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不科學!」 我應該為你這句話鼓掌,孩子!

「這不科學!」 我應該為你這句話鼓掌,孩子!

「這不科學!」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

這句話成了兒子的口頭禪。

每當他遇到不合理的事情和現象時,

都會脫口而出。

我並不清楚,

在十歲孩子的眼中,

科學到底是什麼?

「不科學」的依據又是什麼?

但作為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母親,

我始終認為,

不管將來要不要當科學家,

科學思維和科學素養都要從小培養!

一定要在適當時候,

在孩子心靈的曠野里埋下一顆「科學的種子」。

科學,不是地球人都聽不懂的「外星語言」

科學不是地球人都聽不懂的外星語言,更多的時候,科學是我們生活中的十萬個為什麼。

由於從事科普工作的原因,兒子很早就接觸到一些科學類書籍,比如3歲前親子閱讀,我會有意識的選擇科學漫畫、自然探索、實驗遊戲等啟蒙科普讀物。也常給他講一些科學家成長故事,如《愛因斯坦傳》,幫助孩子了解科學家的好奇心是從哪裡來的?科學家是怎樣思考和解決問題的?上幼兒園後,每晚講完睡前故事,我會鼓勵兒子按照故事情節編「續集」,漸漸的,他開始在故事中加入一些科學常識,情節也越來越有想像力,直到最後變成「科幻故事」。在這個過程中,我驚奇地發現,孩子在接受知識的同時,開始用自己的方式「輸出」了。

有人說,文學閱讀帶給孩子心靈的溫暖,科學閱讀帶給孩子精神的力度!但我明白,對科學的興趣不是簡單讀幾本書就能讀出來的!兒子小時候,我常帶他去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天文館、海洋館等各類博物館遊玩,科技館是個非常有趣的地方,別出心裁的互動項目能帶給孩子很多愉悅體驗。

上小學三年級時,他參加了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辦的「科學與藝術繪本表演班」。與其它課外班不同的是,這個課程是讓孩子從科普劇表演中感受自然知識,通過扮演各種植物、動物角色領悟自然規律。比如從《小蝌蚪找媽媽》的角色表演中,了解蝌蚪變成青蛙的生長過程;從《科莫多巨蜥》中感受,處在食物鏈各個環節中的動物和植物,如何維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並從劇情中發現保護環境和物種滅絕之間的關係。而全套法布爾《昆蟲記》的音頻錄製,又讓他熟識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和特點。在這種反覆的知識「輸入輸出」中,潛移默化為孩子探索世界的熱情埋下了一粒粒種子。

除了科普場館和各類實驗室參觀體驗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會尋找時機,讓兒子感受大自然的奧秘。比如在瓶子里養小魚、小烏龜之類的小動物、在陽台上培養小植物;在公園散步觀察花草……孩子天性對世界充滿好奇,渴望了解身邊的一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點燃他科學興趣的燎原之火。

學習,有時候與考試無關,只為體驗快樂

《十萬個為什麼》一直是兒子最喜歡的科普圖書,從動物、植物、生命科學到天文、地理,這套書都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但我一直在思考,除了閱讀科普,還有什麼方式能讓孩子愛上科學呢?於是,開始嘗試讓他通過微信公眾號「講科學」。2015年六一兒童節那天,兒子在他的「少年探客」個人公眾號上,發布了第一篇《十萬個為什麼》小視頻,就這樣開始他的「小劉哥讀書聯播」。

6月23日是兒子的生日,我帶他專程去自然博物館錄了一集「人是從哪裡來的?」從類人猿到現代人的進化過程,從孕育生命中卵子與精子的結合,到十月懷胎的發育成長,全程錄製了人類的起源和生命的奇蹟。在展廳中,孩子邊觀察、邊思考、邊用自己的語言講解,這個過程遠比讀一本書和聽一堂課收穫更大,體驗更好。

因為沒有專業錄像設備和水準,小視頻基本就是即興「直播」,但每集我們盡量選擇不同的地點和場景。有時我會帶他到國家大劇院先聽一場音樂會,隨後在大劇院的非遺展廳,錄一期「中國皮影戲」。有時會在他參加戶外節目演出結束後,找一個風景秀麗的小河邊,錄一期「魚睡覺為什麼不閉眼睛?」在一期期的視頻錄播中,孩子經歷了一次次知識的再創造,體驗到難得的成就感和快樂!

在一次談話中,我問他,你覺得自己講科學好玩嗎?他說:「當然!給別人帶來知識,給自己帶來快樂!」我追問,「哪種快樂?」他看了我一眼,「快樂還分種類嗎?」我被自己傻傻的問題震住了。是呀!在孩子眼中,快樂是簡單的,不分種類的。「只要快樂就好!」往往是我們大人想多了。

比起科學知識,「科學思維」更重要

對於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兒子已經不滿足於 「十萬個為什麼」這樣的科普了。最近,聽說他正在和班上一個愛動腦的小男孩,一起琢磨當下流行的遊戲「我的世界」。有意思的是,他們在探討遊戲攻略中,發現遊戲設計中有很多違背科學原理的情節,他要和小夥伴一起統統找出來,還要為這些「不科學」找到科學依據。讓我欣喜的是,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已經學會「批判性思考」,這不正是科學思維中最可貴的那一點「質疑精神」嗎?

一直以來, 我都固執的認為,一個人擁有科學思維比學到科學知識更重要。科學思維是一種學習能力和認識世界的方法。或者說,科學思維就是讓孩子學會像科學家那樣思考問題。

在每個人求學的過程中,曾經花時間學過太多的「知識」,又有多少「知識」至今還有用?可能今天孩子費盡心力學的某些知識、技能,分分鐘都會被機器人取代!但是,擁有科學思維的孩子,能夠獲得對事物或世界更深層次的洞見,這是人與人產生差距的直接原因。

並不是每個孩子長大都要成為科學家,但無論未來從事什麼職業,都應當擁有科學思維和素養。有科學思維的人,關心事實真相,能夠判斷真相和結論是否有邏輯關係。沒有科學思維的人第一反應是相信,然後考慮自己該如何應對?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認為雷暴閃電最有可能電死什麼樣的人?有人可能會說:「壞人最容易被電死」。也有人說,個子高的人更容易觸電。然而,最具科學思維的答案是,電阻低的人更容易被電死。因為初中物理告訴我們,電阻低,電壓一致的情況下,電流最大,貌似和他是好人是壞人沒有半毛錢關係。科學思維,就是這樣一種能夠幫助你找到準確答案,不被個人情感左右,不被繁雜信息困擾的有力工具。

給孩子財富不如給孩子知識,給孩子知識不如給孩子一個科學的思維方式。?在魚龍混雜的信息時代,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沒有科學思維,人會越來越容易被操控。

正如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寫道:「只有當我們有自己的思想時,表達思想的權利才有價值。」而科學思維恰恰能讓人產生獨立思想,所以,身為父母的我們,要創造各種機會,讓孩子從小變著花樣「玩科學」,尤其面對他們的「質疑」,你要毫不吝嗇的豎起大拇指。

讀書和旅行 | 一個都不能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客書院 的精彩文章:

TAG:行客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