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化之河西漢水,一條曾隱匿了身世的河流

文化之河西漢水,一條曾隱匿了身世的河流

文化之河西漢水,一條曾隱匿了身世的河流

薄霧中的西漢水

陝西略陽段西漢水

西漢水下游的村落

西漢水春日風光

西漢水為嘉陵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也是嘉陵江乃至整個長江流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它發源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南部齊壽山(古名嶓冢山),流經天水市秦州區後,在禮縣折轉向南,又急轉向東,然後進入西和縣、康縣、成縣,在陝西省略陽縣注入嘉陵江,全長279公里,流域面近萬平方公里。

秦人牧馬與孔明伐魏

4月底,記者在康縣採訪當地舉辦的美食節時,曾見到攝影家一組拍攝的圖片中有犀牛江畔的風光,這讓記者聯想到在天水隴南採訪時,經常聽到西漢水和犀牛江的地理名詞。西漢水,從實地勘測,我知道那一脈孱弱的溪水從齊壽山奔涌而去,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最終從天水的麥積區出發,流經禮縣,蜿蜒穿貫隴山而去……

它由涓涓小溪最終匯成流速潺湲的黃湯,漸漸地,它發現路無盡頭,有些索然了,便蛇行,蛇曲為美,曲得圓潤,曲得陰柔。站在西漢水的河畔,實在無法相信西漢水為嘉陵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也是嘉陵江乃至整個長江流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最為世人關注的是西漢水自齊壽山發源後,自東北向西南流經天水、禮縣、西和三縣。在這一區域,它的上遊河段沿途容納了五條常年河和一條季節河,它們既為幹流提供了豐沛的水源,又是溝通南北的天然通道,也孕育了厚重的歷史文化。

早在2004年,北京大學、國家博物館、西北大學、甘肅考古所、陝西考古所5家聯合考古隊對西漢水上游地段的山山峁峁、溝溝川川進行了考古調查。他們發現西漢水上游有近200處的遺址,包含了各個時代的文化。其中,仰韶時代文化遺址61處,龍山時代文化遺址51處,周秦時代文化遺址37處,寺窪時代文化遺址25處,常山時代文化遺址18處等。

更重要的是西漢水流域曾是秦人的家園,把時間上溯到中國古老的「春秋」時期,那時的天水是秦人祖先的故土,在這片熱土上崛起了秦國這支新興的諸侯。他們大興土木,在家鄉修築自己的第一個都邑,建起了恢弘的「西垂宮」理朝問政。在都邑的西山,修建了富麗堂皇的陵園埋葬了秦人先祖。

而在三國時期,它在魏蜀之間,曾上演了無數波瀾壯闊的歷史活劇。細細說來,在西漢水,發生了三件大事:一是諸葛亮痛斬了愛將馬謖;二是諸葛亮設計射殺了曹魏大將張郃;三是諸葛亮智收了文武雙全的姜維。尤其是智收姜維,可謂是諸葛亮在西漢水流域留戀奔走最重要的收穫,不然的話,蜀漢後期的歷史恐怕就要重新改寫了。

兩座幡冢山令人疑惑

在隴南市的成縣康縣境內,我們卻再沒有聽聞到西漢水,見到的卻是一條叫犀牛江的小河悄然出行,在犀牛江畔行走,陶醉於它們的生態之美時,我們不經意地忽略了,那有著赫赫聲名的西漢水究竟去往了何方?

實際上西漢水就是犀牛江,不要以為換了個馬甲,我們就不認得你了,在康縣周家壩鎮時,當地文友曾這樣解讀,犀牛江的由來是因為犀牛潭,先有犀牛潭,再有犀牛鎮、犀牛寺,最後才有了犀牛江的稱謂。

在周家壩鎮平洛河與西漢水匯合處,我們找到了「犀牛潭」。目測它周長有二三十米,水深四米有餘,潭水碧澈如鏡,峻嶒山石倒映潭中。江流彎曲,江水滔滔,南北兩岸一馬平川,遠處奇峰對峙。平洛河與西漢水匯合處旁有一深潭。日間群魚翔游,入夜微波映月。潭邊有一方形巨石,青苔滿布,石上有一痕迹,形如牛蹄。南北山上伸出兩道山脈似兩臂合圍,將潭水、巨石摟攬其中,規模宏大,歷史悠長的犀牛寺就建在潭南的山坡上。

相傳,這是當年犀牛出沒的地方。為紀念這一神奇的犀牛,人們把潭水匯入的大江稱為「犀牛江」。又修建了規模宏大的「犀牛寺」。《甘肅省通志》中還有一段記載,其意是:周世宗顯德三年(公元956年)天子令父母官修建犀牛寺;宋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將其聖旨全文刻於寺內石碑。時至今日,犀牛江水依舊日夜奔流不息,犀牛沉沒的深潭仍行跡可鑒,潭邊印有牛蹄的巨石安詳地躺在那裡,呈現出一副飽經滄桑的倦態。

記者先前在康縣至陝西略陽採訪茶馬古道遺存時,聽當地的文史學者一再提到漢水這個名詞,當時心裡就產生一個疑惑,我們現在所說的西漢水與漢水又是怎樣的關係呢?喜歡中國歷史的人會發現, 「漢水」的名稱在那些典籍里簡直是汗牛充棟。天上有銀河、銀漢。古代秦嶺西部的周秦先人,以天上之銀漢,命名地上如銀河般璀璨的漢水。

心中大是疑惑,為何今漢中不在漢水的中游而在漢江的源頭?為何在嘉陵江的上游還有一條河流叫西漢水?

西漢水的源頭在天水齊壽山,又名幡冢山。而讓人不解的是漢水源頭公認的地方在陝西寧強縣代家壩,那裡,居然也有一座山,叫幡冢山!

這樣的地名混同在一起,讓人崩潰!

漢水之源,天河之源

其實早在上世紀50年代,地質專家在勘查寶成鐵路略陽和寧強段地形時,就注意到那裡的古河道遺迹是連接漢水和西漢水的故河床,漢水的發源地應該是西漢水的源頭甘肅省天水境內的嶓冢山。按照史學家和地質學家分析推測,西漢水和漢水分流的年代大約在南北朝,分流的原因有三種可能性:第一個可能是戰爭割據中人為改道,使得西漢水流入嘉陵江;第二個可能更久遠,專家推測是地質結構中岩石浸溶凹陷導致發生河床改道;最後的可能則是地震裂隙造成斷流改道。

不管怎麼說,原來西漢水當年就是漢水。只不過因為河流改道,漢水的上游被截斷了,改流到嘉陵江。 「漢中」也從漢水偏中的位置,變成了位於現在漢水的源頭地區。

因為年代久遠,後人不知道發生的變故,牽強附會先秦文獻,把原來真正的漢水源頭的地名用在了今天漢水的源頭地區。於是出現了山、河、城鎮同時同名的現象。古人的困惑生生留在歷史典籍里。

知道了漢水名稱來自銀漢,漢水原來的上源就是發源於甘肅天水的西漢水,才能理解「天水」地名的由來,之所以此地為天水— —漢水之源,乃天河之源也!也就是說,今天我們所說的漢水流域與古時的西漢水本是一脈相承。無論是從地質學意義,還是文化意義上講,都應該同處一個大的漢水流域範疇。

這一點,在《甘肅省志》(1998年版)第二十三卷水利志記載得很詳細:西漢水,在地質年代曾是漢江源頭,後來由於四川盆地水系溯源侵蝕,切開西漢水與川水的分水嶺,將漢江(漢水)上游的西漢水襲奪為嘉陵江上游。《辭海》也說: 「漾水,古水名。古人說,以西漢水為漢水之源。」

從今人的旅遊筆記中也可以見到分曉: 「列車由陽平關(車站)出發,跨過嘉陵江後,沿它的支流黑水河向東,不到三十公里的路程即可越過分水嶺,到達漢江流域……車過代家壩,穿過一條近兩千米的分水嶺隧道,就到了漢江中源青泥溝。奇怪的是從代家壩到青泥溝,不像一般的河流上源谷地那樣幽深,而是一條寬闊的穀道,寬谷中流水潺潺。就是在分水嶺上也有河流堆積的卵石。表明這裡過去曾經發生過河流襲奪現象……如今鐵路所經過的地方,就是一條被遺棄的河床。」

那麼,在西漢水邊或者犀牛江畔,了解到這一派看似平靜的流水之間,竟然有如此多的中國古代各時代文化交錯分布,序列如此完整,內涵如此豐富,你感覺它還是一條普通的河流嗎?

作者:蘭州晨報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來源:每日甘肅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漢 的精彩文章:

這位西漢皇帝在位的54年里,其中的43年都在交戰,膽識驚人!
西漢出土的4件青銅燈具,一個比一個驚艷,尤其是最後一個!

TAG:西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