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浪漫之都巴黎發力科技創新生態

浪漫之都巴黎發力科技創新生態

編者按

2017年,巴黎市經濟發展與創新署等機構發布報告《創新創造巴黎大區:創新平台的作用》(以下簡稱《報告》),通過對法國巴黎大區創新平台的全面梳理和典型創新平台的深度訪談,分析了巴黎大區創新平台的發展現狀與主要特點。

巴黎大區由巴黎市及周邊7個省組成,是法國本土13個大區之一,即「首都圈」。

創新平台作為巴黎大區創新生態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致力於通過開放協作的方式,以靈活多樣的服務激發創新創業的動力,構築有活力的區域創新生態系統。《報告》指出,創新平台包括加速器、孵化器、聯合辦公空間,以及各種類型的開放實驗室(圖1)。截至2016年底,巴黎大區共有110多家孵化器、企業苗圃或加速器,以及約90家聯合辦公空間和45家數字製造工坊。這些創新平台具有以下特點:(1)平台內具有價值的個體組成的社群,成為最主要的創新源泉;(2)有一定的物理場所,能促進交流,孕育新的實踐和合作模式;(3)為創業者與大中小型企業提供各類助力創新的服務。

圖1 《報告》對創新平台的定位

一、創新平台的主要類型

《報告》在對巴黎大區創新平台進行全面梳理的基礎上,重點對15家創新平台進行了深度調研(表1),發現巴黎大區創新平台都致力於挖掘和培育具有潛力的創新創業項目,但最終孵化出的「成品」形式不盡相同。

「企業導向型」創新平台:旨在孵化初創企業,孕育數字經濟的新機會。這類平台往往預先設有孵化器的功能。按照產業領域分,可以分為三類:(1)新興科技領域,如Robot Lab,其目標是支持機器人和物聯網領域中的創業項目;(2)傳統行業,如Welcome City Lab,作為巴黎旅遊業領域中的首個孵化器,旨在幫助一系列傳統商業模式如零售商店、酒店等全速步入數字化時代;(3)不針對特定領域的創新平台,如Family,目標是創造一個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讓初創企業在其中萌芽與生長,為此而編織了一張由投資人、初創企業、大學等組成的關係網路。

表1 15家創新平台基本情況

「社會企業導向型」創新平台:旨在創造集體財富並實現其可持續發展。LaRuche、Makesense、Liberté Living Lab、Le Tank、ICI Montreuil均屬此列。它們助力的企業往往致力於循環經濟、團結經濟(或社會團結經濟,指致力於調和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之間關係的經濟活動)等領域,致力於能源共享、可飲用水的供應、合租公寓等的發展。Le Tank較為特別,專註於研究在數字化的世界裡,如何創新大眾的工作與生活方式。ICI Montreuil則旨在為藝術家、手工藝者和創意企業家構築一個創新空間。

「非盈利導向型」創新平台:不以經濟利益為追求目標。如La Paillasse希望以「更加開放、共享、開源」的方式開展科技創新研究。Electrolab則渴望吸引所有對科技充滿熱情的公民,運用他們的私人時間從事知識的學習與創造,從而傳播新的大眾科技文化。

從核心用戶的角度來看,巴黎大區創新平台有「思想者」「創客」兩種。在「創客」型創新平台內,以車間工坊為主;而在「思想者」型創新平台內,大部分的平台服務為腦力工作而設。「思想者」與「創客」並不是對立的,只是平台的側重不同。兩者也可能會自然結合,如Electrolab擁有一批專家學者,某種程度上是「思想者」的集聚地,但他們都熱衷於動手做實驗,「創客」的方法也就被引入了平台,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創新平台的運行模式

《報告》指出,巴黎大區創新平台主要基於不同類型企業的不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內容。

表2 創新平台提供的服務情況

一是針對不同階段的企業需求定製服務模式。從服務對象看,創新平台不僅服務初創企業,還服務大型公司(表2)對初創企業而言,能通過平台內持續的集體性競爭環境和社群里不斷換取的經驗而不斷成長,發展到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再離開創新平台。大型企業則旨在借力創新平台改變其商業模式,獲得新的發展動力和創造力。(1)提升企業形象,即通過與創新平台合作,塑造創新、開放的企業形象。(2)改變管理思維,引入新的文化和新的工作方式,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3)實施開放創新戰略。借用創新平台作為企業外部的「開發員」,快速獲得新的概念,為企業注入額外的創造力。如法國Natixis銀行制定了一套開放創新政策,鼓勵其職員定期進入創新平台,「跳出盒子思考」,提出新的項目。

二是平台主要扮演「網路經紀人」或「內容經紀人」的角色。「網路經紀人」是指除了為不同的「入駐者」提供場地出租外,還有項目合作與交流的機會,構建全新的社會關係。例如大型企業與創業者因文化和願景不同,不太容易會面或達成合作,通過平台「結對」,可以共同開發某個項目。例如法國國家鐵路公司(SNCF)、汽車製造商雷諾、家裝建材集團樂華梅蘭(Leroy Merlin)等均已嘗試過此類服務。「內容經紀人」以更為靈活的方式,為「入駐者」提供項目培訓、戰略諮詢等內容服務。如創新平台Numa組建了一支專為企業提供諮詢服務的團隊,幫助企業引入設計思維、提供數字化轉型的建議等。此外,也有創新平台逐漸融合了「網路經紀人」與「內容經紀人」的雙重角色,提供各類有利於社群發展的服務組合。

三、創新平台的主要特點

報告指出,巴黎創新平台的動力取決於與平台相關聯的個體所組成的社群,包括專家、導師、平台孵化出來的企業家與創新者,以及平台當前的「駐戶」。這類社群,因為擁有多樣化的經驗與能力,成為創新平台最重要的戰略資產。這些創新平台所構建的社群,往往推崇共同的價值觀,主要包括互惠、樂善、協作、創業與激情。同時,在發展中體現出如下特點:

一是社群發展注重多樣性。多樣性是社群得以發展的關鍵條件,主要源於以下幾個方面:平台項目和用戶的多樣性(包括企業家、大學生、自由工作者、大型企業僱員、普通公民等,擁有不同的從業背景和教育水平的人)、能力以及文化多樣性(最典型的是Makesense,立足互聯網構建了一個國際化社群,有60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用戶)。

二是社群運作注重平等性。創新平台各社群對工作模式進行不斷創新,帶來更加水平化的工作關係,從而實現普遍的互惠互助,卻又不排斥創造經濟收益的意願。在社群里存在著共事的關係,但不是等級制的。相遇、交流、共同的利益以及對新事物的好奇心,促使社群里的人願意相互合作,甚至構思公共的項目。社群內部各機構之間是協作關係,包含基於「以贈送對贈送」或是物物交換(如共享某些名片,互相使用對方的創新工具,交換專業技能等),均不涉及貨幣。但與此同時,平台社群也孕育著商業關係,因為在社群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聯結有利於發現、構建新的商業機會。

三是社群維護注重氛圍的靈活性。對於社群氛圍的靈活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1)創新平台的專職團隊扮演樂隊指揮的角色。各平台的專職人員從2至40人不等。他們的職能包括策劃活動、組織培訓、鼓勵個體共享經驗、與外界構建聯繫、優化平台的公共形象等,以此賦予社群更大的活力。(2)創建具有多孔性的物理空間來促進交流。社群活力來源於更多的人際交匯的機會,破除各自為政的藩籬。多孔性,意味著這個場所應該是開放的,利於交際的,普遍受歡迎的(如咖啡廳、餐廳等),使創業者可以從項目中抽離出來,享受身心的放鬆。(3)發現並維護社群中的關鍵性「玩家」,如平台活動的積極發起者與參與者,通常是平台內聯合辦公空間的「駐戶」。另外,在大部分平台里,尤其是那些開發了孵化器功能的平台,活躍著一批創新創業的導師,也在社群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四、幾點啟示

當前,很多地方的孵化器、創客空間等各類眾創空間和創新平台發展活躍。借鑒巴黎大區創新平台的發展經驗,對進一步推動創新平台提質增能有以下幾點啟示:

一是更加開放包容,努力活躍創新場所的社群文化。巴黎大區創新平台由於匯聚多元化的用戶、經驗、能力與觀點,相互碰撞而成為創新之源。因此,要以更加開放、包容、共享的理念,以創新創業場所為土壤,孕育充滿活力的、獨具特色的社群文化;同時,在創新社群中,發現並維護社群中的關鍵性「玩家」,提倡多樣性文化的滋長,促進互惠互利的協同合作關係,推動經驗、能力與觀點的碰撞與共享。

二是以需求為導向,引導企業利用創新場所「開放創新」。目前,我國的創新創業場所更多地注重對自僱人士、初創企業、小微企業的孵化與服務,而對大中型企業的創新服務不足。巴黎的實踐表明,後者同樣需要藉助創新場所,突破固化思維,提高創新效率。因此,應加強創新創業場所與大中型企業的交流與合作,深化在創新創業服務領域的布局,為雙方交換創新理念與資源創造條件。

三是在專業化、國際化和品牌化發展的基礎上,探索眾創空間的多元化發展。巴黎實踐顯示,創新平台大都是自發生成的,無論是創建背景、空間環境、核心用戶、服務內容均各有差異。因此,要嘗試發揮各自的細分優勢,或有濃郁良好的行業創新氛圍、或有密集的產業鏈資源、或有專業的投資網路、或有快速產出新品的機制等等,以此構建具有競爭力的創新平台,同時真正為企業提供支撐。

作者:施雯、張虹。本文基於上海市軟科學研究基地——前沿技術發展研究中心(上海圖書館上海科技情報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施雯是上海科技情報研究所副研究員;張虹是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文章觀點不代表主辦機構立場。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思派 的精彩文章:

曹聰:中國科技創新的人才挑戰
人工智慧整體技術體系和國內外發展情況

TAG:三思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