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空山問雪,只爭朝夕

空山問雪,只爭朝夕

GIF

請打開音樂,伴隨旋律閱讀下去

在一片白茫茫的孤獨中,你的提問化為回聲,反問著你。而答案,如果有的話,則被覆蓋在白茫茫的深處,隨著春天的到來,消融,或者發芽。

——七堇年《無夢之境·空山問雪》

如果給你兩條路選擇:

一條路人潮洶湧,散布著金銀財帛,衣食無憂,子孫繞膝,充滿了熱鬧與歡喜。

一條路人跡罕至,散布著汗水心血,沉默耕種,苦心孤詣,充滿了寂寥與冷清。

你會選擇哪條路?

有人說,我選擇第一條,因為快樂最難,要在混沌世道中享受快樂。

有人說,我選擇第二條,因為肩負最難,要努力給更多人帶來快樂。

人生抉擇實在是一件空山問雪之事。

我也時常問自己:

為什麼從成都來到長沙?

為什麼選擇追隨文產投?

為什麼決意相信領導者?

為什麼……

而答案,如果有的話,則化成了一粒種子,沉入了無垠的心底,只藉由張貼在牆壁上的三句箴言來解釋一二。

01

曾在成都七中度過了三年少年時光,那是精神最為自由的三年時光,閱讀李頡人,舉辦遊園會探尋城市記憶,開展國學誦讀,每周四準時收看藝術鑒賞。文化世界豐沛而包容,對本土文化也心存尊重與敬意的,有同學走上音樂廳的舞台用方言唱rap,在學生節叫賣本地美食,甚至有同學走上國際舞台為文化發聲……

拜環境所賜,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對於文化有了堅持。

2014年,米歇爾·奧巴馬訪問七中,由在校學生琚朝陪同,擔任翻譯。米歇爾在音樂廳發表了精彩演講,她提到了美國的一所公立學校,那裡的孩子都學習中文,而且在來到中國之前對於中國文化存在誤解。但當他們真的來到中國以後,對中國文化有了全新的理解,甚至學會了使用筷子。

米歇爾說,世界上不同國家的人有時相隔如此遙遠,往往很容易只關注於文化的差異產生誤解與成見,但隨著不斷遊學,會感受到原來其實還有這麼多共同點。

這就是文化的魅力吧。

我們遵循著傳統,守護著記憶,也在一次又一次的culture shock(文化衝擊)中變得圓融而美好。

而這種美好的前提是,我們擁有自己的文化之根,並從未忘本。這就好比,《喜福會》里的俞飛鴻還是憑著那一身素雅的旗袍,才襯托出水芙蓉般的美麗。

中國有5000年文明,文化博大精深,但近代歷史的風雲變革,造成了文化斷層,歐美文化的大力風行,促使了更多人的文化缺失。

許多移居東南亞的華人華僑,時間過去,新一代的年輕人已經無法書寫漢字和說漢語。

02

有花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Carpe Diem

這句話放在入口處,每天上班時抬眼可見。

「Carpe Diem」(及時行樂,活在當下),《死亡詩社》里那群活潑的青年學生說:「Carpe Diem,直譯為『及時行樂』,但如果用中國話表達,那就是『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句台詞是俏皮的,能在一部外國電影里看到中國詩詞的影子,無疑是自豪的。

曾在南洋理工大學從事「當代中國研究」的一位學者卻表示:「Carpe Diem,翻譯成『及時行樂』是不夠的,要寫意的話,該譯作『只爭朝夕』。」

假日偶然整理衣櫃,翻到曾經互通簡訊的手機:

「這次遊學,參觀了港大,走過台北的中正紀念館,看見那些印在招牌和雜誌上的繁體字,看見那些彬彬有禮的學生,反觀大陸青年在禮節和文化上的缺失。我們可以在托福,雅思,SAT和GRE上考取高分,卻因為禮節和文化缺失鬧出笑話,被輕視,被無端質疑。

生命短暫,但總要為自己的國家做一點事,所以只爭朝夕。」

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學生從世界名校畢業,去向更為發達的遠方,或是受制於國外愈見緊縮的人才政策。他原本擁有遠比新一代年輕人更優越的條件,卻最終沒有選擇入籍和移民,而是回國投身於中國留學生的文化教育。

無獨有偶的努力,還有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ACMC民樂團。

ACMC的創建者之一是我的好友婭婭,她在採訪中告訴我,建團之初,團員曾人肉把琵琶背到美國,沒有排練場地,她們就堅持走上一公里的路把揚琴搬到宿舍,趁無人的時候排練,風雪無阻。

直到成功舉行了第一次會演,演出了《春江花月夜》《茉莉花》等傳統民樂曲目,為那些在校的白人學生所驚嘆,得到了社團經費和排練場地。

一屆屆的學生離開,一屆屆的學生到來,後來還加入了外國學生,社團越發壯大。終於,在費城的土地上,有那麼一處小小的角落,能夠感受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曼妙。

走遍天涯海角,依然心系文化——才是新一代年輕人不畏浮雲遮望眼的中華傲氣。

曾一度以為自己都快要遺忘這份追求與傲氣了。

有人說,世界都趨向全球化了,你在哪裡吃不到川菜,湘菜,在哪裡不都是購物,娛樂,看劇和泡吧。

不過,這個世界若沒有文化差異,若沒有獨屬於文化的體驗和觀感,生活還有什麼樂趣呢?

平江路旁,隔著小溪,藝術家在月亮門裡表演評彈,是美;秦淮河畔,依著欄杆,回憶李香君的粼粼往事,是美;湘江北去,舉目遙望,領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更是美。

在特定的地域,流傳下來的習俗與人們的生活記憶,就是文化。

我們都各自擁有自己的鄉土文化,家國文化,這就是我們的原點。

來文產投最大的幸運,無外乎聽見那句教誨:

「文化就是浸入到一個人的生活習慣,精神世界,無形生成的氣質。是城市記憶的原點。」

你要記住你少年時的堅持。」

霎時間,內心轟然一聲巨響,那些奇形怪狀毫無根基的「新房子」都倒下了,曾經奔赴的綠洲也不過海市蜃樓。透過廢墟,洞見和少年時一樣的光,它依舊,那麼亮。

我們在矛盾,短視,浮躁與喧囂中逐漸成長起來,直到遇到一些人,經歷一些事,看到自洽,遠見,沉靜與美好。

在這樣的指引下,必將再次回歸堅守:

要做真正的文化——從原點開始,撥開瞬間時尚,只為源遠流長。

03

不管別人怎麼說,文字和思想的確能改變世界。

No matter what anybody tells you, words and ideas can change the world.

文字和思想是文化的載體,也是傳播物。

做好文化產業是瀟影文產投的社會責任。

文化雖然無形,卻是每個人無法規避的來路,也是未來文明的原點,改變著人類精神潮流的方向。

如果不重視文化,只談論科技與娛樂,世界將陷入《頭號玩家》里的枯寂,生存環境的頹敗與蕭條,人類精神活動的單一與機械,我們為科技與娛樂所控制,與真實世界徹底脫節……人類的心理健康只能依靠《無夢之境》里所描述的「心嶼」來解決,技術越來越先進,卻越來越遺失了人類最豐富多元的情感,思想,遺失了最珍貴的樂趣。

這樣的世界是冰冷的。

無論VR,AR和MR如何發展,體感技術如何進步,過去近百年有關神經網路的研究鑄就了AI如今怎樣的騰飛。研究表明,人類都至始至終,從心理上,肢體感受上更趨向於接受真實的,自然的事物。

技術手段為提供生活便利而存在,它永遠無法取締歷史文明,區域文化在人類發展歷程中打在長期記憶上的珍貴烙印。

中國人忘記孔子,就好比西方遺失了耶路撒冷。

文化就是信仰,丟失信仰的城市,國家甚至星球,將會丟失立足的根本。

對於長沙而言,湘江北去,嶽麓風華,是宋明理學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自有它璀璨的文化。

可是我們也看見,長沙在發展,九龍倉開倉,KAWS被放上了地標,無數長沙市民跑去合影留念,感受著城市騰飛帶來的新奇快感。

縱觀全世界,沒有哪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是藉由外來文化IP激活地標的,而是由外來IP適應當地文化,生髮出新地標,譬如華人建築家貝聿銘設計的巴黎盧浮宮金字塔,從造型到燈光顏色,都基於盧浮宮原本的調性構建。

所以,長沙自己的文化IP在哪裡?文化原點又在何方……

這難道不該反思么?

但又心懷希望,因為瀟影文產投在努力。

我們打造「白色鳥」文化IP,是為了將何立偉先生筆下的老長沙記憶喚醒;做悅心集,打造紅色影視主題的文創影視街區,是為了通過新時代的方式喚起紅色記憶……

我們,要予湖湘文化以溫度和態度,就是予文化以高度。

期盼著有一天,能夠看見長沙這座城市,終於拾起了文夕大火以前的記憶;能夠看見長沙市民們終於有了像蘇州園林那樣人人口耳相傳的文化IP ;能夠擁有不再把外來符號放上地標的文化實力。

這就是瀟影文產投的公心。

我們要始終銘記,若無公心,個體終將無處遁形,功績也將無所附麗。

04

只爭朝夕。

讓生命超凡脫俗。

Seize the day.

Make your lives extraordinary.

超凡脫俗的一生,其實無關名利,而是能否堅持自己的主張,並藉由它履行個人的社會責任。

堅持最難。

日後遇見的人,試圖左右意志的言論,有能力選擇拒絕的是非,和無能為力控制的現狀,太多繁雜,融匯成一股神秘的力量,阻礙著步伐,錘鍊著心魂。

務必會捨棄一些舒適,放下一些溫柔。

承擔,隱忍,匍匐著奮力向前。

就這樣深入了信仰的雪原。

白茫茫一片,渴望吶喊,卻只能聽見自己的迴音,或是引來一場浩大的雪崩。於是,為了生存,開始鉚足體力,把步子踩實,收攏聲音,沉寂成浩瀚。

我們始終,要握持住心中的那一股傲氣。勿讓文化消融,要讓它發芽,生長,生生不息。

空山問雪,只爭朝夕。

文 | 零一

攝影 | 零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瀟湘紅影 的精彩文章:

TAG:瀟湘紅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