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貴族的沒落:從賈府婚配說起

貴族的沒落:從賈府婚配說起

作者:向河梁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婚姻無疑是一個大家族鞏固地位、發展人脈、提升影響力的有力手段。在《紅樓夢》中,賈府的婚配情況同樣如此。筆者認為,除卻我們所熟知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聯姻是賈府「一榮俱榮」的手段,還有其他一些方面的情況,仍然值得我們注意並深思。本文就以梳理賈府的歷代婚配狀況為主要脈絡(只取前八十回),來進一步討論這些婚配狀況背後所體現的賈府作為一個貴族門第漸趨沒落的過程。而在婚配狀況的優劣利弊評判中,外部條件以「富」和「貴」為主,內部條件以配偶的品行和才能為主——在暫時沒有統一的評判標準的情況下,筆者認為這些條件大抵能夠較為全面地體現婚配狀況的優劣和利弊。

首先是賈府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人。

書中呈現的前兩代人的婚配狀況較為簡略:賈演(寧國公)和賈源(榮國公)兄弟是第一代,書中未提及這兩兄弟的婚配正妻;第二代賈代化的正妻未知,賈代善娶妻史太君,也即賈母。筆者認為,書中不提其他的前兩代人的正妻,只正式出場了史太君,一方面是時間和情節安排上的考慮(畢竟前兩代距離主幹故事的時間較為久遠),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史太君本身就足以作為一個典型代表,來體現賈府前兩代人的婚配狀況。

從史太君的出身來看,「金陵世勛史侯家的小姐」,外部條件中的「貴」是首先就有了。而「富」的方面賈母也絕對合格——這種富不僅是「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的富,而是老太太的梯己物件,過了幾十年仍然能被賈璉鳳姐夫婦拜託鴛鴦偷借出去,解賈府的燃眉之急;是鳳姐和平兒細算將來的紅白花銷時,鳳姐說賈寶玉和林黛玉兩個一娶一嫁自有老太太的梯己拿出來等等。雖然賈母的「梯己」也會包括嫁進賈府之後得到的財產,但是母家的陪嫁一定也是其中極為重要的部分。這樣看來,史太君已經不僅是「富」,而且是富到在賈家幾十年後她的財產仍然能發揮重要作用。這也正是筆者認為,史太君一人便足以代表賈府前兩代人的婚配狀況的原因——賈府的前兩代是為後代子孫創下堅實基業的兩代人,這種基業遠不止榮寧兩府的門面和爵位,而是從富和貴上都攢下了巨大的財產。史太君便是這種「基業」的代表。僅憑她一人,讀者進一步推想與她地位相近的其他幾個「主子」又會是如何地富貴潑天,那麼對於之後幾代人的揮霍無度、錦衣玉食便也能理解得更深。

從賈母自身的品行才能來看,也是十分出色的:「撫孤恤寡」「惜老憐貧」是賈母作為大家族最高掌權者的模範行為。她對劉姥姥、對打醮時亂撞的小道士的態度體現的是一個正統貴族老人的善良和慈悲;她「破陳腐舊套」時的言論、對「軟煙羅」的指點等等,也符合一個貴族女性的才能標準。這樣看來,賈代善與史太君的婚配無疑是貴族家庭的模範婚配:這場婚配帶來的是財富、地位、人脈,以及一個大家族的正當統領者。這樣的婚配能夠使得兩個家族都從中獲利,進而形成良性循環。

賈府的第一二代婚配,體現的是一個貴族大家由「《斬白蛇》」到「《滿床笏》」的階段,此時的婚配以史太君為代表,集中體現了貴族家庭的合理且良性的婚姻狀況。

然後是賈府的第三代人。寧國府賈敬的正妻未明;榮國府賈赦的結髮正妻未明,填房是邢夫人;賈政正妻王夫人,賈敏嫁林如海。這一代人中,賈赦的邢夫人畢竟是填房,不能作為一個嚴格的品評樣本。能夠作為第三代典型婚配狀況來進行觀照的是王夫人和林如海。

王夫人出身王家,從外部條件看,「富」是無疑的——王熙鳳就說過,「把我王家的地縫子掃一掃,就夠你們過一輩子呢」、「把太太和我的嫁妝細看看,比一比你們的,那一樣是配不上你們的」之類。雖然這種話不乏王熙鳳性格使然的成分在,但是也能看出,王家的家底是十分豐裕的。而「貴」也是合格的——王家的爵位是「伯」,王夫人出嫁前是二小姐。賈政與王夫人的婚姻,帶來的還有一個在朝中地位威重、一升再升的兄弟王子騰(權勢),和一個嫁到了富商薛家的妹妹薛姨媽(財富)。從內部條件看,王夫人雖然具有其人性的複雜性,但她作為一個大家族正室太太的表現是合格的:持齋吃素,孝敬婆婆,必要時也會出面主事,以及生育子女、不悍妒生事等等。

賈敏的丈夫林如海不屬於四大家族中人,也沒有爵位,但細究之下,他仍然是一個合格的婚配對象:從外部條件看,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巡鹽御史,探花表明他的出身正統,是書香門第詩禮之族;巡鹽御史表明他的官職不僅有實權,而且是個財富極豐的肥差。而且從科舉三甲出身的林如海,必然人脈廣泛,在政治上也有一定影響力。甚至如果不是他早逝,還會有像王子騰一樣再晉陞的可能。從內部條件看,林如海的才華和品行自不必說——否則也不會教養出林黛玉這樣的女兒。

從王夫人和林如海身上看賈府的第三代婚配,雖然稱不上有較大提升和獲利,但也是穩紮穩打、基本合格的:不僅鞏固和進一步擴大了賈府的根基和人脈,而且王夫人和林如海都養育出了稱得上是在小輩中最為優秀的幾個子女。另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王夫人所代表的王家和林如海,在政治職權上具有某種程度的互補作用:王子騰作為王家權勢的代表,歷任京營節度使、九省統制、九省都檢點,這些基本都屬於武職。而林如海是探花出身的巡鹽御史,走的是文職。這樣看來,第三代人的婚配文武互補,不僅政治影響上更為全面,而且還有一個好處是,以後賈家的小輩如果要晉陞,那麼無論是走武職還是走文職,都能得到照應。這對於一個貴族家庭的未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再看第四代。寧國府賈珍正妻未明,繼室尤氏,惜春未嫁;榮國府賈璉正妻王熙鳳,迎春嫁孫紹祖;賈珠正妻李紈,元春做皇妃,寶玉、探春、賈環未婚配。這一代人中,尤氏為繼室,與邢夫人的情況類似,暫且不論;能作為第四代婚配典型的是王熙鳳、孫紹祖、李紈,以及元春的皇妃身份。

在這幾個人中,首先說元春。元春的婚姻應當是第四代中最為成功的,她的元妃身份為賈家帶來了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一般的榮華富貴。這種情況下,對於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的品評都不必被提起。這也無疑是賈家在日薄西山、「死而不僵」之時最為輝煌的一次迴光返照。

再說王熙鳳。賈璉娶王熙鳳,是與王家的聯姻的延續。王夫人的內侄女,從外部條件上看,「富」和「貴」都和王夫人類似,而內部條件上,王熙鳳具有著比王夫人更高的才能。無論是治理家事還是打點上下老幼,她都稱得上是全書中最有才幹、最為精明機敏的人物。從王熙鳳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到,除去外部的富貴條件外,婚配對象本身的才幹又是何等的重要——王熙鳳與王夫人身份背景相同,王夫人每天只是吃齋念佛,而她卻在賈家發揮了全書中最為精明利落的輝煌才能。王熙鳳只是一個娶進來的媳婦,高門大戶制約良多,尚且還能讓她成為賈府實質上的內宅大管家,如果這樣的才能替換到一個結親婚配的女婿身上,那無疑會給賈府帶來更加前景無量的好處。

筆者認為,元春為妃和賈璉娶王熙鳳,是賈府第四代婚配中真正稱得上成功的。元春為妃在外部為賈府點了一把烹油之火,王熙鳳則在內部為賈府支撐起將傾的大廈,這兩個女性、兩場婚姻,使得賈府的繁華光景又延續了最後的一段時間。

再說李紈。她的出身比起史太君、王熙鳳來說較為特殊:國子監祭酒的女兒,從「富」來說應當並不如史家、王家豐裕,「貴」上來說也沒有爵位,國子監祭酒也是個相對來說較為清貴的官職,不像王子騰那樣威權在握、赫赫揚揚。這樣一個既不富又不貴的國子監祭酒的女兒,卻做了賈珠的正妻——要知道,賈珠未死之時幾乎是賈府小輩中最有希望也最有能力的一個。筆者認為,賈珠和李紈的這場有點特殊的婚姻,一來是為了人物塑造和情節安排服務,一個住在稻香村枯槁守禮的寡婦是國子監祭酒的女兒,更為合情合理;二來體現了賈府起碼在給賈珠娶妻時就已經威勢大不如前,賈璉娶王家的小姐時就是靠著「親上作親」,賈珠就只能和沒有多大權勢財富的國子監祭酒聯姻。三來,很可能是與賈珠的前途安排有關——父親是工部員外郎又十四歲進了學的賈珠很可能是打算要走科舉一途謀求文職,那麼為了以後科舉的功名和文職上的人脈,娶國子監祭酒的女兒明顯是為了前途鋪路——而當賈珠身上背負著整個賈家最大的希望時,這場婚配也是為賈家的前途鋪路。

這樣看來,儘管李紈的出身稱不上富貴,但是由於她父親的特殊身份,這場婚配也是可以理解的。至於李紈本人,既懂得詩書又貞節守寡,也是個合格的媳婦。然而這場婚姻最大的不幸和失敗就在於賈珠的早逝:既然賈珠死了,弟弟寶玉又不肯致力功名,賈環更是扶不上牆頭,那麼這場與國子監祭酒的聯姻就完全失去了作用和意義,賈府用掉了一個與高門大族聯姻的「名額」,卻既沒有從中得到財富也沒有得到權勢,只留下一對孤兒寡母。

最後,迎春嫁孫紹祖就更加失敗了:孫家軍官出身,本來是寧榮府的門生,也「並非詩禮名族之裔」,而且只有一人在京,孫紹祖本人還在「兵部候缺提升」。可以說,既不富貴,又無權勢,孫紹祖本人更無品行才能,最後還將迎春折磨至死。甚至這場婚配本身就是賈赦欠了孫家銀子,把迎春「准折」賣給了孫紹祖。從這場婚姻中就能看出,如果賈璉娶王熙鳳還是延續四大家族的聯姻,如果賈珠娶李紈還是為了賈珠的功名考慮,那麼迎春嫁孫紹祖就徹底撕下了賈府作為百年貴族的遮羞布——賈赦作為榮府大老爺和迎春的親父,居然為了銀子,既不管祖上的榮光臉面,更不考慮賈府未來的前途和生存,更不在意迎春的幸福和死活,就這麼草草結親。迎春出嫁時也到了前八十回的末尾,此時的賈府已經徹底走向沒落,迎春的不幸婚姻只是這場大悲劇的開場。

可以說,賈府第四代人的婚配,只有元春和賈璉算得上成功,而且第四代中的婚配對象的身份地位和品行才能也越來越低,婚配對象的家族也越來越不能給賈府提供助力。這一切都昭示著賈府權勢和地位的江河日下,甚至到了迎春嫁孫紹祖時,居然要為了幾千兩銀子而結親,幾乎完全喪失了一個貴族家族的臉面,也同時自己斬斷了賈府藉助外部結親來再一次續命的希望。

最後,說一說賈蓉與秦可卿的婚配和寶玉的婚配。秦可卿由於相關文字的刪減和遺失,呈現的面貌不是十分完整清楚,關於其身世來歷的爭論也一直存在。但從書中來看,秦可卿如果真的只是秦業的女兒,那麼似乎可以看出,寧府的衰落甚至比榮府更早。賈蓉雖然已經算是第五代,但是結親較早,而賈蓉身為整個賈家的長房長孫,卻娶了個無財無權的小官的女兒,似乎能夠進一步從側面體現出賈珍是如何地不知禮法、不承祖業,寧國府又是如何地上下顛倒一塌糊塗。而至於唯一一個對賈府未來早有憂慮籌劃的秦氏早死,似乎也在全書的開頭就敲響了警鐘。

至於寶玉的婚配,且不論賈母等人的態度究竟是娶黛還是娶釵,也不論最後究竟是不是娶了寶釵,其對於整個賈府的命運來說,都是差不多的——如果娶黛玉,那麼林家早已敗落無人,賈府從這場婚配中什麼都得不到;如果娶寶釵,雖然薛家的財富狀況比林家好一些,但是也早已日薄西山,自保尚且不暇,薛蟠更不能為賈府幫上什麼忙。甚至到了真正的敗落之時,薛蟠早年打死馮淵的人命案還會反過來給賈家帶來進一步的打擊。在這種外部環境一落到底的情況下,做寶二奶奶的無論是才華過人的林黛玉還是勤儉持家的薛寶釵,都再也不能重整家業,更不能挽救賈府的大廈傾頹。

從賈府第一二代至第五代的婚配狀況中可以看出,第一二代的婚配為賈府打下了偌大的基業,第三代的婚配還能固基守成,第四代的婚配中,結親較早的尚且還能帶來益處,而到了賈珠結親之後,賈府的衰落就不可遏止,甚至到了最後時刻,寶玉與寶釵的婚配還有可能把賈家拖進更深的泥潭。

貴族大家的興起、守成和衰落是方方面面的,而從本文所梳理和分析的婚配狀況來看,賈府的結親也從一個側面,向我們昭示了這場興衰變化的命運走向。正如《桃花扇》中所言,「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這一場歡喜忽悲辛,其中飽含的種種人世變遷,也成為這場大悲劇中最生動的註腳。

中國藝術研究院微信訂閱號群落推薦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微信公眾號,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旨在提供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的資訊傳播、政策宣傳、知識普及、資源展示、學術交流等服務,為業界、學界和公眾搭建交流、互動、分享平台。

文藝研究

《文藝研究》雜誌創辦於1979年5月,由文化部主管、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是大型綜合性文藝理論月刊。《文藝研究》以「引領學術潮流,把握學術走向,加強學術交流,擴大學術影響」為辦刊總方針,強調現實性與學術性、前沿性與基礎性、學理與批評的有機統一,提倡中國視野、中國問題、中國氣派,廣泛容納文學、藝術各領域不同觀點、不同方法的優秀研究成果。

媒介之變

從移動互聯網世界的劇烈媒介迭變,觀察未來世界的面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樓夢學刊 的精彩文章:

賈母責備襲人拿大:誰能參透命運的玄機?
命運的裂痕 人性的閃光——師生共讀《紅樓夢》整本書中賈探春與甄英蓮形象

TAG:紅樓夢學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