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女人攪的大清天昏地暗,生前專門殺洋人,死時怒罵慈禧太后

這個女人攪的大清天昏地暗,生前專門殺洋人,死時怒罵慈禧太后

在我泱泱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一批又批無懼無畏的巾幗英雄,而這些巾幗英雄們無一不是歷史中璀璨耀眼的珠寶。巾幗英雄們能夠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憤然起身發出對封建的抨擊,這在對當時的人們來說,尤其是女性,這需要多大的勇氣,並不是如今的我們所能夠想像的。

今天,就讓我們就一同走進紅燈教領袖——廖觀音傳奇的一生,感悟一下英雄的魅力所在!

1886年,廖觀音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家庭中,為何特殊呢?廖觀音的祖父曾經在鴉片戰爭中參加過廣東的三元里鬥爭,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原籍遠在廣東的廖觀音一家人才不遠千里從廣東一路輾轉逃到四川,並在四川石板灘落腳。

廖觀音從小便聰慧過人,幼時便能將兄長在書塾學習的文章背得滾瓜爛熟,並且,從小便十分懂事,在家中深得長輩的喜愛,而她也深受祖父的影響,因此,廖觀音從小就十分喜愛聽祖父講林則徐在鴉片戰爭中的事迹。試問,一個從小就把民族英雄事迹當故事聽的女孩子,怎麼可能心甘情願的接受封建禮教的束縛呢?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為廖觀音後來參加紅燈教,以及,反對封建帝制的運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廖觀音一家落腳的石板灘因為地勢原因常常有土匪作祟,於是乎,在這樣的環境中,廖觀音從小習武,又加上廖觀音練武時不怕吃苦,所以,十六七歲的廖觀音已經將武藝學得比常人精通許多。廖觀音的母親就曾發出過這樣的感嘆:「九女若是男兒,恐怕廖氏門中也要出武狀元了」。

可想而知,英雄的誕生並不是巧合,就是這樣一個廖觀音,才能在眾多義和團隊伍中,帶領紅燈教成為最傑出的一支隊伍。

廖觀音生活的年代正是近代中國最動蕩不安的年代,《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無數大大小小喪權辱國條約的簽訂,使得外國侵略者披著傳教的外皮進駐中國。在四川,1892年帝國主義者已建教堂161座,傳教據點1239處。其中,尤以天主、耶穌二教勢力最大,藉此,達到他們瓜分中國的目的。

而這些,讓早就萌生了濃烈愛國主義情懷的廖觀音如何忍受,而她欠缺的是一個機會,一個讓她能將滿腔熱血展現的機會。

也許是命運的安排,與廖觀音同鄉的曾阿義在看重了廖觀音一身厲害的功夫以及愛國讎洋的情懷後,主動接近廖觀音,並且,多次勸說廖觀音與自己一同起義。原來,這曾阿義早已秘密加入了義和團運動,從小,愛國讎洋就在廖觀音的思想中牢牢紮根,此時此刻,國家更是需要群眾的力量。

1902年春,四川大旱,赤地生煙,人民流離失所,饑寒交迫,多以食芭蕉根、榆樹葉、觀音土等充饑,並時有割米袋、「吃大戶」的現象發生。於是,廖觀音毅然決然不顧家中長輩的阻攔,也和曾阿義一樣投身到了義和團運動中。

加入到紅燈教的廖觀音,待人真誠,認真實幹,教中人們都十分喜愛這麼一位女性成員,時間一長,廖觀音更是展現出了自己不凡的武藝,認真的將自己的武藝教給教中的成員。慢慢地,教眾們對廖觀音不僅僅是接納這麼簡單,更是覺得欽佩廖觀音這位「俠女」。教主自古都是賢者勝任,這曾阿義之前是紅燈教的首領,在廖觀音來了之後,心甘情願的將自己的位置讓給了她,自己願意屈居參謀一職。

廖觀音也確實是一名賢能將領,不負眾望帶領紅燈教的教眾們奪得多次勝利。在紅燈教不斷壯大的同時,官府也察覺到了這個威脅自己統治的「毒瘤」,於是,開始打算將其教眾一網打盡。誰知,在廖觀音的指揮下,官府不僅沒有「拔除」威脅反而挫了其銳氣。

之後,廖觀音又率領教眾砸了傳教士的教堂,這大大地鼓舞了紅燈教眾的士氣,而這,是廖觀音正面迎擊官府的第一戰,也是最重要的一戰。石板灘紅燈教的「紅色七星團」標誌,成為人心所向的旗幟。在廖觀音的領導下,這支武裝力量在石板灘、龍潭寺一帶得到迅速發展,日益壯大起來。

再後來,廖觀音更是帶領教眾們打贏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戰役,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龍潭寺一役以及金堂一役。雖然,金堂一役紅燈教損失慘重,但是,紅燈教的主心骨還是得以保存。廖觀音先後帶領群眾攻打成都兩次,這不僅使得眾官吏對廖觀音恨得牙痒痒,更是紛紛下令懸賞捉拿廖觀音。

1903年年初,廖觀音被教眾叛徒出賣,含恨入獄。清朝下令,無論男女均要實施裸刑,這也就是為什麼革命英雄秋瑾在被抓時,只是說不脫衣的緣故。封建禮教在舊中國的人民心中根深蒂固,無數女子都沒有勇氣衝破牢籠的束縛,可想而知,裸刑對於處於牢籠中的人們該是多可嚴苛的責罰,對於女子更甚。

甚至,廖觀音在被押往斬首台時,毫無懼意,整整一路都在怒罵:「慈禧是洋人的大奴才,而岑老四是洋人的小奴才,紅燈教是滅清剿洋的天兵天將!」這是何等的大無畏才能衝破兩千多年的封建束縛!之後,廖觀音被官府下令斬刑處死。

於是,1903年1月15日,正午時分,紅燈教領袖——廖觀音,帶著她那滿腔的愛國情懷以及不屈的頑強鬥志,走上了刑場。一路上廖觀音都昂首站立,就算是被推上斷頭台時也不將脊背彎曲,直至劊子手猛地揮刀,身子最終與腦袋分離,廖觀音才癱倒在地,就義時年僅十七歲。

鮮血染紅了刑場的地,可是,卻更加堅定了義和團眾人的起義決心:「英雄雖死,但意志卻永存!」

參考資料:

『《新都縣石板灘鄉志》、《廖觀音起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姑娘」、「姑爺」可不是隨便亂叫的,如果叫錯了後果很嚴重
影響力超過歷代帝王的男人,墓地在中國被發現,專家著手準備挖掘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