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夜行百里山路,這支精銳部隊如期趕到鐵索橋,接下來將會發生什麼

夜行百里山路,這支精銳部隊如期趕到鐵索橋,接下來將會發生什麼

春哥聊戰史

【春哥註:一部戰爭史,跌宕起伏,充滿了許多傳奇人物和故事,也充滿了戰爭的大場面,大格局,在諸多名帥猛將的指揮下,歷史顯得雄渾激昂,而面對戰爭中犧牲的英烈,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今天起,春哥這裡回顧歷史中比較著名的戰事和人物,條分縷析,還原當時的現場,留下一些紀念的筆觸。】

毛主席在觀察了安順場的渡口水勢,實在是湍急,根本無法架橋,先期抵達的劉伯承向他彙報必須另外再想辦法,否則幾萬紅軍是無法在這裡安然度過大渡河的,毛主席展開地圖,把目光定在上游的瀘定橋,於是決定已經掀起過江的紅一軍團和尚未過江的紅軍主力,兩軍同時出發,向上游瀘定橋出發,同時做好最壞的打算,萬一不能渡河,就各自為戰,開闢新的根據地,當然這一條當時沒有公布,是毛主席晚年回憶時補充的。

在紅4團疾進的同時,右縱隊紅1師也在大渡河對岸前進中。部隊出發不久,即在挖角壩與川軍第5旅第20團遭遇。川軍依託險隘,節節阻擊,前衛紅2團在政委鄧華的指揮下,不顧一切地前沖,經過幾個小時的激戰,終於打垮敵人。第二天,部隊急行軍五十餘公里,沿途驅散當地民團武裝,翻越一座高山,到達德妥,就地宿營。

紅4團距瀘定橋還有五十五公里。官兵們一天沒有吃飯,戰鬥行軍六十五公里,又飢又累,已經精疲力竭。老天也不作美,傾盆大雨驟然落下,把山路變成了泥水潭。可是,任務不允許官兵們停下休息,嚼生米充饑,喝雨水止渴,在泥水中繼續前進。但是,路太滑了,天太黑了,紅4團雖全力以赴,行進速度依舊無法提高。

此刻,川軍第4旅旅長袁國瑞已率部到達大渡河右岸的龍八鋪(今瀘定縣興隆鄉),獲悉紅軍正兵分兩路夾河而上,即令第38團火速開往瀘定橋布防,阻止紅軍奪橋;令第11團在大渡河左岸的海子山一帶阻擊紅1師,令第10團駐飛越嶺東西兩側作為總預備隊。川軍第38團連夜點著火把行軍,向瀘定橋開進。

紅4團與川軍第38團兩支隊伍夾河並進。楊成武看到對岸川軍燃起的火把,靈機一動,與黃開湘商量後,決定全團也點火把行軍。如果對岸敵人問話,就用這兩天被殲滅的川軍番號偽裝自己。雖然有些冒險,但「事到萬難須放膽」,為了確保凌晨趕到瀘定橋,也只能冒險了。

紅4團在路邊的老鄉家買來竹籬笆做成火把,每人綁一個火把,每班點一支,不許浪費,又令司號員先熟悉繳獲的川軍的聯絡號音,並選出幾個四川籍的戰士與剛捉到的俘虜預備和對岸敵人「對話」。同時,部隊實行徹底輕裝,所有的牲口、行李、重武器連同團長、政委的乘馬一律留下,隨後跟進。

一切準備妥當,紅4團點起火把,向前挺進,行進速度果然明顯加快。走了不一會兒,對岸傳過來號音,同時在濤聲中隱約傳來「啥子部隊」的問話。紅軍司號員按照敵人的號譜予以回答,川籍戰士和俘虜也吊起嗓子高聲作答。對岸川軍認定紅4團是「自己人」,不再問話。於是,敵我兩支部隊「相安無事」地隔河並行,在大渡河兩岸出現了兩條火龍平行滾動的奇觀,火光照亮了夜空,把波濤翻滾的大渡河映得通紅。到了深夜12時左右,川軍走不動了,熄滅火把宿營。

紅4團繼續前進。雨越下越大,雨水將道路沖刷得如同澆上了一層油,隊伍中不時有人摔倒,官兵們跌跌撞撞,艱難行進。有的戰士困得實在不行了,走著走著就睡了過去,直到後邊的人推他一把,才驚醒過來,急忙跑步跟上。到了後來,全團乾脆解下綁帶,連接成一條長索,前後拉著前進。

29日清晨6時許,紅4團終於按時到達了瀘定橋西岸,並佔領了全部沿岸陣地。這一晝夜,紅4團邊打邊行,並且為後續主力部隊肅清殘敵,即使如此,他們一晝夜間竟然走完了一百二十公里的山路。

英雄的紅4團創造了奇蹟,在瀘定橋的守軍看來,這猶如天兵神將下凡塵,昨天才接到紅軍在幾百里外要趕來的信息,結果天一亮,他們就到了。

原創碼字不易,若覺得有收穫,轉發給更多人了解歷史!打賞自由,都是鼓勵,謝謝您!!若您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歡迎留言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太宗陷泥潭命懸一線,虎將父子救駕及時立大功,千古流芳楊家將!
毛主席在這個小鎮定轉兵大計,蔣介石几十萬大軍再次等空,厲害啊!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