。

聯想「投票門」在吵什麼?

介紹完 5G 好處後,再簡單說說聯想「投票門」事件,看過的小夥伴,可以直接跳過這一段。

前面不是介紹了eMBB(增強移動寬頻)嗎,恰好聯想和華為等公司 2016 年參與的這三場投票,就跟這個有關。

因為在 eMBB 場景下,要選擇信道編碼。信道編碼又是個什麼東東?你不妨理解為,在我們發送信息之前,都要進行的操作,為什麼呢?因為它能防止你發出去的:老婆,我愛你,基站接收後,不小心變成:老婆,我恨你。

2016年的這幾場會議就希望搞定 eMBB 場景下,到底每個方案下面要用啥編碼,而編碼又根據長短,分成了長碼和短碼。但總的來說,編碼方案包括了高通方面提議的 LDCP 碼,還有華為提議的 Polar 碼。

多提一句,這兩種碼,並不是這兩家公司發明的,而是數學家們發明的,只是這兩大公司各自提議,這也是因為不同公司在不同領域前期投入不同,導致倡導不同而已。

好,那聯想到底投了什麼票呢?簡單說,三次會議里,第一次因為是各家公司展示方案,所以沒有投票;

第二次,聯想確實投了高通提議的 LDCP 碼,反對高通和華為的方案混用。在這個投票陣營里還包括:三星、英特爾、諾基亞、愛立信、索尼、富士通、摩托羅拉移動,再加上幾家日韓為主的電信運營商;

第三次會議,也就是華為拿下控制信道編碼方案的那次,裡面的兩次投票,聯想都投了華為,沒投高通。

在最被質疑的第二次投票里,是不是聯想一票改變了華為?事實上,在這個由眾多企業代表、行業協會代表構成的組織(3GPP)里,投票並不是票數多少獲勝,而是有權重概念的,看看第二次投票陣營里的大公司,比如三星、英特爾、愛立信,大家應該就能明白了。

所以說,兩家公司最後倡導的編碼分別獲勝,關鍵一票根本不在於聯想,從技術角度來看,是由不同編碼在不同場景下誰更有技術優勢所決定的,這可以看出華為在5G時代,技術的話語權大大增加了。

諾基亞靠5G復活

在 5G 時代爭搶的時候,除了高通、華為之外,還有什麼科技公司是擁有重磅話語權的呢?這就說到了 5G 時代的幾個大玩家了,小探帶你一一來看。

準確說,5G 時代仍未到來,首個5G國際商用標準,將於今年6月正式出爐,也就是前面介紹的釜山會議。預計到2020年,5G將迎來正式商用。如今,各大科技公司正處於一個互相暗暗發力爭奪標準的階段,到底有哪些公司在發力呢?

我們還是從熟悉的應用場景來看。

如果手機想要用上 5G 網路,是不是移動運營商得支持?那移動運營商很重要的一點是設備要升級,也就是給那些外面的基站升級。目前誰統治著這個市場呢?愛立信、華為和諾基亞。

(諾基亞展示的基站)

為什麼這麼說呢?美國無線行業媒體 Fierce Wireless今年3月數據顯示,愛立信跟運營商協議數量上升到39個;華為宣布了13家運營商合作項目,歐洲、加拿大、日韓的公司都有。諾基亞的合作對象里有中國移動、日本移動 NTT DoCoMo ,美國的T-Mobile 、Verizon 等等。

從總的份額來看,目前愛立信以30%,華為和諾基亞分別22%和21%緊隨其後。剩下的玩家還有誰呢?中興、高通、三星、英特爾。

恰好,這七家公司就是如今在全球 5G 標準爭奪里發力的巨頭們。

再舉個應用場景你就知道巨頭們的力量了。即使 5G 時代,我們是不是早已習慣到哪都連 WI-FI了?當然,5G 時也是需要的。那麼,像數據機(貓)里的 5G 技術供應商又有誰呢?高通、愛立信、華為、英特爾、諾基亞和三星。像高通、三星、英特爾,則屬於掌握專利技術較多的企業。

看到了嗎,爭來爭去就是這7家在說話。

不過,你別說,小探發現,這背後竟然站著一個大多數90後熟悉的身影……

沒錯,就是諾基亞!

%¥@¥#¥*&¥?

諾基亞沒死嗎?!沒有,人家還活得好好的,只不過以另一種方式活在我們身邊而已.....

早在2012年,諾基亞全球手機霸主的地位被三星超過之後,就開始頻頻爆出裁員、停止派息、關閉工廠等「垂死掙扎」。但是,也是在2012年,諾基亞董事會任命了新的主席Risto Siilasmaa 。

沒想到,諾基亞竟然頑強地「活」下來了。

這主要得益於諾基亞轉換跑道,堅定押注 5G。僅在2017年,諾基亞研發方面投入了46億美元,高於愛立信的41億美元。Risto Siilasmaa 說,希望諾基亞在 2019—2020 年期間,滿足 5G 的市場需求。有數據表示,到2026年,5G市場需求將超過1萬億,達到1.23萬億。

諾基亞這個比芬蘭建國還早的企業,曾經壟斷手機銷售霸主的地位長達12年,但因為錯過智能手機時代,經歷了剝離核心業務的慘痛。如今,諾基亞因 5G 復活。所以說,身在風口浪尖的聯想要思考的或許不是撇清自己「愛不愛國」,而是想想作為一家「民族企業」,如何更快成為通訊行業下一代擁有重磅話語權的公司才是。

那在接下里的5G大戰里,你更看好誰呢?歡迎留言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想對衝風險,實現海外資產配置?宜信有答案
GDIS極創峰會倒計時!Google明星項目、YC獨角獸、交易所與你共聊區塊鏈三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