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斷舍離」,才是真「斷舍離」?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棄多餘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斷舍離」,大概是父母輩都耳熟能詳的「新概念」了。在這股風潮下,整理收納成為了一門顯學,有輔導書籍、有商家慫恿,甚至還有專門的導師和培訓課程。
但當我們看到日劇《我的生活空無一物》里,什麼都扔掉的女主,看到新晉收納網紅佐佐木典士家裡,只有一床被子一個枕頭的卧室。
我們不禁要打個問號,這才是真的「斷舍離」嗎?這是我們要的「斷舍離」嗎?
「斷舍離」
一種屢敗屢試的時代情緒
美棠君身邊許多朋友都「斷舍離」過,但成功的不多。
有人因為要收納,而買入了一大堆收納物品,越收納東西越多;有人感覺身邊的東西精簡到不能再精簡了,那麼必須要有的東西,一定要買很好的,否則太對不起自己了,越捨棄消費越高。
一言以蔽之,「斷舍離」沒那麼容易。小到一件物品,它承載著希望、經歷、情感,從小到大的人生。
大到生活習慣,因省錢而囤貨,為包郵而湊單。都是我們扔掉舊物的阻礙,不斷買買買的理由。
雖然屢試屢敗,但我們也在屢敗屢試。因為心裡明白,這個時代選擇太多、更新太快、佔有慾膨脹,太容易不知不覺就深陷其中,屋子被填滿,生活也被填滿了,焦慮不安。
以「斷舍離」之名,我們是在釋放一種時代情緒,我們也是在學習取捨,難點也就在此:取捨殘酷而痛苦,但必要。
丟掉什麼
其實是在選擇留下什麼
那麼,回到文章開頭提出的那個問題。「斷舍離」有一個標準嗎?
美棠君認為,有。但是並非空無一物,也不是僅僅只剩生活所需,更加不是有用的都買最好的。
「斷舍離」中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扔東西的重點不是扔,而是留,你必須得想明白什麼是對自己重要的東西,留下它。
所以,如果「斷舍離」有一個標準,那麼這個標準就是你要的生活。
對美食愛好者來說,廚房裡的調料夠豐富了,但沒有需要斷舍離的;對手辦收藏者來說,各種造型的人偶夠齊全了,但沒有需要斷舍離的;對於美棠君來說,書柜上的書已經夠多了,但也沒有需要斷舍離的。
禁慾絕不是「斷舍離」,收集癖也不是「斷舍離」的敵人,馬虎生活和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才是。
最大限度減少不需要的東西,多餘的東西,收納規整好留下的,每天的家居生活都是被自己喜愛的物品所包圍著,「斷舍離」的終極目的、我們嚮往的生活,不正是如此嗎。
說明: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TAG:保利美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