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外國人為什麼歧視中國人?

外國人為什麼歧視中國人?

迅曾作過關於中國國民性病根的論述:惰性表現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就是聽天任命,第二就是中庸。我以為這兩種態度的根底,怕不可僅以惰性了之,其實乃是卑怯。遇見強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這些話來粉飾,聊以自慰。所以中國人倘有權力,看見別人奈何他不得,多是兇殘橫恣,宛然一個暴君,做事並不中庸;待到滿口「中庸」時,乃是勢力已失,早非「中庸」不可的時候了。一到全敗,則又有「命運」來做話柄,縱為奴隸,也處之泰然,但又無往而不合於聖道。這些現象,實在可以使中國人敗亡,無論有沒有外敵。要救正這些,也只好先行發露各樣的劣點,撕下那好看的假面具來。

看看周邊的平民百姓,雖說不上個所以然來,但這就是他們的本性:詐偽無恥和猜疑相賊的毛病。其實也就是奴隸根性,無論對人還是對己,都缺乏獨立的人格價值。

《泰坦尼克號》里描寫的底層人民窮,但生活快樂,上流社會虛偽拜金;而中國的情況可能要反過來,即底層社會窮還愚昧無知,上層社會有學識且清閑自由。

他們不知方圓,甚至熟悉了禮節生活的用語與優雅之時,也表現得麻木不仁與無法克服的無知;

他知道怎樣禮遇客人,倘若客人不愉快,那只是客人不好。

他自以為你喜歡吃,其實你一點兒也不想吃,一口也咽不下去,主人似乎會說,那是你的不對。

其實中國人口太多了,又喜歡社交,相互間接觸多了自然容易產生分歧,引發矛盾,但偏還要選擇去社交,他們還喜歡聊閑天。

人類的一大部分思想,很難或不可能用中文闡述清楚,這樣一種文字,這樣的語言結構,就像夏季的熾熱要引起午後的昏睡一樣,會導致「智力混沌」

中文不講究邏輯不嚴謹,形式流散,只要意思表達清楚就行了。所以,中文的精華和高深之處看中國文人的古典詩詞或名著就好了。

與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中國人交談,最常見的情形是極難確知他究竟是在說什麼,他的話時常只是一些錯綜複雜地編排在一起的謂語。

就是動詞居多,不加思索,容易讓人思維懶散。

對一個沒受過教育的中國人來說,任何想法都令他詫異,因為他肯定心理上沒有準備。他不明白,是因為他沒期望要弄明白,他需要花一定的時間活動一下心智。

善於觀察的外國人處處都可以遇到這種特性的例證,你就一些反常的行為問道:「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得到的簡要回答是:「就是那樣的。」含混不清的答覆。

中國是一個差異很大的國家,榮華富貴的,窮困潦倒的,深受教育的,愚昧無知的,生活在一起,數百萬既貧窮又無知的人。

他們的眼界是這樣狹窄,驅使他們陷入智力混沌的境地。

他們的生活只由兩部分構成:腸胃和錢袋

他們壓根沒有追究事物原因的觀念。

中國人對舒適的漠視,對衛生規則完全無知,對自然法則無知和蔑視。

中國人的謀生條件,經常是最為惡劣的。中國人甘願為了很少的報酬,長時間地勞動。中國人的耐久性是世界超群的。

中國人具有不會煩惱的天性,這是他們的一大幸事。除了無限地忍耐之外,還能有什麼更好的法子呢?

中國人是一個宿命的民族。如此相信命運的存在,就必定不願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作激烈的鬥爭。

中國人缺乏同情心的證明之一,是他們對待殘疾人的態度,最寬容的方式之一,是形容他的缺陷,引起公眾注意,麻子大哥,禿子。

在所有亞洲民族中,只要管理方式符合他們的習慣,中國人是最容易管理的。

中國人虛偽的民族氣質,孩子們收到虛假的教育。

虛假的謙虛,與虛假的同情是相對應的,都是由空話構成。

最令人反感的莫過於做作的同情和那種喧鬧嬉戲著注視他人死去的情緒。

中國人缺乏信義。

中國人「缺少對不朽的渴望,缺少對好的與偉大的事物的由衷讚賞,缺少對偉大高尚的人持久與毫不動搖的熱愛,缺少一顆尊敬高尚與神聖東西的心靈。」

本性上對最深奧的宗教真理的絕對淡漠是中國人最悲哀的特性。

他們缺乏的是人格與良心。

中國社會類似中國的一些風景,遠看很美麗,很迷人,然而走近了,總是發現許多破舊和令人生厭的地方,瀰漫著難聞的氣味。

他們缺乏現代觀念,又長期生活在專制,高壓,齷蹉,世俗的封閉環境中,人的性格開始扭曲,畸形化。

中國人的幸福不過徒有其表而已。

-END-

讀書觀影,就在蟹子讀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享美食 的精彩文章:

TAG:眾享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