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佛教的基礎,佛法中心思想是什麼?

佛教的基礎,佛法中心思想是什麼?

佛教的基礎,佛法中心思想是什麼?

釋尊在鹿野苑初轉法輪,為五比丘說四聖諦。

之後在遊行說法期間,屢屢闡發其義,至涅盤之際,猶殷殷以已否了解四聖諦而詢問弟子。

由此看來,四聖諦實是佛教的基礎,也是佛法的中心思想。

四聖諦,是苦、集、滅、道、四法。

諦是真實不虛之意,而為聖者所知,故名四聖諦。

佛教的基礎,佛法中心思想是什麼?

四聖諦括盡世間出世間兩重因果——集為因,苦為果,是迷界的因果;

道為因,滅為果,是悟界的因果。釋尊說法,先說苦後說集者,乃欲使眾生,先厭於諸苦的逼迫,追溯諸苦的由來,乃系集所招感,使眾生知苦而斷集;

先說滅後說道者,乃欲使眾生,先厭於諸苦的逼迫,追溯諸苦的由來,及系集所招感,使眾生知苦而斷集;

先說滅後說道者,及欲使眾生,先欣於清凈安樂的滅,追溯滅的原因,及出於道的修習,使眾生修道而證滅。

所謂「苦當知,集當斷,滅當證,道當修是也」?

佛教的基礎,佛法中心思想是什麼?

關於苦諦,已如前節所述,然世間之苦,並非偶然而有,致此苦之原因,皆由集之招感。

集是招聚的意思,舊譯作習,有修習,熏習之意。集以業為因,以煩惱為緣,業有身語意三業,煩惱有貪、嗔、痴、慢、疑、見,六大煩惱,其中見又分為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五種,合稱十種煩惱,這是一切煩惱的根本。

因煩惱而迷於事迷於理,叫做迷事惑迷理惑,有了惑,就使身語意作不善之業,有惑與業,故有三界輪迴的苦果。

這苦集二諦,是迷界的因果,即是對現實宇宙人生的評判與觀察。

滅是苦滅無餘的意思。滅以已離輪轉生死為相,這是說人們所有的貪愛,永斷無餘,無染無著,寂靜安穩,也就是涅盤。涅盤不是斷滅,而是舍離種種積集,滅卻一切痛苦,解脫三界生死苦惱的勝妙功德的聖者所證的究竟境界。

涅盤的境界,是由修道而證得——道是通告的意思,以順此道而修,能離輪轉生死而入於涅盤。

這種道,以履中庸而求解脫,故名中道,亦日正道。

(佛法入門 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keepfit 的精彩文章:

問:有什麼方法可以把過去的業障真正的消除?
問:透過念經可不可以獲得智慧?

TAG:keepf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