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誠實守信、孝老愛親好青年由你來決定!

誠實守信、孝老愛親好青年由你來決定!

周二我們推出了「2018我們身邊的好青年」每周一星投票活動,投票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下周二、四我們即將公布本周「每周一星」的投票結果,敬請期待~

今天和大家見面的候選人,分別是「誠實守信」、「孝老愛親」好青年代表。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事迹吧!

感受他們帶來的滿滿正能量的同時別忘了投出自己寶貴的一票!

「誠實守信」好青年基本情況

01

李岩鵬

李岩鵬,男,漢族,1985.05生,大學,中共黨員,淮安市淮陰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員。李岩鵬同志自從2010年進入淮陰區檢察院至今,始終在辦案一線工作,認真履行檢察職責,工作嚴謹、細緻、敬業,能夠嚴把案件事實證據關和法律適用關,年均辦案量100餘件,所辦案件無一錯案,受到領導和同事一致好評,連續多年被評為院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2014年被區委評為優秀政法幹警。2017年代表淮安市檢察院參加江蘇省檢察院公訴論辯大賽榮獲全省第一名,2017年10月被淮安市人民檢察院記個人三等功。2017年度辦理了淮陰區水利系統陳某某等多人受賄、貪污窩案和公安部掛牌督辦的郭某某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案和許某某等7人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等侵害民生類案件,辦理了淮陰區第一起非法提供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案等一批有影響的疑難、複雜、新類型案件,真正在辦案中打磨本領,提升能力,做到了辦案質量和辦案效率的有機統一。在辦好案件的同時該同志注重綜合能力的提高,敢於監督,善於監督,2017共辦理抗訴1件,書面糾正違法2件,在檢察日報等各類期刊發表文章6篇。其中彭某某盜竊案的抗訴獲得改判,並獲評了淮安市優秀抗訴案件,詮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真諦。

02

王 磊

王磊,男,漢族,1982.09生,本科,中共黨員,徐州和平化纖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磊2008年進入和平化纖有限公司經過10年的發展公司由佔地20畝、年產值500餘萬、職工20人發展至佔地60畝、年產值7千萬餘萬、職工百人。2013在政府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成功規劃土地60畝,建立高標準廠房一萬五千餘平方,2014年重新購置生產線11條。「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在朋友眼中王磊是一個言而必果的人,在企業經營中王磊堅持把「誠信經營」當做立業之本,凡是事關客戶利益、事關企業信譽的事,他都追求做到毫釐不差。有一次,給廣東客戶的產品發出後,質檢部反應可能有幾個有點瑕疵的產品混入這批貨里,接到質檢部的反應後,他第一時間和客戶取得聯繫,說明情況,並通知客戶接到貨物不要使用,全部退回,並對由此產生的損失進行賠償。客戶回應說這批貨要急用,有一點瑕疵問題不大,他們會處理好的,不需要退回。但是王磊堅持要把這批貨全部退回,同時為了確保不耽誤客戶的生產,他立即安排重新發一批貨給客戶,然後再把懷疑有問題的這批貨退回。這樣的處理雖然讓企業損失很大,但卻保證了客戶的利益,保住了企業的信譽。先後榮獲李集鎮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睢寧縣「新長征突擊手」榮譽稱號、2017年度睢寧縣「誠信企業家」榮譽稱號。

03

殷 歡

殷歡,男,漢族,1986.09生,大學本科,常州市金壇區國家稅務局第一稅務分局科員。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堅持「誠實守信是崗位第一責任」的工作理念,誠信於納稅人、同事和單位,履職盡責,無私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閃耀著誠實守信的光芒,成為金壇國稅戰線一面旗幟,多次被評選為納稅服務明星,受到區局、市局的表彰,2016年他通過註冊會計師考試,入選常州市國稅局「625人才庫」骨幹型人才,被表彰為「常州市政務服務系統優秀青年」。殷歡作為辦稅服務廳諮詢服務工作的具體負責人,處於直接與納稅人打交道的第一個環節,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國稅部門的形象。在各項工作中他堅持「誠實守信」的人本服務理念,以真心服務為切入點。2017年3月31日周五快下班的時候,接到某公司財務負責人的電話,反映有一筆非居民企業境內股權轉讓所得需要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20多萬元,當天是申報截止日,由於經辦人疏忽忘記申報,如果不申報就會造成滯納金損失且影響誠信納稅記錄。考慮企業實際情況,殷歡首先將涉及資料和納稅人仔細核對了一遍,由於企業在離城區較遠,他又叮囑會計不要著急,一定會在大廳等他。時間一分一秒過去,18:00、19:00,納稅人還沒有來,殷歡又查看了幾遍系統是否穩定,終於在19:25企業財務負責人和經辦人帶著資料來到大廳。殷歡拿著資料打開系統,經過十分鐘操作順利完成了申報。企業會計感動地說:「現在像你這樣有責任心的青年人真不多見了,想不到國稅的服務這麼好!」「拾金不昧」的傳統美德,也經常體現在殷歡身上。一天上午,一位納稅人在辦稅服務廳發票櫃檯前辦理完髮票領用手續後,匆忙離開。在其走後,殷歡發現他遺失了一個黑色錢夾,在大家的見證下,殷歡打開錢包,發現裡面有現金1000多元,還有身份證以及各種銀聯卡等物品。於是殷歡通過查看大廳監控系統視頻,確定了那個時段在發售櫃檯辦稅的五位納稅人,便依次與他們聯繫,經過核實,終於確定了丟失錢包的納稅人。當納稅人趕到時,工作人員通過對現金數目及相關證件的確認後,殷歡把錢包還給了這位納稅人。這位納稅人激動地說:「還好是掉在這裡,國稅局的員工素質真是高!」這些事情雖小,但處處體現了殷歡同志誠實守信的優良作風,在他的帶領下,誠實守信、履職盡責在服務大廳蔚然成風,單位先後被評為常州市文明窗口、常州市五四紅旗團支部(總支)標兵、省級青年文明號、全國巾幗文明崗等稱號。

04

張淑錕

張淑錕,女,漢族,1982.06生,研究生,中共黨員,如東縣中醫院眼科副主任。誠信是做人的準則,更是醫生應有的職業道德準則!張淑錕用13年真摯誠愛的樸實感情去融化眼疾患者的心結和恐懼,為患者燃點信望愛,開啟他們的光明人生。她是如東縣內眼科領域獨立操作白內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體手術第一人。從醫13年,從來不收紅包,堅決抵制回扣以及開單提成等不正之風,一切從病情本身出發,合理施治用藥,堅決避免不必要的檢查和治療。「以誠懸壺 立信濟世」是張淑錕行醫的信念。曾有一位因病毒感染引起虹膜睫狀體炎、並繼發青光眼的病人小李,住到中醫院眼科進行治療。病人炎症反應特別重,對醫生的治療方案產生了懷疑和不安,責罵呵斥甚至要求轉院治療。張淑錕面對著失去理智的患者家屬,耐心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該病的特點和治療原則,並自己出會診費,請上海教授來院會診,最終會診結果與張淑錕主任的診斷相符。患者感到十分愧疚,不斷檢討自己失去理智的行為,並充分信任她,積極配合治療。張淑錕每天挺著8個月的大肚子,早中晚三次查房,每六小時測一次眼壓,及時告知患者治療方案的變更,在她的精心施治下,患者終於治癒出院。張淑錕以「誠信」作為工作中的引路燈,不斷積累「誠信」之光,為他人點亮困惑之旅!是當之無愧的如東好醫生,南通好青年!

「孝老愛親」好青年基本情況

01

杜 娜

杜娜 ,女,漢族,1987.04生,初中,睢寧縣王集鎮魯廟村農民。2017年9月,婆婆趙美英突發性腦梗塞住進了徐州四院。三個月來婆婆一直昏迷不醒,她始終堅持在醫院守候,不離不棄。古語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2017年11月21日,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她的公公在接孩子放學路上車翻了,腰摔骨折了,造成重傷,只能卧床靜養。對這個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對她而言更多的責任要落在她的頭上。她的大兒子要接送上學,小兒子要看管,公婆更是要需她照顧。衣食住行、柴米油鹽、人際往來等,她和丈夫整日忙的不可開交。目前婆婆出院已是植物人,婆婆大小便失禁,小便還可以用尿管,及時更換吊袋就行,大便就只能用開塞露,帶上一次性手套進行清理。尿漏到被褥上,她二話不說趕緊給婆婆擦洗乾淨身子,被褥拆洗乾淨。她還每天多次給婆婆做按摩,幫助婆婆活動上下肢,每天定時給婆婆打流汁、喂送一些營養品,無論婆婆能不能聽見,她總是要說一些高興的話給婆婆聽。每天晚上都是要幫公婆、孩子洗漱完畢才會拖著疲憊的身子睡去。她把這個家照顧的無微不至,可她從沒說過一句怨言。公婆的醫藥費花費了近三十萬,她東拼西湊跟娘家的親戚借了不少錢。現在婆婆每天的氧氣費用都達到60多元,還有其它的藥物費用,對於農村的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背負下這麼多債務,婆婆又要繼續用氧、用藥,她很著急,總是勸丈夫出去謀生,可她丈夫不願讓她自己扛下家中這麼重的重擔,但她卻說「你放心,我能行。」親朋和鄰居都很同情她的遭遇,都為她的困境著急、犯愁。很多人問她:「你年紀輕輕就能把這樣的一個家管理的僅僅有條,是怎麼做到的?你不累嗎?」而她自己卻說:「我只是在做天下兒女應該做的事」。

02

何小紅

何小紅,女,漢族,1981.06生,初中,淮安市淮陰區趙集鎮溝北村村民。提到好媳婦何小紅,趙集鎮溝北村婦孺皆知。60多歲的馮長榮自去年春天遭遇車禍以來,一直都是大兒媳何小紅照顧,經過細心照顧,卧床近一年的公公馮長榮能慢慢的行走。去年春天,馮長榮趕集回家,騎著電動三輪車行駛時被後面急駛的貨車撞倒在地,當即不省人事並昏迷了三天。由於丈夫外出打工,搶救和後續照顧事宜全都落在何小紅身上。公公不能進食,只好依靠鼻飼,何小紅不厭其煩地把飯菜打成流汁,為公公增加營養。為了節約開支,家裡沒有請護工,僅靠自己與家人輪班照顧。公公蘇醒以後仍不能講話,何小紅為了陪伴他廢寢忘食,當公公病情有反覆時,何小紅又不敢合眼,度過了很多個不眠之夜。辛勤的汗水沒有白流,公公通過何小紅精心照顧,恢復得很快,現在已經能下地拄著拐杖行走,雖然語言不清,但心裡明白,人們一提他兒媳婦何小紅,他總是笑著豎起大拇指,拍拍胸脯,比劃著誇讚她是公公的貼身小棉襖。

03

宋紅青

宋紅青,男,漢族,1989.02生,大學,宿遷市志願者總會執行秘書長。有著五年社會工作經驗的宋紅青從廣州回到家鄉繼續開始了他的公益事業,為了構建文明社區,拉近鄰里之間感情,構建社區老年人的朋友圈,他發起了「社區老人集體生日會」公益項目,參與創投大賽,獲得經費支持,從2017年12月份他聯繫社會志願者團隊每月為社區里的老人過一場「集體生日會」。今年宋紅青策划了「親情聯絡驛站」公益項目,得到了江蘇省民政廳30萬元經費支持,在留守兒童偏多的村鎮學校建立20個聯絡站點,並配置兩台電腦,安裝電話和網路,至今已成功建設15個「親情聯絡站點」,還有5個站點正在建設中。項目啟用以後,孩子們可以隨時與父母溝通交流、進行視頻通話,拉近了孩子與父母的距離,讓愛不再遙遠,有效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宋紅青還發起了「微心愿」行動,幫助困境青少年圓夢;通過「黨建引領+專職社會工作者+志願者+愛心企業」四方聯動,為社區群眾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讓傳統的「端菜服務」轉變成按需「點菜服務」。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宋紅青和更多和他一樣的志願者切實關注特殊群體,幫助他們解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青年志願者的責任擔當和情懷,在自己的平凡崗位上用愛心詮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04

王瑞霞

王瑞霞,女,漢族,1984.08生,大專,鹽城市鹽都區秦南鎮南環村村民。2013年,王瑞霞的公公因出門帶小孩,發生車禍,留下了癱瘓、痴呆的後遺症,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自己擔起了照顧公公的重任。幾年來,她像女兒一樣精心侍侯患病在床的公公,為其端屎端尿,洗澡擦身。每天早上,王瑞霞啊為公公穿衣服、洗臉,把公公安頓好後,就開始做早餐。在最初的幾個月,公公一直卧病在床動彈不得,王瑞霞端盆送水,把公公穿戴得清清爽爽。在冬天,她每天堅持幫公公燙腳,促進血液循環。為讓老人過的更舒心。三年來,王瑞霞的公公屋裡沒有一點腥臭味,也沒有因為長期卧床而得褥瘡。在老人的眼中,王瑞霞脾氣好、人品好,不但家裡有什麼好吃的都留給他,而且從未和自己紅過臉。她不僅跟公公婆婆關係相處的很好,跟自己孩子的姑姑關係也是很好 ,每次姑姑們來的時候她總是熱情招待,從來不去計較什麼。對待鄰居,王瑞霞更是熱心周到,隨叫隨到,就這樣王瑞霞不僅是家中的頂樑柱,更是鄰居的好幫手,左鄰右舍有什麼事都願意請她幫忙。南環村村裡有一位五保老人,70多歲了,生活困難,王瑞霞過年都會去看望他,每逢春節更是會捎上一些肉、魚、水果及現金給老人。

05

王玉華

王玉華,男,漢族,1982.04生,中專學歷,常州市鐘樓區幸福天年老年公寓護理部主任。從一名酒店經理人轉行成為「幸福天年」養老集團里最年輕的一名男護理員,王玉華曾經做了很大的思想鬥爭。記得剛上崗的時候,他被一名全護房的女長者給嚇傻了,只見她插滿了管子(鼻管、導尿管)褲子上還有大便,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情景,他立馬跑進衛生間吐了,後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為什麼別人能做自己不能做,轉行不就是為了去幫助這些需要關心和幫助的長者嗎?現在自己眼前就有這麼一位需要照顧的長者,他下定決心不能打退堂鼓,必須要堅持,就這樣一堅持就是5年。5年來,王玉華所看護的樓層長者中沒有出現一件人為的安全事故,每天關注每一位長者的身體狀況,長者的吃喝拉撒睡他都是親力親為去關心,如果長者身體不適,都會第一時間跟醫務及家屬聯繫溝通,把因病情導致的突髮狀況降至最低,因此也收到了許多長者家屬們的讚揚、感謝信、以及一面面錦旗。曾榮獲常州市第十四屆職工職業技能競賽「養老護理專業」第一名,常州市第二屆養老護理員職能大賽第三名,被評為「常州市技術狀元」和「養老護理十大標兵」稱號,被市政府授予常州市「五一勞動獎章」稱號。

06

蔣錢程

蔣錢程,女,漢族,2001.11生,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高一學。在她六年級快畢業的時候,媽媽因為白血病住進了蘇大醫院,一次又一次的化療幾乎成了她媽媽的必修課,當別人在快樂得度過他們的暑假時,她是在公交車上和醫院長廊的凳子上度過的。每次走進藥味刺鼻的房間,看著躺在床上無力的母親,飄逸的長髮變成了短髮,讓她變得更堅強。當醫院告知骨髓匹配只有她和她的舅舅時,大人都不忍心她受這樣的罪,但她卻勇敢得站了出來。當醫生把鋼針一樣粗的針頭扎進她的脊椎時,大人們都為之心疼,但她卻強忍劇痛,一滴眼淚都沒掉。因為這是她母親生存的希望,想到能夠挽救母親,這點痛又算什麼呢。在她媽媽住院期間,她主動承擔起了料理家務的責任,送飯,洗衣服,打掃……因為她希望有一天她媽媽回家時,家裡就跟媽媽在家時一樣乾淨漂亮。這樣的情況之下並沒有影響她的學習,反而給她更大的鼓舞與激勵。學習上她勤勤懇懇,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正憑著這種不服輸的精神,使她每次都會取得優異成績。她品學兼優,善於團結同學,熱心助人、人緣很好,和同學關係密切,同學們都願意接近她,更因為她樂於助人,在班上威信很高,同學們只要有困難,就會去找她。她只要力所能及,都會伸出熱情之手竭盡全力地幫助他們,從不推辭拒絕。蔣錢程常說:「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是爸爸媽媽給予了我生命,當媽媽病重在床即將失去生的希望時,用實際行動報答他們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07

張小桃

張小桃,女,漢族,1987.09生,睢寧縣李集鎮徐廠村村民。2011年3月,正在店裡忙活的張小桃,突然接到父親的電話,奶奶的舊病複發,十分危險,張小桃立即趕回家中聯繫車輛,把奶奶送到了縣人民醫院,因為奶奶年老體弱,哮喘病來得猛烈,醫院通知張小桃準備奶奶的後事,可張小桃堅決地表示,要不惜一切代價救治奶奶。自己更是白天黑夜地陪在奶奶身邊,大孝感天地,奶奶終於從死神的手裡掙脫出來,在小桃的服侍調理下,一天天地好了起來。可時隔不久,張小桃剛上幼兒園的兒子被查出患上了白血病,這一晴天霹靂,沒有擊垮張小桃,她一邊照顧好患病的奶奶和長期服藥的養父,一面四處奔波籌錢,聯繫醫院救治自己的寶貝兒子,可恰在這節骨眼上,她視為支柱的丈夫卻悄悄棄家遠走了,窮途無路之際,有的小姐妹就勸她也離開張家,謀個好出路,張小桃卻說,這個家這個社會對我有恩,我要拼了命報答它!她變賣了自己全部的首飾和家中值錢的東西,又向親友借了6萬多元錢,加上社會捐贈,她終於湊齊了為兒子做骨髓移殖手術的錢,可寶貝兒子還是走了,給她留下了無盡的哀痛,6萬多元的債務,還有12000元的結餘善款,有人勸她把12000元善款拿來還債算了,她堅決不肯:「6萬元借款我要自己苦錢還上,12000元要用到需要的病人身上。」兒子去世的第三天,她就從睢寧趕到徐州將剩餘的12000元回捐給了市慈善總會。不久她的叔父又在工地上受了傷殘,再也不能為小桃出力幫上一把了。張小桃要照顧三個年老患病的老人還要掙錢還上6萬元的借款,她平時兼做兩份工,最多時打三份工,她每天早早地起身把家收拾好,把老人服侍好,太陽不出她就出門上班了,晚上要到11點左右才回家,再苦再累,一到家她總是一副輕鬆的樣子,她說要把苦埋在自己的心裡,把輕鬆幸福帶給老人、帶給全家。張小桃的事迹在親鄰中廣為傳頌,2012年她被評為十大「睢寧好人」,在2013年江蘇省身邊好人與道德模範見面交流會上,她的事迹感動了所有的與會者。

投票說明

投票類別:本次投票有兩個類別選項,分別是「誠實守信」、「孝老愛親」好青年,小夥伴們在兩個類別中分別選擇1人(每個類別僅限1人),然後點擊「投票」選項,即可選出你心中的最棒噢!

投票時間:即日起至5月31日00:00。

小夥伴們,快伸出你們的小爪爪,為你喜歡的青年投票吧!

今年海選好青年活動與往年不同的是,在活動專題網頁上,設立了「青年工匠」展風采區,特別注重了對具有「工匠精神」好青年候選人的挖掘、推選和展示,讓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蔚然成風,為江蘇高質量發展增添更多的青春正能量。

經過基層團組織推薦,第一批「青年工匠」和大家見面了,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青春風采吧!

「青年工匠」展風采區

01

宋 彪

宋彪,男,漢族,1998.11月生,大專學歷,共青團員,現就讀於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中考結束後,2014年 9月,宋彪選擇了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努力走好技能成才之路。於是,他勤學苦練,經常向專業老師請教,成績不斷提高。2016年6月,宋彪被學校選中參加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江蘇省選拔賽。正值暑假,宋彪頂著40℃的高溫在車間里訓練。第一次接觸焊接時,由於自己疏忽,防護沒有到位,導致脖子被電弧灼傷,老師讓他回家休息幾天,他卻在車間里揮汗如雨,帶傷訓練了一個月。功夫不負有心人,宋彪以優異的成績入選國家集訓隊。專家組對宋彪提出更加嚴格的集訓目標:高於世賽技術標準、高於世賽檢測標準、高於世賽競賽規則、高於世賽體能強度,爭奪世界技能大賽獎牌。宋彪全身心備戰,開展針對性訓練、障礙性訓練、國際交流訓練、心理及體能訓練等,技能水平、綜合素質有了顯著提高。不到3個月的備戰衝刺,宋彪厚積薄發,終於沖向技能之巔。回顧從普通技工院校學子到世界技能大賽冠軍、阿爾伯特大獎得主的成長曆程,靦腆的宋彪感慨地說:「擁有精湛的技能,一樣可以讓生命熠熠生輝!」獲得榮譽:1.2018年1月被授予江蘇大工匠;2.2018年1月被授予江蘇省政府一等功;3.2017年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4.2017年10月,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工業機械裝調項目冠軍並榮獲阿爾伯特·維達爾獎。

02

劉夢溪

劉夢溪,女,漢族,1985.05生,本科,蘇州美術館工作。在美麗的陽澄湖邊,有這樣一位姑娘,十指纖纖,卻總握著一管毛筆或者一把刻刀。從她指間誕生的花卉、生肖、典故……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藏品。她手中的刻刀,賦予了土磚神奇的生命活力;她的纖纖玉手,鏤刻了時光永恆的記憶。她就是蘇派劉家磚雕的第三代傳承人劉夢溪。磚雕製作要經過修磚、上樣、刻樣、打胚、出細、磨光,如果磚質有砂眼,還要用蘇派磚雕特有的磚灰修補。一件作品的製作快則1個月,慢的話也要3-4個月,甚至是1年。如果遇到作品趕工,在那幾天里,劉夢溪除了吃飯和短暫休息,其餘時間基本都要保持雕刻的狀態,一坐就是一整天。2007年,大學畢業的劉夢溪回到父親的磚廠,原本學服裝設計的她,看到年邁的父親帶著老花鏡費力地教授老員工如何雕刻、如何修補,她的心裡萌生了學磚雕的想法。「我們家從我爺爺開始就做這行,我覺得磚雕是一門藝術,不能在我手裡失傳。」正因如此,劉夢溪辭去了實習的工作,跟著父親走進了磚廠。這一學,就是整整七年。從一開始的學徒到慢慢學會了自己雕刻、修補,再到現在能根據客戶的需求設計圖紙、原創作品,劉夢溪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也會有煩躁的時候,沒有靈感設計不出好的作品,或者看著自己灰頭土臉的模樣,就無數次地想過放棄。」劉夢溪坦言,「但是自己選擇的路,就算跪著也要走完啊。」經過7年的努力,如今,劉夢溪的磚雕已經遠銷海內外,許多作品還被知名博物館、展示館收藏。2010年,劉夢溪帶著工廠的15名員工順利完成了國家博物館磚雕貴賓廳的設計製作,那是她磚雕生涯說最值得驕傲的事情!2016年,她還拿到了蘇州市「十佳巾幗匠星」的榮譽稱號,捧著沉甸甸的水晶獎盃,她才覺得自己的付出終有回報。

03

史衛明

史衛明,男,漢族,1980.05生,中共黨員,靈谷化工有限公司大化肥分公司電氣車間主任。 2003年在公司熱電事業部工作期間,先後擔任了75T/H煤粉爐給粉系統電源改造工作,解決了由於雷電影響停爐而引起事故的問題。在35T/H吹風氣回收爐改造中負責完成了電氣部分的設計安裝與調試工作,至今這台鍋爐還安全穩定連續運行,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效益。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在公司60MW熱電機組籌建中,史衛明同志作為電氣項目組專工,在設計過程中一方面與設計單位及時溝通優化設計方案,另一方面及時與設備廠家充分交流,在設備選型上做到既滿足設計規範要求,又符合公司的使用與維護習慣。在設備安裝與調試過程中,積極與安裝公司、調試單位配合,在72小時試運行過程中一次開車成功,受到了公司的嘉獎。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公司大化肥一期項目籌建,大化肥對電氣提出了更高的可靠供電的要求,史衛明同志作為電氣項目經理,在整個項目的籌建中,協同項目組其他同志積極與設計院和設備廠家探討交流學習,解決了電源快速切換的問題。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籌建,他帶領自己的團隊先後完成了110KV變電所一座,6KV變電所3個和多個車間變電所。在2009年的送電過程中一次送電成功。並在經過兩年多的生產考驗中無事故安全運行。2011年至今在大化肥電氣車間主持工作,作為技術與管理的責任人,在2013年至2015年期間既要管理好一期的日常事務又要參與公司的二期建設。其中參與並負責了2台15MW的餘熱發電機組的電氣部分及4個6KV變電所並在2015年9月前全部投運並安全運行至今。期間要解決邊生產邊施工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如餘熱發電機的接入不能影響現系統的正產運行,二期建設與一期系統的對接等)。

04

李 飛

李飛,男,漢族,1988.01生,大專,中共預備黨員,大豐海港港口有限責任公司維修中心技術指導員。性格內向的他有一段大家耳熟能詳的話:咱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練就一身「絕活兒」,做個能工巧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港口的培養。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某種意義上講,碼頭作業,效率就是效益。為了提高操作技術水平和工作效率,李飛一直在努力著。大豐港從無到有,李飛作為第一代門機操作手,也是摸索著操作,師傅帶著時,仔細聽、用心學;自己操作時,邊操作、邊揣摩,休息時與同事探討,甚至買書本研究,不斷提升自己的操作水平。6年來,他刻苦鑽研,吃苦耐勞,默默無聞,不斷積累經驗,從一名普普通通的碼頭工人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碼頭機械操作手。為了培養自己的操作水平,他除了充分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外,還虛心向老同志請教。大豐港碼頭有兩個經驗豐富的上海港老同志在碼頭指導,李飛為了解決技術上的一些疑難問題經常登門請教。他那鍥而不捨的求學精神令兩位老師傅為之感動,都願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面對新貨種,李飛廣泛搜集資料,參與制作碼頭作業工藝,確保安全快速地裝卸貨,滿足貨主、碼頭作業要求。因此,在年青一代碼頭門機操作手中,李飛脫穎而出。2011年8月8日,兩艘六萬噸以上印尼鎳礦船舶靠泊大豐港,面對船期緊迫,氣候變化,很多人都捏了一把汗, 10天完成12萬噸的裝卸,是多麼困難,接到調度室的船舶信息後,李飛積极參与制定作業計劃,對船舶進行了作業分析,在班前會上給班組成員鼓氣,經過班組的努力,第一個班次作業就完成了近1.2萬噸的裝卸,也正是李飛班組的帶動,二期作業區創造了大豐港裝卸史的第一個奇蹟——10天12萬噸。2011年大豐港碼頭貨物吞吐量達到1200萬噸,其中二期碼頭貨物吞吐量達到632.8萬噸,李飛班組的作業量就達到了242萬噸。勝不驕敗不餒,李飛以那股總不服輸的韌性完成了許多人們難以想像的任務和工作量,以那股高度熱情為企業屢屢捧回了榮譽,在2009年、2011年大豐港兩屆門機操作技能大賽中,李飛連續兩次榮獲第一名;2011年9月獲得大豐市「五一」勞動獎章;2012年3月獲得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江蘇省「勞動模範」榮譽稱號;2013年榮獲江蘇省交通技術能手;2014年榮獲江蘇省青年崗位能手;2015年榮獲第八屆鹽城市十大傑出青年。

05

周百吉

周百吉,男,漢族,1981.09生,本科,中共黨員,汴塘鎮中心中學教師。周百吉同志於2001年8月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偏遠的農村學校擔任班主任及語文教學工作。2013年底,徐州市推行「學講計劃」,給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機遇。身為校語文教研組長,年級備課組長,他帶頭踐行「學講計劃」,通過組織學科培訓、賽課活動,加強研討交流,探索語文學科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效率顯著提升;學校語文學科成績一直位居全區前茅,他所帶畢業班的語文成績躍居全區第五名。他在班級管理中形成了「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能力,學生自主管理」的風格。他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傾聽學生的心聲,及時發現學生在品德、行為、心理品質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研究對策。他幫助父親去世、母親離家的學生輔導功課,引導他養成自立自強的良好品質;他經常拿出自己的錢為他購買學慣用品、衣服,在生活上對他給予資助,還為他申請貧困生生活補助,幫助他完成學業。三年中考,這位學生以優異成績被重點高中錄取。在語文教學中,他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採取合作學習、分層教學的方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學習的成就感,讓學生充分展示自身優勢並體驗成功。擔任學校語文教研組長後,該同志在潛心研究教育教學方法,不斷加大教科研力度的同時,更注重教師群體的成長。2016年被評為「徐州市學講先進個人」;2017年被評為「徐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06

周 鵬

周鵬,男,漢族,1981.02生,本科碩士,中共黨員,鎮江供電分公司變電檢修室主任兼黨支部副書記。2003年進入鎮江供電公司工作,先後從事變電設備運維、檢修、基建管理、生產管理等工作,2011年12月任鎮江電力設計院副院長,2012年7月任鎮江供電公司變電檢修室副主任,變電2014年10月任鎮江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副主任,2016年10月任鎮江供電公司變電檢修室主任兼黨支部副書記。從事電網生產、建設工作以來,他積累了較豐富的工作經驗,能深刻理解並掌握專業行業規程、規範及標準,熟悉工程施工工藝及驗收規範。在工作中不斷使用和推廣新技術,為鎮江電網設備安全、穩定運行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貢獻。他作為主要負責人完成了鎮江首個500kV變電工程—「500kV上黨開關站工程」、」220kV丹徒變工程「、」110kV東陶變工程「、」110kV五峰變工程「等變電站基建項目,其中上黨開關站和丹徒變工程均獲國網公司優質工程。2016年在全省公司範圍內率先完成33個單主變租賃項目,新增變電容量156萬kVA,佔全市總變電容量18.95%,基本解決了鎮江電網迎峰度夏期間110kV及35kV主變超載問題,有效提升供電可靠性。提出了阿爾斯通S1-145斷路器機構軸銷更換等多項反事故措施並在省內推廣應用。任變電檢修室主任以來,他嚴把生產工作安全和質量關,在保證現場工作安全規範的前提下,完成各類設備改造326台次,完成14座變電站二次設備全所改造,顯著提高市區電網健康水平,缺陷總量同比下降40.5%;完成變電設備檢測校驗近9000台次,共消除各類設備隱患、缺陷330項,故障跳閘率同比下降40%。周鵬同志嚴格要求自己,利用業餘時間努力學習提高,獲得了註冊監理工程師和二級建造師證書,先後被評為國網評標專家,江蘇省電力公司技術監督專家,省電機工程學會高電壓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大學校外研究生導師,2014年,經過國網公司三個環節的選拔考核,該同志入選了國網「十大」專業領軍人才(電網檢修)。成果創新方面,他主持、參與國網、省公司科技項目10餘項,參與編製國網公司標準1項,各項創新成果獲省部級獎項3次,地市級獎項6次,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6項,在國家級雜誌發表論文9篇。獲2016江蘇省電工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7江蘇省電力公司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作為選手和領隊先後6次獲得省電力公司技能競賽三等獎,2013省電機工程青年科技論壇優秀論文三等獎,江蘇省電力公司2014年度職工技術創新優秀成果三等獎,江蘇省電力公司2015年度職工技術創新優秀成果二等獎,江蘇省電力公司2016年度職工技術創新優秀成果三等獎,鎮江供電公司2006年度變壓器檢修技能競賽個人第一名,所在QC小組多次被評為全國電力行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和省優秀質量管理小組。近年來,周鵬同志獲國家電網公司專業領軍人才(電網檢修專業),江蘇省電力公司2010年度監理驗收先進個人,2017江蘇省電力公司安全生產先進個人,鎮江供電公司2006年度電力設施保護先進個人,鎮江供電公司2006年度基建工作先進個人,鎮江供電公司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

點贊「青年工匠」

來源:團省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張歡、魏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蘇共青團 的精彩文章:

TAG:江蘇共青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