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容 > 化妝品中常用的油脂類原料

化妝品中常用的油脂類原料

化妝品中使用的油脂類原料主要包括油脂和蠟,是油相原料的總稱,也是一種基質原料,常溫下呈流體形態的稱為油,呈半固體形態的稱謂蠟,其主要成分都是高級脂肪酸酯。主要起到護膚、潤滑、固化賦型等作用。常用於膏霜或乳液類產品。按照來源不同,油性原料可大致分為動物油脂、植物油脂、礦物油脂、半合成油脂以及相關的蠟類。一般來說皮膚對動物油脂吸收最好,其次是植物油脂。

1、動植物油脂和蠟

動植物油脂和蠟類的原料常見的主要有:椰子油、橄欖油、棕櫚油、羊毛脂、蜂蠟、鯨蠟、霍霍巴油等。此類原料對防腐性具有較高要求。

橄欖油:橄欖油是脂肪酸三甘油酯,其脂肪酸組分大致比例為:棕櫚酸9.0%、油酸82.5%、亞油酸6.0%、硬脂酸2.3%、花生酸0.2%和微量的肉豆蔻酸。為淡黃色或黃綠色透明液體,有特殊的香味。不溶於水,微溶於酒精、易溶於乙醚、氯仿等輕質有機溶劑。其碘值①80~88。橄欖油主要起到潤膚養膚的作用,此外也具備一定的防晒作用,常用作賦脂劑或潤滑劑使用於W/O型的膏霜或乳液中。

霍霍巴油:霍霍巴油原自西蒙得木果實,是一種多功能的植物油。經分子蒸餾的霍霍巴油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其主要成分是不飽和高級脂肪酸,大致比例為:11-二十烯酸64.4%、13-二十二烯酸30.2%、油酸1.4%、棕櫚油酸0.5%、其他飽和脂肪酸3.5%。化妝品中應用的霍霍巴油具有良好的穩定性,易與皮膚融合和被皮膚吸收,無油膩感,還可以增加皮膚彈性和溶解皮脂,是很好的潤膚劑和去脂劑。

角鯊烷:角鯊烷是從深海鯊魚肝臟中提取的角鯊烯經氫化製得一種性能優異的烴類油脂,故又名深海鯊魚肝油。角鯊烷是由六個異戊二烯雙鍵組成的碳氫化物,屬於類萜結構,凝固點為-31℃,是一種化學穩定性高,使用感極佳的動物油脂,對皮膚有較好的親和性,不會引起過敏和刺激,並能加速配方中其他活性成分向皮膚中滲透;具有較低的極性和中等的鋪展性,且純凈、無色、無異味。此外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黴菌的生長。

蜂蠟:蜂蠟又稱蜜蠟,主要成分可分為4大類,即酯類、遊離酸類、遊離醇類和烴類。此外還 含微量的揮髮油及色素。在酯類中有軟脂酸蜂花酯(約佔80%,是蜂蠟主要成分)、蠟酸蜂花酯、落花生油酸蜂花酯;在遊離酸類中有蠟酸(約佔15%)、褐煤酸、蜂花酸、葉虱酸、落花生油酸、新蠟酸;在遊離醇類中有正廿八醇、蜂花醇;在烴類中有二十五烷,二十七烷,二十九烷,三十一烷及不飽和的蜂花烯。

羊毛脂:羊毛脂是羊毛經過洗滌、回收和精製而得到的一種副產品。天然的羊毛脂是羊皮膚皮脂腺的分泌物,是由多種高級脂肪酸酯組成的混合物,有較強的異味。精鍊的羊毛脂是一種優良的潤膚劑,其中含有約0.8%~1.7%的遊離甾醇可以提高羊毛脂的滋潤性和吸水性。純羊毛脂是黃色半透明、油性的粘稠膏狀半固體,難溶於水,但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可溶於3:10的氯仿-二氯乙烷混合物,微溶於四氯化碳、乙醚和二甲苯。熔點38℃~42℃。作為化妝品原料的羊毛脂中96%為酯類,即甾醇、三萜醇、脂肪醇和C24~C28鏈烷-二醇的飽和或不飽和脂肪酸酯的混和物。其中羊毛脂和羊毛脂醇約各佔50%。羊毛脂具有柔軟皮膚、防止脫脂及保持水分防止皮膚皸裂的作用,而且較一般的烴類更易被皮膚吸收。此外還能起到一定的助乳化作用。

2、礦物油脂和蠟

礦物油脂和蠟的主要成分是從石油中提煉得到的C16以上的高級烷烴。代表性原料有礦油、礦脂、石蠟等。是一類價格相對低廉的原料。

礦油:礦油也叫白油、液體石蠟,由石蠟烴與環烷烴的飽和成分所組成,也有的含有微量的芳香烴。純的礦油為無色透明油狀液體,沒有氣味。對酸、光、熱均穩定,不溶於乙醇,溶於乙醚、苯、石油醚等,並可與多數脂肪油互溶。礦油在膏霜中的用量一般為2%~35%,具有保濕、清潔、增加油感等作用。同時也可以降低生產成本。

礦脂:礦脂俗稱凡士林,它的主要成分是從石油經過常壓和減壓蒸餾後留下的渣油中脫出的粘稠狀固體,同時還需按照要求混入不同量的高、中黏度潤滑油。從石油渣油中脫出來的黃色蠟膏中含有諸多雜質,化妝品中使用的礦脂應清楚其全部精鍊過程且能夠證明所獲得的物質非致癌物,也不能有異味。精製後的礦脂無氣味,呈半透明。溶於苯、乙醚、石油醚,不溶於水、酒精、甘油。其化學性質穩定,熔點為38℃~45℃,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在化妝品中常用作基料。

石蠟:石蠟別名固體石蠟,是從石油、頁岩油或其他瀝青礦物油的某些餾出物中提取,為白色或淡黃色半透明物,具有明顯的晶體結構。按熔點的高低有48、50、52、54、56、58度等品級。純凈的石蠟為蠟狀固體,白色,無嗅無味。石蠟不溶於水,在醇及酮中溶解度很低,易溶於四氯化碳、乙醚、二硫化碳、各種礦物油和大多數植物油中。石蠟的熔點越高,相對的溶解度就越小,化學性質就越穩定。

地蠟:地蠟是膏霜類化妝品中常見的基質原料,為白色至微黃色固體蠟狀物,無嗅無味。地蠟的熔點從60~90℃不等,不溶於水,溶於乙醇、氯仿、乙醚、石油醚、松節油、二硫化碳、三氯甲烷、礦物油等。主要成分為C25以上的帶長側鏈的環烷烴和異構烷烴及少量的直鏈烷烴和芳烴。具有無定型外觀和極強的親油能力。地蠟主要以石油提純脫蠟的殘留物蠟膏為原料採用精製法製得。

3、合成油脂和蠟

硬脂酸及其衍生物:硬脂酸即十八(烷)酸,熔點69.6℃,沸點376.1℃,相對密度0.9408,微溶於水。工業品一般呈白色或微黃色顆粒或塊,為硬脂酸與軟脂酸的混合物,並含有少量油酸,略帶脂肪氣味。硬脂酸的皂化產物在膏霜中起乳化作用,從而使其變成穩定潔白的膏體。硬脂酸還是製造乳液的主要原料。硬脂酸皂酯類在化妝品工業中用途更為廣泛。

鯨蠟醇:鯨蠟醇又稱十六(烷)醇、棕櫚醇。最初由鯨蠟經皂化製得。白色晶體。密度0.811。熔點49℃。沸點344℃。鯨蠟醇不溶於水,溶於乙醇、氯仿、乙醚,但有一定的吸水性,作為乳劑型基質與油脂性基質(如凡士林)混合後,可增加其吸水性,在與水或水性液體接觸時,在充分攪拌下吸水後形成W/O型乳劑基質。在O/W型乳劑基質油相中起穩定、增稠作用。

棕櫚酸酯:常見的有棕櫚酸異丙酯(IPP)和棕櫚酸異辛酯,這是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化妝品中廣泛使用的原料之一。兩者都是無色無嗅無味的油狀液體,溶於乙醇、乙醚、氯仿等。這類的原料對油脂具有良好的互溶性,粘度較低,有良好的潤滑性、鋪展性。

聚硅氧烷類:聚硅氧烷是聚有機硅氧烷的簡稱,是一類以重複的Si-O鍵為主鏈,硅原子上直接連接有機基團的聚合物,其通式為 [RnSi4-n/2]m,其中R代表有機基團,如甲基,苯基等;n為硅原子上連接的有機基團數目(1~3之間);m為聚合度(m不小於2)。聚硅氧烷是指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一系列衍生物,是一種無嗅無味無刺激的油性原料。聚硅氧具有良好的潤滑性能、透氣性、穩定型,還具備一定的抗靜電和抗紫外線的作用。

化妝品種常見的聚硅氧烷類成分是聚二甲基硅氧烷,也稱二甲基硅油,是以硅氧烷為骨架的直鏈狀聚合物,是一種非油性合成油,為無色透明液體或黏性液體,根據聚合度的不同有不同的黏度。它基本上無味,不溶於水和乙醇,溶於四氯化碳、苯、氯仿、乙醚、甲苯等有機溶劑。二甲基硅油具有良好的觸變性,易與在皮膚上鋪展,塗抹後形成疏水膜,從而增加膏霜的耐水性又不會產生油膩感。其亦具備與對皮膚很好的相容性,無臭無味無刺激,安全性較高。此外,在化妝品生產過程中也常將其作為消泡劑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化妝品 的精彩文章:

bb霜的作用詳解 助你更好地了解其功效
測評 | 單價不過百,效果媲美貴婦化妝品?

TAG:化妝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