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補有方食有道」的中醫食療與食養

「補有方食有道」的中醫食療與食養

能用食平痾可謂良工

浙江餘姚縣某富商的兒子患「小傷寒」,久治未愈。病家請來醫生會診,有謂虛證宜補,有謂實證宜清,有謂虛熱當用甘溫,有謂虛寒當予溫運,各執一辭,致令病家無所適從。後邀名醫範文甫赴診。范視過病情,將前醫之方一一擲於一旁笑曰:病將愈矣,何用服藥。遂至田邊拔來小白菜一把,囑其煎湯服之。主人將信將疑,孰知服湯數日,病者寒熱悉除。諸醫請教,范曰:病已將去,虛熱未除,胃氣未升耳,故當升其胃氣,此《內經》「食養盡之」之意也。(《範文甫專輯》)

按:此症若任庸醫處治,雜葯濫投,後果難以想像。范氏不愧大家,一眼看出本病乃「胃氣未升」,僅用小白菜既愈此等複雜之症,可謂深得「食養盡之」之旨。孫思邈說:「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葯。」「能用食平痾,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此語具有經典意義。仲景云:「葯勢偏有所勝,令人臟氣不平。」而食養、食治則無此弊端,故能用食平痾者,可謂良工。許多名醫都注意食養食療,善於用食平痾,稱得上良工。

下面試看幾例:

牛奶蓽撥愈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一次患了痢疾,腹中陣陣疼痛,腹瀉頻繁。太醫們用了多種方法毫無效果。最後只好張貼皇榜,詔請天下名醫治療。有一名衛士官張寶藏曾患過這種病,就開方呈獻太宗治療,其方用牛奶煎熬蓽撥服下。此方確實十分簡單,想不到太宗服藥後腹痛消失,腹瀉很快止住,拖了多日的痢疾竟然告愈。後來,太宗的舊病複發,照方服用又治好了。太宗很高興,關照宰相魏徵提拔張寶藏為三品官。(唐·溫奢《續前定錄》)

按:《醫宗必讀》載述:「蓽撥定瀉理心疼」,為溫中止瀉佳品。

宋孝宗蓮藕治利

宋孝宗性喜吃蟹,某年秋季正值蟹肥臍滿,孝宗恣意大吃,得了下利之病,每天泄瀉不止。眾太醫迭治乏效,滿朝文武無不憂心。一日,太后偶然見街旁有嚴姓小藥鋪,差人去問能否治利。店主答曰:「本店雖小,治利卻是專利。」太后宣其進殿為皇上治病。嚴某診了聖脈,知因過食湖蟹引起,心想蟹乃介類,性極陰寒,因涼致利本屬常情,投以溫葯諒當收效。然朝中太醫如雲,豈有不知!此必常法已不中用,必須另想妙策。反覆思忖,告以新鮮蓮藕放入金杵臼內搗汁,加熱酒少許沖服。服了幾次,聖體果然得愈。太后大喜,將金杵臼賞賜於他,孝宗還封他作了醫官,宋時稱「防禦」,故人稱「金杵臼嚴防禦」。(《養痾漫筆》)

按:明《本草經疏》已有藕「能解蟹毒」之記載。

羊肉治瘡口不斂

明代太學生蔡東之,年過五十,患背疽,經治療己經潰濃,但瘡口一直未收斂封口。時值冬月,兼見咳嗽不已。薛已告曰:瘡口未斂,是脾氣己虛;咳嗽不已是肺氣受累,法當補脾。隔日,薛與蔡在宴席上相遇,薛見蔡不吃羊肉,勸他說:「羊肉之補與人蔘相同,盡可食之。」蔡便開始吃羊肉。不過十來天,瘡口已斂,咳嗽亦愈。

按:瘡疽濃潰後而不收口,多由氣虛引起。羊肉甘溫,補中益氣,氣盛而能生肌,故可斂瘡封口,薛已實為善用食療食補者。有些醫家認為羊肉屬「發物」,對於瘡瘍等病應該忌口不食,觀此案可知其非也。

羊肉湯治療褥勞

(1)周師母,產後,腹中苦寒痛。前醫作氣滯,久治無效。舌淡脈弱。處方:精羊肉30g,當歸9g,生薑12g。

病家云:「吾腹痛日久,治之無效,特從遠地請范老先生高診,並非到小菜場買小菜,處方何用生薑、羊肉?一味當歸能治病乎?」答曰:「此仲景當歸生薑羊肉湯,治虛寒腹痛甚效,服之當愈。」隔數日,病家前來感謝,謂藥到病除,諸恙若失。(《範文甫專輯》)

(2)馬彬五別駕(相當於州府長官助理),未出仕之十年前,夫人大產,去血過多,昏暈大虛。前醫重用人蔘芪術,已虛回血止,飲食如常。惟晝夜卧於床,不能坐起,坐則頭眩耳鳴,必睡下乃可。如此已七十日,日服人蔘四五錢不效,招予治之。

診脈惟細遲無力,而飲食不減平時,肌膚聲音似無病者。此產後不慎起居,肝腎氣虛,肝虛不攝氣故眩暈也。仲景謂之褥勞,久則成痿,用仲景之羊肉湯治之。用精羊肉二兩,煮熟去肉,再以黃芪五錢,當歸五錢,人蔘一錢,入湯煎熟,日服二劑。十日後即能起坐,二十日即可步履,回母家調治而痊。(《素圃醫案》)

按:此案褥勞,「已七十日,日服人蔘四五錢不效」,用此羊肉湯而能治癒,足以證明食療價值。

⊙版權聲明:本平台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文章來源於張存悌老師、卓同年老師《拍案稱奇》,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本文編輯:樑上塵

⊙溫馨提醒: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僅供中醫思路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