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價值2萬8的頭髮,不賣!
對於90後來說,現在脫髮好像成為了比脫單更為嚴峻的事情。
作為傳說中的第一批「已經禿了」的90後,CC曾經偷偷在淘寶搜過假髮套。它們的價格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最貴的一款發套居然要2萬8。
記得小時候曾把自己長發賣掉,才不過50塊左右。
誰動我的頭髮,我就跟他拚命!
自古以來,一頭烏黑柔順的長髮就是女孩們一直追求的美。長發飄飄的女孩,總會自帶一種溫婉的氣質。
對於許多女孩來說,頭髮是她們最最寶貝的東西。每次理髮師多剪掉一點點,都會讓女孩們直呼肉疼。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在這些愛美女孩中,大S對頭髮的重視愛護的程度,用她朋友們的話來講是「十分變態」了。
在她曾經出的美容書《美容大王》中,也介紹過自己變態的護髮守則:睡覺時不能壓在枕頭上、不能扎馬尾,就連男朋友也不能碰。
早年在節目上接受採訪時也說:除了自己之外,別人不能碰我的頭髮。
就是這頭漂亮的黑髮,讓大S在《泡沫之夏》中成功再現了書中擁有一頭海藻般濃密長發的尹夏沫。
▲電視劇《泡沫之夏》女主角尹夏沫
然而懷孕期間,她卻為了女兒剪掉了自己寶貝多年的頭髮。比起頭髮和美麗,身為母親的她有了更想要守護的。
一些人的美麗,另一些人的尊嚴
現在的女孩們,在髮型上有了更多選擇。除了燙卷拉直,還可以做各種漂染。
但是對於一部分人來說,僅僅是擁有一頭健康、簡單的頭髮,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在復旦大學腫瘤醫院附近的一家假髮店裡,常常會都有顧客因為頭髮而悲傷、哭泣、情緒崩潰......
店主老秦說,來這裡的病人一般都很絕望,情緒崩潰的往往是四五十歲的人。
老秦店裡出售的假髮,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全假的最便宜,半假半真的稍貴,而最貴的全真發套,一般要上千元。
來買假髮的客人大多是女性,昂貴的化療治療費用已經讓她們花銷很大,但很多人一開始準備買幾百元的假髮,挑著挑著就買了幾千元的。
頭髮代表著的,是她們活著的尊嚴。
但是,在高昂的治療費用面前,有些人連這份脆弱的尊嚴,都無力維持。
借假髮的父親,換假髮的女人
曾有一個父親,因為經濟拮据不得不紅著臉來店裡借假髮。只為了16歲的女兒可以在畢業時和同學合照。
老秦看著面前這個16歲,眼睛卻失了神採的小姑娘,瘦弱得像是一陣風都能吹走。
戴上假髮之後,看著鏡中長發的自己,女孩蒼白的臉上有了一絲笑容,回過頭對父親說,「好看。」
還有一個用自己真發換假髮的女士。
之前燙個頭髮都要2千多的她,因為生病花銷大,現在卻在一頂三千多的假髮前望而卻步。
最終挑中了一款360塊的假髮,仍希望店主打個折。可在成本面前,老秦也十分犯難。
她沉默了幾秒,摸了摸自己的頭髮,向老秦提出了,用真發換假髮的要求,
剃頭時剃著剃著她就哭了。
「
以前的衣服,現在穿上怎麼都不順眼,也不敢出去見人了。這個病啊,真的可以讓一個人的自尊心降到最低點。」
對於女人來講,長發意味著美麗。
對於癌症和腫瘤患者而言,假髮代表著的,是他們對抗疾病的信心和希望。
長發為愛而留
來自英國的99年的金髮妹子Laura Kershaw,去年親手將自己留了很多年的長髮剪掉。
這麼漂亮的頭髮,怎麼忍心呢?
可想著自己漂亮的頭髮,可以幫助到需要假髮的人,她很開心地把自己剪成了一個假小子。
然後終於完成了自己想做的事——把頭髮寄給了慈善機構。
來自美國的Phoebe一家人的捐發故事,也感動了許多人。
從全家福的照片來看,7個可愛的小公主。
但事實是,Phoebe的孩子中,有6個是兒子,只有最小的是女兒。
因為留長發這件事,幾個兒子常常會被嘲笑像個女孩兒。但是這幾個小夥子依然堅定地留了很長時間頭髮。
終於在去年,他們恢復了男孩的面貌。
最終,他們一家人包括媽媽,一共剪下了接近5米的頭髮!而這些頭髮,可以幫助另外幾個因病失去頭髮的孩子。
捐發公益在國外已經很普遍,國內目前還有很多人不知道。
前幾天,歌手林依輪的妻子西華,在微博上記錄了自己掉發捐贈的過程,感染了一大批網友。
她說,
自從發願要將頭髮捐出去之後…她們變得越來越好越長越快…第一次讓我感覺到…心愿的能量
也有許多人表示,不知道還可以這種方式獻愛心:
@猜猜猜猜猜個謎語:早知道有這個......我也去捐了。剛把及腰長發剪到肩膀,沒燙沒染過!而且我頭髮也別多,剪的時候圍觀群眾都說好可惜,不知道居然還有這麼個用處。
@大臉貓臉大727:哎呀那我之前的可惜了,都到屁股了,沒燙沒染的,剪短髮時我沒要。
有過捐發經歷的
網友
,提起這份愛心,滿是自豪與開心。
網友@三隻松子留言自己捐發的經歷
我的髮絲,你的新生
在最為見多識廣的知乎,話題「第一次捐頭髮是什麼體驗?」的
回答中,只有31條分享捐發的經歷。
但是無一例外的,這些捐發的人的答案中,都充滿著激動、感動和幸福的情緒。
在這個浮華的時代,有一群人願意3年之內,不染不燙,小心對待自己的頭髮。還有些男生,不顧世俗的眼光蓄起長發,只為了一個素昧平生的人。
對於他們來講,自己的一個舉動就能夠給一個患者帶來快樂與希望,這就足夠了。
這份愛,無關金錢,只與時間有關。
每個捐發者,自決定捐發的那一刻起,堅持幾年的時間蓄髮,不燙、不染、不剪,最後將那一襲長發送給某個最需要它的人,他們犧牲了自己的美去換另一個人的欣慰,這一舉動,便讓自己與世界上某個陌生人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微不足道的善舉,從來不需要驚天動地。
周國平在《愛與孤獨》里說,
愛是奉獻,但愛的奉獻不是單純的支出,同時也必是收穫。
正是通過親情、性愛、友愛等等這些具體的愛,我們才不斷地建立和豐富了與世界的聯繫。
一個人的愛的經歷越是深刻和豐富,他就越是深入和充分地活了一場。
當我們把自己的生命定位在永恆的世界裡,把愛和溫暖作為與這個世界的唯一約定,淡定從容、溫暖與善意就會油然而生。
THE END
不一樣的APP
|張靚穎|婚禮請柬
微信新功能
杠精
|醫院是檢驗人性的地方
滴滴|爆笑朋友圈
丑照
|塑料瓶DIY
後來的我們
|
「四大皆空」青年

※7歲敘利亞女孩向世界直播戰爭:「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撞衫不可怕,最可怕的其實是撞臉
TAG:創意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