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刀剪也有大乾坤

小刀剪也有大乾坤

——記市五金刀剪產業技術研究院掌握核心技術打開國際市場

科研人員在操作光學顯微鏡。李向東 攝

來源/陽江日報 記者/黃仁興 陳子玲

5月17日至19日,第十二屆中國(深圳)激光與智能製造博覽會及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博覽會期間,由省激光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市五金刀剪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陽江五金刀剪研究院」)聯合主辦的ALAT2018中國激光焊接技術大會舉行,陽江五金刀剪研究院所作的「激光熔覆技術在刀具上的應用」報告,顛覆了傳統五金刀剪產業技術含量不高、只能「小打小鬧」難以做大做強的理念,在參會者中間引發強烈反響。

此前,在「激光谷杯」LMN中國激光文創藝術大賽上,由陽江五金刀剪研究院設計、研發、製作的激光熔覆刀受到一致好評,獲得一等獎金獎。小刀剪有大乾坤,如何做出大文章?近日,記者採訪了陽江五金刀剪研究院院長張瑞華,了解他帶領團隊艱苦奮鬥,攻破五金刀剪核心技術研發的感人故事。

教授南下陽江組建科研團隊

五金刀剪是陽江的傳統產業,圍繞這個產業的上下游企業有1700多家,這個產業也為陽江爭得不少榮譽。據統計,陽江五金刀剪產業年產值有500億元,全國每生產10把刀具,就有7把產自陽江,全國每出口10把刀具,有8把來自陽江。但與世界著名刀剪品牌如瑞士軍刀、德國雙立人、WMF等相比,陽江五金刀剪由於原材料品質不高、技術含量低,明顯處在產業鏈的底端。如何掌握核心技術,將高新技術應用到陽江刀剪產業,讓陽江刀剪在國際上佔據更多高端的市場份額?市委市政府認識到,這些問題亟待引進機構和人才來破解。

市科技部門把目光瞄向位於北京的鋼鐵研究總院,找到了張瑞華。作為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核心研發平台,鋼鐵研究總院是材料、工藝、測試三大領域的國際一流研發中心。張瑞華曾在鋼鐵研究總院從事激光焊接的研究工作,是業內公認的權威專家。市科技局局長譚堅華帶著一把德國生產的激光熔覆刀找到張瑞華說,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為何一把刀可以做得如此鋒利,令德國人斷言「中國做不出這樣的刀」。結果,張瑞華拿出自己採用同等工藝製作的刀,但效果更勝一籌。這讓譚堅華十分吃驚。譚堅華再三邀請張瑞華到陽江,助陽江五金刀剪企業轉型升級一臂之力。2014年12月,張瑞華帶著6名學生來到陽江,繼續完善他的研究。

2014年12月,陽江市政府和鋼鐵研究總院聯合建立了陽江五金刀剪研究院,組建了以張瑞華為帶頭人的技術團隊,將高校的研究成果對準地方需求,實現產學研結合。匯聚鋼鐵研究總院、清華大學、蘭州理工大學的人才力量,陽江五金刀剪研究院掌握了刀剪刀刃激光熔覆增材製造、激光3D列印(金屬增材製造)、激光葉輪導葉焊接、海洋裝備激光熔覆等技術。3年多的時間裡,張瑞華帶領研究團隊克服種種困難,完成了多項技術的革新。

從材料入手為刀具注入生命

張瑞華回憶說,他來了陽江以後發現,自己想做的東西,在陽江幾乎是一片空白——關於激光熔覆刀,沒有具體的行業標準,沒有量化指標,很多都只停留在感性的認識。解決這一切難題,全憑自己摸索。

「刀就是拿來切東西的,刀刃鋒利、性價比高,就能滿足需求了。」這是不少人對刀的認識。而在張瑞華看來,刀是有生命力的,只有「科技創新」才能為刀具注入生命力。瑞士刀、德國刀、日本刀價格昂貴,但是還是有不少人趨之若鶩。近年來,不乏中國人到外國搶購刀具。每每看到這種報道,張瑞華的心裡十分不舒服,他立志讓中國人不出國門也能買到好刀。

要做一把好刀,有好材料是前提。相比建築、機械、交通、汽車等行業,刀剪行業對鋼材的需求不算大,加上利潤空間小,因此沒有人專門為刀剪設計專用材料。而在張瑞華看來,刀與食物直接接觸,安全最重要,其次才是刀刃鋒利度、保持度、硬度和鋼材韌性、防腐蝕度、手柄舒適度等要素。好鋼用在刀刃上,用多好的材料做刀都不為過。「做刀不應該是做一件冷冰冰的產品,我們要懷著赤子之心,像工匠一樣,不停地鍛打,打磨出有科技含量、有溫度的作品。」張瑞華這樣說。

市場沒有材料,只能自己設計。張瑞華設計的刀剪專用材料,既要耐磨還要耐腐蝕,韌性好還要塑性好、硬度高,這些都是互相矛盾的因素,就像天平一樣,往一邊偏移,另一邊就要翹起來,很難找到平衡點。張瑞華帶領研究團隊用做軍工材料的理念和平時積累的經驗,不停嘗試,終於研發出比較適合的材料。

反覆實驗掌握激光熔覆技術

激光熔覆刀,刀體為普通不鏽鋼,刀刃是特殊粉末鋼材料,刀刃的鋒利度、耐磨性、耐腐蝕等性能優越。張瑞華和他的研究團隊將其作為攻克方向。

熔覆層的材料、做工是製作激光熔覆刀的關鍵。陽江五金刀剪研究院設計的粉末狀熔覆材料,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是石塊狀的小顆粒。粉末狀的熔覆材料再經過等離子粉末球化設備球化後,變成光滑的球體,一個個球體相互貼合,經過X射線數字成像監測系統的檢測,熔覆層和刀體結合良好,且熔覆層內部組織緻密,沒有裂縫、氣孔和夾雜等缺陷,刀的質量得到了保證。

熔覆、開刃、打磨、拋光、測試……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嘗試,研究院終於做出了鋒利的激光熔覆刀。這種激光熔覆刀通過了洗碗機、鹽水試驗嚴苛測試,性能優越,刀體金屬材料含熔覆層重金屬析出達到食品級要求。

每當有客人到訪,研究團隊拿出刀和刀具開始演示——刀面彎曲,而刀刃不捲曲、不開裂;用刀削紙,刀鋒順暢,刀與紙接觸發出的聲音流暢。最令人稱奇的是,這把刀不僅可以「對付」硬度高的東西,連柔軟的髮絲也能砍斷,上演「凌空斷髮」,可謂「剛柔並濟」。

張瑞華告訴我們,2005年,他在日本做訪問學者時就開始研究激光熔覆技術。「十年磨一劍」,經過13年的研究,這把激光熔覆刀終於在陽江出鞘。「外國人曾經斷言,中國人做不出激光熔覆刀,現在我們掌握了核心技術,打破了他們的技術壟斷。」張瑞華自信地說。

張瑞華說,國外知名刀具公司也在開發激光熔覆刀,並定義為高端刀具系列,一把刀往往售價千元以上。國內首次推出激光熔覆刀,市場前景廣闊。陽江生產的激光熔覆刀在多所城市參加展會,反響熱烈。

升級產業,「陽江刀」闖入國際大市場

酒香不怕巷子深。陽江五金刀剪研究院的激光熔覆刀推出以來,國內外不少知名企業前來洽談合作事宜。合作之前,有的企業還要當場檢驗這把刀。不同國家、不同企業、不同標準的嚴格測試結果表明,陽江五金刀剪研究院製作的激光熔覆刀比國外同類產品優秀。

4月19日,美國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技術總監到訪陽江五金刀剪研究院,對研究院的技術豎起大拇指。他說,他們將激光熔覆刀與普通刀具交給一家專門做海魚的酒店廚師,結果普通刀具處理3條魚就需要磨才能繼續用,而激光熔覆刀半個月處理了300條魚,依然鋒利。該公司表示,希望能請研究院提供技術指導,將技術運用到美國企業的生產線上,生產更高端的產品。

不少外國客商提出這樣的合作方式,都被張瑞華拒絕。在他看來,合作是長久的事,雙贏才能使合作長久。他希望與國外有實力的企業優勢互補,一起做技術開發,而不是接受訂單生產,賺取微薄的加工費。「我們的目標是讓陽江掙更多錢,探索雙贏的合作方式。」張瑞華說。

陽江刀剪年產值500個億,看起來是很美好的數據,但是經常與外商打交道的人明白,不少外國企業認為陽江刀低端,一些老外來到陽江五金刀剪研究院,還沒了解技術,先要壓低價格。張瑞華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有的企業需要到訪研究院幾次,張瑞華始終堅守價格紅線。「現在核心技術在我們手上,別人不能做的東西只有我們能做,我們說話底氣就足。」他說。

張瑞華說,激光熔覆刀是革命性的刀,體現在材料、工藝、方法、標準、性能上。刀的根在陽江,不論做出什麼樣的刀,都應該在陽江造出來。變革來了,只有抓住機遇,學習新的技術才不會被淘汰,才能在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做科研要有科學家精神

張瑞華院長一「落戶」陽江,就成為記者追蹤採訪的重點對象。每次採訪,他都會提到一個名詞——科學家精神,他要求自己和研究團隊沉澱自己,專註研究。

陽江市五金刀剪產業技術研究院位於陽江高新區,建立之初,只有孤零零的一棟舊樓。研究院選址時,張瑞華曾有過一番思量——市區交通方便,生活配套設施更齊全,條件自然更優越,但是外界的誘惑和喧鬧也更多。「我是來做研究的,不是來享樂的,條件越艱苦,越能磨鍊意志。」他說,衛星發射都是在沙漠里進行的,千千萬萬的科學家在荒涼的沙漠中完善研究,荒涼、寂寞、枯燥造就了強大的內心。

做研究、參加學術論壇,張瑞華經常出差,但是只要回到陽江,他必定一頭鑽進研究院。總結平常工作,指導團隊研究,工作幾乎就是他的全部。他說,鑽研技術的過程往往痛苦、漫長、枯燥、無聊,但是,一個個技術被破解的那一刻,技術人員最能感受到人生的樂趣。

除了做研究,張瑞華還要帶學生。作為老師,他言傳身教,樹立好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從學生身上能看到老師的影子。張瑞華說,要想學生變成什麼樣子,老師必須做得更好。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許多人急功近利,不能靜下心來做點事。他把根扎在陽江,希望學生們也能腳踏實地,不畏艱難。

馬克思說,「科學絕不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享樂,有幸能夠致力於科學研究的人,首先應該拿自己的學識為人類服務」。時至今日,代代傳承的科學家精神依然閃耀著璀璨的光芒。張瑞華來到陽江,和陽江傳統五金刀剪產業結緣,這似乎是冥冥之中的一種約定。不管外界怎麼浮躁,他始終堅守信念,為熱愛的事業奮鬥。我們相信,張瑞華和他的研究團隊堅守的「科學家精神」將給陽江刀剪產業帶來活力,給陽江現代產業體系的建設注入新的動力,為富美陽江帶來新氣象。祝願張瑞華院長帶著他的成果在陽江建功立業,結出豐碩的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江日報 的精彩文章:

陽江今年首宗武裝販毒案告破!繳獲手槍、手雷
清明踏青 小心蛇蟲叮咬

TAG:陽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