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產程過長有哪些危害?如何解決?
原標題:母豬產程過長有哪些危害?如何解決?
【母豬產程過長有哪些危害?】
分娩是一個相當高耗能、高應激的過程。若沒有足夠的體能儲備,母豬容易努責乏力,體力下降,發生滯產,弱仔多,產後恢復難度大,食慾差,惡露排得慢,子宮恢復慢,母豬MMA(子宮炎、乳房炎、無乳綜合症)隨之而來,離淘汰不遠。
一產程過長,對仔豬造成的危害
1、假死豬、弱仔明顯增多,仔豬成活率下降,發病率高,斷奶窩重下降。
胎兒因長時間受到擠壓、缺氧,導致初生仔豬活力下降,大弱仔(初生重大,但是癱軟無力,皮膚蒼白,活力差)增加。此類仔豬出生後往往吃不到足夠的初乳,不能獲得足夠的母源保護力。從而導致哺乳期腹瀉,仔豬黃白痢增加,哺乳期成活率下降,斷奶窩重下降等。
產程過長,使後面出生胎兒吮吸初乳的時間大大減少,致使窩中奶豬的母源抗體水平相距甚遠,後面出生的仔豬由於得不到母源抗體的有效保護,在10日齡後容易發生傳染病,如豬瘟,偽狂犬病等。
2、產死胎(白死胎)顯著增多。
由於產程延長母豬自身的供氧量不足,機體無法輸送足夠的氧氣給待產的仔豬,出現後期出生仔豬在母豬腹中缺氧而窒息!
母豬產程過長,胎兒在子宮內長時間受到宮縮的擠壓,每一次子宮收縮的高峰期都有胎兒血液循環的短時間中斷,甚至臍帶斷裂,造成胎兒缺氧、窒息死亡。
據粗略統計,全國80% 以上的母豬產程超過4h,通過對全國近千家豬場的調查發現,斷奶前新生仔豬死亡數約佔總產仔數的20%以上,其中死產是第一位的,約有5% - 10% 的發育正常仔豬在分娩中死亡。
二、產程過長對母豬的危害
1、產程過長:導致母豬體能消耗過大,過度疲勞,出現產後厭食、不吃。
產仔對於母豬是一個極需體力和耐力的過程,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會發現母豬在分娩過程中因疲勞而停止用力和努責。過度的消耗體能,使母豬抗病力下降,造成疾病發生,這也是母豬發生產後炎症或發燒的原因。
2、產程過長:導致惡露排出慢,惡露不盡、影響子宮壁的恢復,最終形成炎症引起子宮內膜炎。
3、產程過長:導致產後少乳、無乳,母豬奶水質量差,仔豬腹瀉,小豬長的慢,大小不均勻。
4、產程過長:導致斷奶後不發情或返情的母豬增多。
5、陰道脫出、子宮脫出、子宮大出血死亡:
由於子宮不斷收縮,子宮的肌肉經過長時間的收縮作用,會拉得很長、很薄,子宮平滑肌的彈性下降,導致子宮損傷嚴重。使母豬更容易出現子宮和產道的出血、水腫和血腫,甚至引起陰道脫出、子宮脫出、子宮大出血死亡等。
三、產程過長 對豬場員工造成的影響
當母豬出現產程過長時(如產仔間隔超過30 min 後),接產員往往會採取助產措施,會增加接產員的勞動強度。因為產程過長導致母豬產後恢復慢,產後感染,弱仔多,仔豬腹瀉,成活率低等一系列問題,直接增加了產房人員的勞動強度,並且影響了績效獎金。員工勞動強度大,績效工資低,就會導致豬場人員不穩定,對豬場的生產管理直接造成影響。
【怎樣縮短母豬的產程,減少死胎!】
一、加強飼養管理預防
1、控制好母豬分娩時的體況,防止過肥或過瘦;
實際工作中母豬分娩時的體況應背部豐滿,有一條平的上線,不見任何骨頭突出,在腰椎以下,肋骨後面和骨盆前面應有一個陷窩,過肥母豬無陷窩。所以妊娠母豬在98天以前應根據胎兒生長發育規律和母豬膘情肥瘦做好限制飼養工作,妊娠100天至產前3天應充分自由採食,這樣既能提高仔豬的初生重,又能防止母豬過肥。
2、母豬產前一定要限料飼餵。
為了減輕胃腸負擔過重對子宮及產道的壓迫,同時防止因為分娩過程引起機體紊亂,造成消化不良,產後厭食,母豬產前3天(以預產期為準)要開始限料,限料標準為:產前第3天每天3千克,產前第2天每天2千克,產前第1天每天1千克,母豬分娩時,產仔當餐不喂料。
3、防止母豬產前便秘;
4、夏天加強母豬的防暑降溫工作;
尤其是懷孕後期母豬採食多,食後體熱增加,達到39.5℃,當妊娠102~110天的母豬體溫長期維持該溫度時,分娩時仔豬死產率升高,故當環境溫度達到30℃以上時,盡量減少熱應激對母豬的影響。
5、 嚴格監控飼料黴菌毒素;
黴菌毒素對母豬生殖系統及免疫系統造成的危害,毒素進入血液後,造成肝腎功能受損。毒素通過門靜脈進入心肺,進一步造成母豬心肺功能受損。
6、乳房按摩:
分娩時,可以給母豬乳房按摩,也可以讓仔豬去吸吮母豬乳房也達到自然按摩效果。促進內源性縮宮素分泌,加快仔豬順利產出。
二、調理母豬健康!
從內補氣補血,調理五臟,氣血充盈,增加母豬羊水分泌量(潤滑產道),增強母豬內源性產力;外在補充體能,加強營養,增強母豬外源性產力。內外合力,必能有效縮短產程!(資料來源:快樂養豬)
(免責申明:本公共平台所有資料都來於網路收集,並經本平台整理,以供給大家學習、交流為目的,版權歸原作者。如本微信公共平台所列資源侵害了原作者您的權益,請直接留言,本平台立刻刪除,本微信平台擁有對此聲明中的最終解釋權。)
閱讀


TAG:安徽豬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