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分裂海峽文化的三次歷史陰謀
日本在台灣島的半個世紀殖民統治,是外國政治第一次成功分裂海峽兩岸文化的歷史,這次分裂,是以閩南語的分裂為標誌的。日本殖民統治的影響對於台灣島內當年的青少年、今天的李登輝輩一伙人說根深蒂固。
但是,由於數十年以日語為主要的教育工具和思考手段,今天台灣島內有些老人,喜愛歌舞勝過戲劇、熟悉和服卻不知行頭為何物。一位台灣原住民老教師曾經說,他最早接觸的文學作家,居然不是吳承恩而是紫式芥川。至今的台灣閩南話中間還保留了許多日語類的辭彙。而在早年日本對台灣人的教育中,奴化思想、民族歧視深入骨髓。
日本對於台灣的第二次分裂,則是在戰後作為美軍基地的一次分裂。美國第七艦隊進駐台灣之後,政治割裂就成為了無形的手段。在當時的台灣軍隊中,有不少日本教官,這次分裂主要是通過政治來實施的,從兩岸分治之後的半個世紀中,無論文化怎樣渴望統一,但是政治的權力己經使得兩岸失去了重新統一閩南話甚至統一文化的契機,台灣文化的差異性越來越大。
第三次分裂正在進行中,這種分裂是以文化和政治雙重形式來形成的。如果說在兩蔣任「總統」時代,釣魚島有事,台灣海軍必然奮勇爭先,而此次看來並非如此了。不過台灣當局雖然如此,此次分裂在民間的影響,卻遠不如當初了,這裡有兩岸經濟崛起和民族意識抬頭的力量,也有中國人主流意識的回歸,在民進黨員蘇進強參拜靖國神社和日本修改歷史教科書事件發生後,島內仍然有許多人仗義執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