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發期來了,你知道怎樣保護孩子嗎?
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
手足口病又開始進入多發期。
這種在兒童中「肆虐」傳播的病毒,
令許多爸媽們都擔心不已!
「手足口病有什麼癥狀?」
「又該怎樣預防才能有效避免呢?
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由腸道病毒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主要是接觸傳染或飛沫傳播),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
家長本身也可能會傳染手足口病給寶寶。因為大人的免疫力強,癥狀也較輕,一般只是手足出現皰疹不會發燒,甚至沒有任何癥狀的攜帶,通過與寶寶的親密接觸便傳染給孩子。
如果家中有手足口病的寶寶,負責護理的大人最好不要接觸別的寶寶;在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家長從外面回來,最好先洗過手,尤其是接觸寶寶的食物前一定要洗手。
手足口病的癥狀有哪些?
普通病例表現
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內出現皰疹。同時伴有口臭、流口水、拒食、厭食、煩躁不安、低熱或中等度發熱、咽充血、扁桃體腫大等癥狀。有時候皰疹也會出現在臀部、大腿內側、會陰部、膝、肘等部位(這個癥狀會讓部分家長誤以為是出水痘,往往耽誤了病情)。
重症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幹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重症病例可表現為神經系統受累和急性循環呼吸衰竭,3歲以下發病率高。
寶寶什麼情況去醫院?
只要寶寶狀態好,沒有精神不好、嗜睡、呼吸困難或者是疲乏無力、面色灰白等這種重症情況,一般的家庭護理就可以。
大多數寶寶,基本在7天左右都可以逐漸恢復,家長可以給寶寶做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讓寶寶多喝白開水。
但如果寶寶在口、手、腳、肛門等部位出現丘疹或皰疹時,無論是否有發燒,家長都應該帶寶寶去醫院,一刻也不要耽擱,由醫生來診治。若有重症傾向的則需留院觀察或者住院治療。
怎樣預防寶寶口足手病?
1、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或使用有消毒功能的免洗洗手液。一定告訴寶寶,在把手洗乾淨之前,不要揉眼睛、摳鼻子、吃手,或者伸手抓東西吃。
2、不要和疑似手足口病、急性胃腸炎的病人親密接觸。
3、規律的生活作息,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都能增強免疫功能水平,這才是長久、穩定的防病措施。


※扒一扒我的順產經歷 光看豬跑是沒用的 親歷才知道
※胎寶半夜「抗議」,怎麼回事?是要生了嗎?
TAG:生孩子那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