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讓這5本書,療愈自己的心

讓這5本書,療愈自己的心

01《新世界》

艾克哈特·托爾

豆瓣評分:8.9

很多人都相信,每個生命都藏有一種獨特的「靈性」。但「靈性」這種東西,很難解釋,更難以碰觸。

而這本書就是要告訴我們,「靈性」其實早就在我們心中了,認識到真正的自我就能找到「靈性」。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屬於「自我」的,上學的時候我們是學生,上班的時候我們是職員……

這些都只是我們的角色而已,並不是自我。

我們其實很容易被角色所困住,忙忙碌碌,煩惱憂愁,只是在為這個角色做修飾。

而意識到這一切,就是「靈性」的覺醒。

有人可能會更加疑惑,拋開形形色色的角色,那「我」究竟是誰呢?

我覺得,或許當你開始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就離答案不遠了。

02《智慧的覺醒》

克里希那穆提

豆瓣評分:8.6

古往今來,所有超脫的大師和聖人,肯定都擁有極高的智慧。

那智慧是什麼?是以往知識和經驗的積累。

我們讀書,我們修行,都是為了獲得智慧。

但靈修大師克里希那穆提告訴我們,你要重新認識什麼才叫智慧。

因為我們如果依賴於腦海中已有的「智慧」,就很容易被自己的好惡和情緒左右,留下先入為主的印象和判斷。

真正的智者,每次遇到問題,會放下過去的知識和慣性思維,用新生兒一般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才會更加寬容、更加本質。

我讀到這個說法,當時就覺得猶如醍醐灌頂!

這才是真正能從根源上改變一個人的大智慧!

03《人間是劇場》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豆瓣評分:9.0

「人生如戲」這個說法,很多人只把它當作一句感嘆。

但在同時身為佛教上師,以及電影導演的作者眼中,人生確實就是一場戲。

比如他說,我們其實都處在一個人生的劇場中,搭成這個劇場的,是我們對於人生的種種「期望」。

我們追逐更高的地位、更多的金錢,相互攀比,陷入焦慮……其實這都不是我們的真意,而是這齣戲就要求我們這麼演。

如果你意識到了這點,然後換到觀眾席上看一眼,說不定就會覺得舞台上的人,個個滑稽可笑了。

我覺得,要讓人生這齣戲精彩,最要緊是把編劇的權利牢牢握在自己的手裡。

由自己把握人生的追求與目標,才能掌控在人生舞台上的進與退。

04《踏上心靈幽徑》

傑克·康菲爾德

豆瓣評分:9.0(376人評價)

在我們印象中,佛學和心理學是完全獨立的兩個領域。

但這本書,就把這兩者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讓我意識到了,心理治療和禪修之間,其實有很多聯繫。

比如,心理治療需要分析我們的潛意識和人格,禪修需要我們拿出勇氣直面自己內心深處的隱秘。

它們都指向同一個目的地——敞開內心,接受自我。

這可能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因為這意味著我們要直面自己的弱點和傷痕。

但也只有把內心的傷口暴露出來,才能經由禪修得到療愈,將自由與勇氣安放其中。

05《平常禪》

艾茲拉·貝達

豆瓣評分:8.2(1037人評價)

禪,是佛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但關於禪的解釋,卻有千百種說法。

禪學大師艾茲拉·貝達在參悟了三十年後告訴我們:禪,就是平常心。

我們大部人的思維定式,都是從「我」出發的,「我想」、「我要」、「我覺得」……

所以我們一旦遇到不符合心理預期的事情,就很容易恐懼、焦慮、憤怒……

而當我們從「自我中心」的思維中跳出來以後,你才能清醒地意識到,原來我們看到的並不是生活的全貌。

這種視角下的心態就是平常心。

這也是我眼中,非常適合學習的一種禪。

把生活中的一切小事,都當作是「平常心」的自我訓練,你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書薦 的精彩文章:

3本邏輯推理性特彆強的推理小說
這三本書,幫助父母學習家庭教育

TAG:每日書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