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有一種孤獨,叫52赫茲

有一種孤獨,叫52赫茲

「在一切足跡中。大象的足跡最為珍貴,因為它的大腳,總選擇最困難的那條路。在一切歌聲里,鯨的歌聲最為動聽,因為它的吟唱,折射出星空和大海。

這是小說《鯨背上的少年》開篇的寓言詩,大象,叢林,鯨魚,海洋的意向彼此交織,顯示出本書的主要議題:人與自然的關係。雖然寓言詩中充滿人類對自然之美和自然之力的敬畏和崇拜,本書絕非只沉浸在黃金時代萬物和諧共生幻想之中。它的視野開闊得多——人與自然的斷裂,人與人的衝突,古老傳統與現代文明之間的撕扯都是隱含的主題線索,對這些宏大議題探討拓展了小說的格局和深度。

《鯨背上的少年》給人帶來閱讀體驗十分獨特,題材類型的混搭,空間場景的轉換,經典文本的浸潤,現實問題的關照,所有這些元素在水乳交融,可讓人讀時手不釋卷,讀罷回味良久。

有一種孤獨,叫52赫茲

有一種孤獨,叫52赫茲

懸疑推理+成長童話創造的血色與溫情

題材類型的混搭是《鯨背上的少年》突出的特點。只看標題和開篇寓言詩我們很容易以為這部少年成長童話小說主打溫情勵志。

其實小說別有洞天,作者居然在成長童話之外構建了一個懸疑推理的外殼,在地球北境極寒之地,尤皮特人聚居的村莊接連發生外來人口失蹤,本地居民身亡的怪事,尋找「兇手」成為敘事發展的主要動力。

村民、酒館老闆、獨居獵人、大巫師、警察、探員、科學家、石油公司、漁業公司,「水獺怪」甚至白色巨鯨,各方人物你未唱罷,我已登場,受害者原來越多,線索仍紛亂無序,真相漸漸逼近,兇手到底是誰?你能在謎底揭曉前洞穿一切嗎?

在尋找真兇的推理過程中,小說並不會刻意迴避命案現場的殘忍與血色,因為現實世界就是殘酷與溫情的交織。兩相對比之下,殘酷的血色場景和溫暖的成長故事,該相信什麼,該選擇什麼,讀者自有判斷,如果一味描繪柔情似水,其樂融融,反而讓小說失去力量。

有一種孤獨,叫52赫茲

有一種孤獨,叫52赫茲

赤道到北極,時空轉換帶來內部張力

小說的時空建構也值得一提。敘事時間的「現在」發生在地球北境極寒之地,通過人物追憶,我們發現還有一個不算遙遠的「過去」和一個「很久很久以前」。

「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發生濕潤炎熱的東南亞赤道地區,並不遙遠的「過去」發生在從赤道到北極的路程中。也就是說,小說敘事的層層遞進不僅表現在時間上,也表現在空間上。

赤道地區是故事的開端,濕潤,炎熱,有茂密叢林,白色筒裙和鮮紅的木棉花;隨著故事的推進,故空間從赤道經過茫茫海洋逐漸推向北極,最終在狂風肆,堅硬荒蕪的北地迎來高潮和結局。來自赤道的人從沒有見過雪,而北地之人不認識蓮花,空間上的跨越和對比,也給小說帶來了另一層內部張力。

有一種孤獨,叫52赫茲

有一種孤獨,叫52赫茲

白鯨與納努克:經典浸潤引發迴響

任何一部作品都是從古至今敘事鏈條上的一環,誰也不可能脫離背景而單獨存在,《鯨背上的少年》中處處透露著受到前人經典浸潤的痕迹,這種浸潤絕非粗陋地抄襲,而是本作與前作的呼應、共鳴和互文,尋找這種互文,也是閱讀的一種樂趣。

《鯨背上的少年》中的關鍵意向弓頭鯨,象徵著自然不可挑戰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是星空大海般美麗,養育人,保護人;也可以是狂風海嘯般可怕,警告人,摧毀人。

這種意向讓我們聯想起莫比迪克的《白鯨》,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等傳世經典。其實書中致敬的大師之作遠不止於此,還有一部非常重要但容易被忽略的《北方的納努克》,這是一部拍攝於1922年的紀錄片。導演羅伯特·弗拉哈迪被稱為「紀錄片之父」。

《北方的納努克》記錄了居住在加拿大北極圈內愛斯基摩人首領納努克一家人的日常生活,記錄下他們捉魚,烹飪,捕獵海豹,建築冰屋,甚至和白人交易的場景。片中有一個經典鏡頭,納努克把手中拿著的唱片放進嘴裡啃咬,因為他不知道這是何物。

有一種孤獨,叫52赫茲

《白鯨》、北方的納努克、《老人與海》

《鯨背上的少年》中所重點描寫的尤皮特人和《北方的納努克》中的愛斯基摩人頗為相似。他們都是北極圈原住民,部落聚居,靠捕魚打獵為生。特別有意思的是,小說有一個關鍵人物就叫納努克,作者在這裡留下小小彩蛋,向前人經典作品致敬。

有一種孤獨,叫52赫茲

納努克與唱片機

然而《北方的納努克》其實是部「偽紀錄片」,在導演弗拉哈迪拍攝這部紀錄片時,納努克一家早就和現代文明深入接觸了。

他們用獵物交換煤油和臉盆,住在固定的房屋中,平時也不再穿著獸皮。電影中展現的搭建冰屋,捕獵海報,甚至啃咬唱片,都是為了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事先設計好的擺拍。

《北方的納努克》廣受質疑的地方,正是電影和小說最深的共鳴處:愛斯基摩人和尤皮特人面臨著同樣的巨大困境:在古老傳統和現代文明肯定無法調和的當代,這些遠離人類主流的原住民要何去何從?

有一種孤獨,叫52赫茲

有一種孤獨,叫52赫茲

白鯨:裂痕中的孤獨與夢想

《鯨背上的少年》中的很多矛盾都來自於人的選擇。如果好人替代壞人,悲劇就可以避免,只要人類少些貪婪,自然也可以挽救,只有一個矛盾直逼眼前,非常棘手,那就是古老傳統和現代文明之間的矛盾。

小說中的尤皮特人身處北地,自然條件惡劣,和人類主流社會隔絕,文明發展的較慢,直到今天還保留著古老的傳統,把弓頭鯨當做圖騰和神祇來崇拜。

然而現代文明的入侵無孔不入,小說中經常可見傳統和現代的衝突。

尤皮特人把頻發的命案歸因於巨鯨神的懲罰和水獺怪的肆虐,警察和探員卻堅信這是有人在裝神弄鬼。石油公司希望得到北地石油的開採權,漁業公司看中了附近海灣中豐富的水產資源。村長想簽訂商業合同以增加村莊收入,改善大家苦寒中的生活;但大巫師卻憤怒地反對,斥責現代文明對自然缺乏敬畏,無度開採會污染生活的凈土,敗壞族人的信仰。

作為旁觀者,我們很難評判哪種選擇才正確,古老傳統和現代文明在碰撞中撕扯出巨大裂痕,而處在裂痕中心的尤皮特人好比悲情英雄,只留下高大卻孤獨的背影。

這種孤獨甚至有一個外化的形象——一頭巨大的白鯨「52赫茲」,得名他獨特的鳴唱頻率。鯨魚之間通過鳴唱互相溝通,頻率一般是是15~25赫茲,這意味著52赫茲的聲音無法被任何同類聽見,年復一年,他只能在大海中孤獨地唱著優美雄渾的歌,無人回應。這種孤獨就好像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中的尤皮特人,堅持傳統,傳頌神話,維護信仰,卻得不到其他人的認可。

令人安慰的是,故事中的52赫茲雖然孤獨,卻擁有無限廣闊的星空和大海,它美麗、坦蕩、勇敢,是少年成長之路上忠實的陪伴著與保護神。

尤皮特人要何去何從?小說並沒有正面回答。但文學作品的重任只在提出問題,引發思考,讀者才負責問題。在謎底揭開,正義降臨,傷痛撫平和審美愉悅之外,《鯨背上的少年》仍有餘力讓我們掩卷凝思,閱讀過程帶來的豐富體驗值得每位讀者細細體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共讀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歷史不忍細讀?
職場中明白這幾點,做什麼工作都不累

TAG:有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