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不揀擇時,真愛永存!

不揀擇時,真愛永存!

5月27日,與您相約!

圖 | 網路

編輯 | lulu

印安說

談到愛情,難忘近代詩人蘇曼殊的詩句:「雨笠煙蓑歸去也,與人無愛亦無嗔。」所謂「無愛無嗔」,絕不能理解為薄情寡慾。王陽明先生的「無善無噁心之體」,正好詮釋了「無愛無嗔」是人的沒有分別的初心。

印安說

禪宗三祖僧璨大師云:「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愛情與聖道無二,不揀擇時,真愛永存!

01

如是我說

微言語錄

當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如果能夠不再總想著逃避的方法,而是選擇勇於面對,那麼清涼世界原來就在陽光之下!且聽印竹、印安如是我說~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我是萃辰天心書院印竹老師。今天的《如是我說》,印安老師是這樣說的:「談到愛情,難忘近代詩人蘇曼殊的詩句:『雨笠煙蓑歸去也,與人無愛亦無嗔。』所謂『無愛無嗔』,絕不能理解為薄情寡慾。王陽明先生的『無善無噁心之體』,正好詮釋了『無愛無嗔』是人的沒有分別的初心。」我接著說:「禪宗三祖僧璨大師云:『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愛情與聖道無二,不揀擇時,真愛永存!

對於人世間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是比愛情更加美好的情感了。但很多的邪惡、戰爭也是由愛情引發的,比如《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木馬之戰,比如近代的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軍入關,這些愛情雖然美好,但引發了無數人的鮮血染紅的戰場。特洛伊之戰延續數十年,吳三桂的引清軍入關也使漢人再一次淪落滅國之災。所以,蘇曼殊的這句「雨笠煙蓑歸去也」說得何等瀟洒,但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

面對世間種種情感誘惑,很多人無法歸去,很多人根本不想歸去,於佛法的微言大義中獲取的生命之道,或於生命歷程中提取一些經驗教訓傳遞給後來人,這些在愛情的死去活來之時,都顯得是那麼的無力。諸執當中,情執最為深重。

不知是哪位作家,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深以為然,與大家分享:「我們該往何處去?歲月像一面迴音壁,將我們每個人早年疑惑的聲音徹底反彈給自己。隨後,大片大片的光陰自歲月的牆上逐一剝落,重重地無聲無息地跌落下來,將我們自以為如此摯愛的心砸得很痛。答案在哪裡?哪裡才是我們所尋求的目的地呢?那些於喧囂的塵世中錯失的愛情、那些因心性不定而迷茫的亂情、那些在跌宕坎坷的奔波里離散的悲情,都在等待著我們用雨笠和煙蓑把她們送走嗎?每一個可以真實面對自己內心的人,都走在等待神跡救贖的流亡路上。「這是一位著名的波蘭流亡作家的話。

歲月是短暫的。有時候,僅僅是因為我們的虛偽和懦弱,才使它顯得格外漫長。因其漫長故覺得無趣,我們才要用無盡的慾望去填充它。很多時候,我們的慾望真的是因為我們饑渴嗎?不,更多的是因為我們貪婪!而對於愛情的貪婪,常常被人們粉飾地無比美好,好像這種貪婪是理所應當的。每個人都在說,愛情是自私的、是排他的,好像唯有愛情的佔有是那麼的被別人認同。然而啊然而,這種佔有的背後是無盡的苦惱,甚至仇恨,乃至引發戰爭。

面對這樣的結局,我們很想逃避,卻又常常無處可逃。因為這說不清的愛恨情仇,纏縛著我們無法掙脫,剪不斷,理還亂,所以曼殊說「禪心一任蛾眉妒,佛說原來怨是親」。林紓也有這樣的詩句「不向情田種愛恨,畫樓寧負美人恩」,還讓我想起蘇軾的那句「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說這些話的,好像都是過來人,是過來以後真正悟到些什麼的人。而對於更多的人來說,我們一談到」不向情田種愛恨「、一談到」與人無愛亦無嗔「是很扎心、很無法接受的言語。這麼美好怎麼能無愛呢?怎麼能不向情田種愛恨呢?等嘗到苦果之時,又覺得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曾經有弟子問佛陀:「烈日炎炎,何處可避暑乘涼?」佛陀曰:「何不走入陽光之下?」俗話說:心靜自然涼,當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如果能夠不再總想著逃避的方法,而是選擇勇於面對,那麼清涼世界原來就在陽光之下!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02

經典誦讀

《曾國藩家書》

養生之道是以少發怒為根本的。聽雷磊老師經典誦讀《曾國藩家書》,心態平和好長壽~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經典誦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今天我們接著學習《曾國藩家書》。請大家打開課本,我們將今天的內容誦讀三遍:

養生以少惱怒為本。

今天《曾國藩家書》說的是養生之道是以少發怒為根本的。

惱怒釀疾病,快樂延壽命。」這是一副養生諺語聯。上聯說惱怒容易釀成疾病。南宋陸遊的《雜興》詩說:「何由挽得銀河水,凈洗群生忿欲心。」中國歷代養生家無不意識到惱怒對健康長壽的危害,因而戒怒也就成了歷代養生家的共識。《黃帝內經·靈樞·百病始生》云:「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清濕喜怒,喜怒不節則傷臟。」從病理學角度來看,惱怒特別是暴怒可導致高血壓、胃潰瘍、皮疹、心悸、失眠、睏乏,甚至心臟病等。故清·曾國藩強調:「養生以少惱怒為本」。

下聯則講快樂使人長壽。宋代享壽92歲的詩人龔明之在《期頤堂並序》中寫道:「不服丹砂不茹芝,老來四體未全衰。有人問我期頤法,一味胸中愛坦夷。」龔氏的期頤法啟示我們:在養生保健活動中,尤要注意心理養生,保持心理的平靜、坦蕩、快樂,就能壽登遐齡。如何自尋其樂呢?其實「樂不在外而在心,心以為樂,則是境皆樂」(清·李漁《閑情偶寄·頤養部》)。說明快樂是一種心境,一種感受與體驗,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個人能有一個好心情,牢記「快樂使人長壽」的理念,保持樂觀積極的精神狀態,那他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動權。

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回顧一下今天所學:

養生以少惱怒為本。

今天的經典誦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03

詩歌賞讀

《山中問答》

詩人的風格並非只有一種,昨天欣賞了詩仙的豪放飄逸,今天我們則要欣賞詩仙的質樸淡然。聽雷磊老師詩歌賞讀詩仙李白的《山中問答》,感受詩仙的質樸自然!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詩歌賞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

詩人的風格並非只有一種,昨天欣賞了詩仙的豪放飄逸,今天我們則要欣賞詩仙的質樸淡然。今天我們要賞讀的是詩仙李白的《山中問答》。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有人問我為什麼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卻閑適自樂。山上的桃花隨著流水悠悠地向遠方流去,這裡就像別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樣,不是凡塵世界所能比擬的。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碧山,位於湖北省安陸市內,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讀書處。此詩作於開元十七年(729年)李白在安陸白兆山桃花岩隱居時期。

這是一首詩意淡遠的七言絕句。

詩的第一聯「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前句起得突兀,後句接得迷離。這首詩的詩題一作《山中答俗人》,那麼「問」的主語即所謂「俗人」;「余」,詩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蒼綠。詩以提問的形式領起,突出題旨,喚起讀者的注意,當人們正要傾聽答案時,詩人筆鋒卻故意一晃,「笑而不答」。

「笑」字值得玩味,它不僅表現出詩人喜悅而矜持的神態,造成了輕鬆愉快的氣氛;而且這「笑而不答」,還帶有幾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懸念,以誘發讀者思索的興味。「心自閑」三個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寫照,更表明這「何意棲碧山」的問題,對於詩人來說,既不覺得新鮮,也不感到困惑,只不過是「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罷了。第二句接得迷離,妙在不答,使詩增添了變幻曲折,有搖曳生姿、引人入勝的魅力。

第二聯「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這是寫「碧山」之景,其實也就是「何意棲碧山」的答案。這種「不答」而答、似斷實連的結構,加深了詩的韻味。詩雖寫花隨溪水,窅然遠逝的景色,卻無一點「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颯情調,而是把它當作令人神往的美來渲染、來讚歎。因為上面寫的「笑而不答」的神態,以及末句的議論都流露出這種感情。「山花如綉頰」固然是美的,桃花隨流水也是美的,它們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則,在榮盛和消逝之中顯示出不同的美,這不同的美卻具有一個共同點——即「天然」二字。這種美學觀點反映了詩人酷愛自由、天真開朗的性格。

「碧山」之中這種沒有名利,又不冷落荒涼的環境,充滿著天然、寧靜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間」所能比。而「人間」究竟怎樣,詩人沒有明說。只要讀者了解當時黑暗的現實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詩人「棲碧山」、愛「碧山」便不難理解了。這「別有天地非人間」,隱含了詩人心中許許多多的傷和恨。所以,這首詩並不完全是抒寫李白超脫現實的閑適心情。詩中用一「閑」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並以此與「人間」形成鮮明的對比。因而詩在風格上有一種「寓庄於諧」的味道,不過這並非「超脫」。憤世嫉俗與樂觀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統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全詩雖然只有四句,但是有問、有答,有敘述、有描繪、有議論,其間轉接輕靈,活潑流利。用筆有虛有實,實處的描寫很形象,虛處的用筆一觸即止,虛實對比,蘊意幽邃。明代李東陽曾說:「詩貴意,意貴遠不貴近,貴淡不貴濃;濃而近者易識,淡而遠者難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皆淡而愈濃,近而愈遠,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這段話對於讀者理解這首詩是很有啟發的。詩押平聲韻,採用不拘格律的古絕形式,顯得質樸自然,悠然舒緩,更有助於傳達出詩的情韻。

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感受詩仙的質樸自然: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今天的詩歌賞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講 師 簡 介

天 心 365

一個家庭的文化,

是家庭的基石,

是家庭溝通的重要媒介,

是家庭和樂美滿的關鍵因素。

國學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

學習聖賢經典,

增長智慧能量。

和家人一起快樂的親近國學,

進而促進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提升。

這就是我們做《天心365》的初衷,

讓國學智慧走近千家萬戶。

書 院 地 址

武漢總院

武漢市江岸區解放大道1153號解放公園內

海南分院

海口市美蘭區和平大道66-58號

重慶分院

重慶市涪陵區興華西路40號

上海分院

浦東新區楊高中路2108號天物空間541室喜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萃辰天心書院 的精彩文章:

思維趣談 花園中的聖母
珍惜此生,感念佛陀

TAG:萃辰天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