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小家庭,趕上了大時代

小家庭,趕上了大時代

原標題:小家庭,趕上了大時代


文丨劉佳璇 李璇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東大村村民,在家風家訓館向前來參觀學習的遊客介紹當地優秀家風家訓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一直重視家庭的作用。


孟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序列里,「齊家」強化個體的修身,是築實治國、平天下的基礎。而達成「齊家」的目標,就需要在家庭或家族內部涵養良好風尚。


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所代代相傳的風尚。在中國古代社會,大家族合眾而居,良好的家風對維護家族秩序至關重要,也會提升家族的社會形象。

隨著社會流動性的增大,曾經幾世同堂的大家族慢慢變為一個個散落的小家庭,家風傳承的形態也發生了改變:家風教化的責任由宗族的「大家長」轉向小家庭的核心成員,背誦家訓家規的教化手段也不再常見。


在「小家庭時代」的語境下,建設與維護家風的必要性仍然存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在良好家風的陶冶下,小家庭將成為一個健康的社會細胞,從而對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有所裨益。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小家庭開始注重對家族的尋根,在重新認知家族史的過程里回溯家風傳統。

一百年前,曾參與「戊戌變法」的學子黃嵩齡,懷著實業救國的理想,擔負起修建粵漢鐵路廣東段的重任。如今黃嵩齡的子孫通過對百年家族史的整理,繼承起祖先留下的精神遺產:奮鬥不息、自立自創的家風。


當「小家」回望著「大家」,那些傳統的優良家風,就再次得到了體認、維護和弘揚。


而在海外僑胞的尋根過程里,被稱為「僑批」的家書成了重要線索。「僑批」中承載著孝悌之情、故土之思和愛國情懷,當僑胞們看到祖先在「僑批」里寫下的字句,不僅尋找到了家族的根,也尋找到了民族的根。


孝悌為本和家國一體,是「僑批」中所體現的共同家風,也是中國家風文化中的重要內容。在這些自發的家族尋根之旅中,家風不僅得到了傳承,也完成了「小家」凝聚「大家」、進而凝聚國家和民族的功能。


家風傳承是一種於親情中培育規範、生養中予以教化的手段,內容關乎人在社會「能做什麼」和「應該如何做」的起始倫理。

如今,家風是在新的家庭結構之中傳承的,家風的建設和維護,也站在一個多元開放、民主法治的時代基點上,結合當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家風的內涵也會發生改變。


但是,在每個小家庭中,培養出於己、於人、於家、於國的楷模,最終推動民族和國家的不斷前進,是家風傳承不變的目標。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監製:劉新宇 、顧佳贇

編輯:張靜、萬宏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瞭望東方周刊 的精彩文章:

東方早安丨詩酒趁年華!
北京公主墳的傳說與真相

TAG:瞭望東方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