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扒花,針尖上的藝術

扒花,針尖上的藝術

文玩  | 字畫  | 品鑒  | 茶道





青花、玲瓏、粉彩和顏色釉


是景德鎮的四大傳統名瓷


其中,粉彩最為美艷多彩


而粉彩瓷製作中的扒花工藝


更是細膩妙絕,令人驚艷





扒花,學名為「粉彩軋道瓷」,在古籍中記載為「錦上添花」,是乾隆彩瓷中的精品,以工藝的繁複著稱。






它是在瓷胎坯體上施以紅、黃、綠等各種色釉作為底色,即為「錦地」,然後再在「錦地」上用一種狀如銹花針的工具刻印出極為細小的紋樣,其中以鳳尾紋最為常見,也最為典型。其它還有卍字紋、卷草紋等等。





燈光下的扒花瓷器顯示出絢麗的色彩




在這個極簡盛行的時代,讓我們了解下這門有些「繁縟」的陶瓷工藝,感受下手工藝的精妙與珍貴。






扒花瓷器,顏色絢麗、裝飾繁縟,追根溯源的話,它誕生於乾隆時期,當時為專供皇室貴族賞玩的珍貴工藝品,具有名副其實的「貴族」血統。





大清乾隆年制 皇帝黃扒花將軍罐




它受西方琺琅彩的影響,再結合中國粉彩裝飾,色彩深淺分明,立體感極強,不像中國傳統國畫般注重意境,而更沾染些西洋油畫的情調,可以說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產物。






這種裝飾繁縟的器物對工藝的要求極高,一般的民窯和民間藝人根本沒有這種人力和財力去生產與經營。




據古籍記載,一般認為它始創於清乾隆時期的「唐窯」。唐英是中國陶瓷史上非常著名的督陶官,他所監製的「唐窯」代表了中國古代制瓷工藝的最高水平。




唐英石造像 局部




由於清三代國力雄厚,乾隆帝又極愛收集奇巧之物,對藝術品的要求極高,這種「錦上添花」瓷器就是為了迎合他的喜好而造。藍浦的《景德鎮陶錄》中記載:「陶至今日,器則美備,工則良巧,色則精,咸月異歲不同矣。」







繁縟滿密、精巧華麗是乾隆彩瓷的典型特色,「錦上添花」則是最能體現這種特色的裝飾技藝了,不僅是體現了乾隆帝自身的審美趣味,更是能從中窺視中國古代的強勁國力。






製作粉彩扒花瓷,要經過四次燒造方可得成品。




第一次

是燒制陶瓷白胎;






第二次

是在白胎上刷上一層釉料,以扒花工藝扒出所繪花紋,繼而進行燒制;






第三次

是在燒好的瓷胎上畫出線條或圖案,填充好花鳥、山水等圖案的不同顏色,再進行燒制;









第四次

是在瓷胎頂部或底部描上金粉進行裝飾,最後燒制出成品。







扒花是不可以打底稿的,不像彩繪可以擦掉重畫,從落針到收針幾乎是一氣呵成,花紋大小要均勻一致,不可有些許偏差,需要積累多年的經驗才可以完成。







遠觀扒花瓷,是品不出其之妙處的,只覺花色繁複妍麗,甚是雍容清麗,需得近觀,在通光之下,瞬間脈路頓現,華光流韻,其工藝之妙,教人讚嘆不已。







有人認為,扒花只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但它卻代表著中國的工匠精神:堅定、踏實、精益求精。







如今,由於「扒花」瓷製作成本極高、工藝複雜,故而價格昂貴不便銷售,為此作坊都不願意生產,所以呈現出逐漸沒落之勢。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已經有一些景德鎮的匠人在對它進行挽救,他們用新穎的視角、豐富的理論知識、新奇的創新意識來重塑這樣一種傳統的器物。







傳統需要繼承,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精髓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物,如何在世界大環境下留有中國陶瓷獨有的特色,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當潮流開始追求「極簡主義」時,沉溺於精雕細琢的事物似乎已經很難產生靈魂的共鳴,但所有繁縟都要被拋棄嗎?答案顯然是不,那些集聚人類智慧的藝術語言應該讓更多人看到,並得以傳承與革新。



來源:網路


精彩

閱讀




這位女神,讓她畫出了帕米爾的靈魂!


她用一生證明,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毛主席的十大印章見過嗎?最後兩枚驚到了!



被蔣介石帶走的十幅畫,每幅都代表了一個時代


梵高的秋天(高清98張)


布達拉宮內部珍貴照片曝光,一般人不給看!


一把油紙傘,美醉了整個江南!




版權說明:文章源於簽約作家或網路,網路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END



頂尖藏品

藏你所愛


 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頂尖藏品 的精彩文章:

一處雅緻的禪風大宅
過了100年還超實用的十個古代生活小秘方,你可能還不懂……

TAG:頂尖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