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Fintech時代來臨:傳統金融與金融科技加速融合

Fintech時代來臨:傳統金融與金融科技加速融合

本報記者 周琰

科技發展正在全面席捲金融行業。金融科技(Fintech)以數據和技術為核心驅動力,已應用於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富管理、零售銀行、保險、交易結算等金融領域,彰顯著金融業未來的發展新趨勢。

科技改變金融行業生態

新技術與金融的融合,正在推動金融行業的對外服務模式和對內管理模式的深刻變革,對傳統金融業產生了一定的衝擊。

隨著大量非金融企業進入金融行業,金融市場主體出現顯著變化。一方面,大量科技企業藉助金融科技發展契機,積極獲取金融牌照,跨界提供金融服務,「科技+牌照」成為趨勢;另一方面,大量具有ToC(面向用戶)服務經驗的傳統企業,發揮用戶規模優勢,通過用戶數據資源與金融科技的結合,也在積極提供跨界金融服務。此外,大量依託於金融科技的新興創業企業,成為金融市場的新興力量,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成為其核心競爭力。

與此同時,互聯網技術極大地拓展了信息傳播的渠道、方式,大幅減小了信息不對稱現象,擴展了金融服務供需雙方的客戶群,提高了交易效率,使交易更加便捷。

目前,金融科技的應用已經逐漸覆蓋到金融行業的方方面面,並由此衍生出P2P、眾籌、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銀行、互聯網保險等一系列新興金融業務,傳統金融業的生態正在悄然轉變。

不僅如此,金融科技在金融業務各個環節的應用也日益深入,智能客服、大數據風控、智能投顧等都得益於新技術的應用,使得金融服務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時也降低了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

因此,越來越多的傳統金融企業都在加強金融科技的布局。比如,金融企業通過雲計算的應用,可以實現對已有的信息系統的整合,實現新業務的快速上線,為業務創新提供支撐;藉助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對已有的金融數據進行整合分析,進一步提升經營效率、降低經營風險。

「在樹立創新意識、構建全新戰略目標基礎方面,傳統金融行業都受到互聯網金融不同程度的衝擊和影響。因此,要想促使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融合,需要傳統金融行業認識到自身短板,利用互聯網優勢,採取有效措施應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衝擊,進而促使傳統行業健康長遠發展。」某大型商業銀行總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四大技術落地金融行業

當前,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深入應用,科技對於金融的作用被不斷強化,創新性的金融解決方案層出不窮,金融科技發展進入新階段。

百度雲負責人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這個新生態中,以金融機構、風向投資機構、金融科技公司為主;三者互為補充,形成良好互動。而更廣泛的生態圈包括『政企學研社投』,共同協作才能增加更多價值。」

據上述百度雲負責人介紹,雲計算技術能夠為金融機構提供統一平台,有效整合金融機構的多個信息系統,消除信息孤島,在充分考慮信息安全、監管合規、數據隔離和中立性等要求的情況下,為機構處理突發業務需求、部署業務快速上線,實現業務創新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大數據技術為金融業帶來大量數據種類和格式豐富、不同領域的大量數據,而基於大數據的分析能夠從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為精確評估、預測以及產品和模式創新、提高經營效率提供了新手段。

人工智慧能夠替代人類的重複性工作,提升工作效率與用戶體驗,並拓展銷售與服務能力,廣泛運用於客服、智能投顧等方面。

當前,區塊鏈技術則能夠有效節約金融機構間清算成本,提升交易處理效率,增強數據安全性。

金融監管需與時俱進

創新與風險永遠相伴相生。近幾年,由於新技術的不斷催化,互聯網金融經歷了爆髮式增長,這也給其帶來了諸多的不安定性因素,致使業界不得不再次思考金融與科技的關係。

國家高度重視金融風險防控和安全監管,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隨著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金融產業生態發生深刻變革,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金融服務模式創新層出不窮。傳統模式下事後的、手動的、基於傳統結構性數據的監管範式已不能滿足金融科技新業態的監管需求,以降低合規成本、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為目標的監管科技正在成為金融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互金行業內有個說法不斷被大家所認可,那就是「金融的歸金融,科技的歸科技」。業內專家解釋稱,金融創新不能偏離實體經濟的需要,金融業的外部性、公共性也非其他行業可比,所有的金融業務都應持牌經營,都應納入監管,且應立足於服務實體經濟。隨著監管制度的完善,未來無金融業務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或將轉型,以提供技術、提供流量導流等服務為主,而不直接提供金融產品給終端客戶。

可見,新興技術除了正推動著中國經濟的新舊動能轉換之外,還推動著傳統金融的變革和新金融的發展,金融業正在全面擁抱新興技術。對此,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表示,未來進一步打開大門能否保持中國金融業的競爭力,這一切也對金融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人士表示:「利用監管科技,一方面,金融監管機構能夠更加精準、快捷和高效地完成合規性審核,減少人力支出,實現對於金融市場變化的實時把控,進行監管政策和風險防範的動態匹配調整;另一方面,金融從業機構能夠無縫對接監管政策,及時自測與核查經營行為,完成風險的主動識別與控制,有效降低合規成本,增強合規能力。可以預見,未來1年至3年,監管科技將依託於監管機構的管理需求和從業機構的合規需求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成為金融科技應用的爆發點。」

(金融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時報 的精彩文章:

與實體經濟共生共贏 交行常州分行支持實體經濟採訪記
解決中美貿易爭端 宜放眼長遠

TAG: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