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朱棣組建內閣制,於國家而言,究竟是弊大還是利大?

明朝朱棣組建內閣制,於國家而言,究竟是弊大還是利大?

從唐開始,總的趨勢中央朝廷的權力越來越大,蒙古人時期有所反覆,總的趨勢沒變。中央朝廷並不一定就是皇帝,強勢的大臣或者太監一樣有可能把持權柄。

明朝的內閣是中央朝廷權力的一部分,也是主要體現,重要決定都需要走內閣的程序。問內閣權利大的利弊,其實是在朝廷集權的前提下,到底集上來的權,皇帝把持好,還是文官把持好。

文官把持的好處是,文官沒有靠繼承年紀輕輕就成內閣的,全部宦海多年,對這套國家機器非常了解,是個老司機,所以開動機器四平八穩。加上多位閣臣共同決議,基本保證做出來的決定不會突兀,都是些老成持重的處理方法。

然而,官僚系統有其固有弊病,也是這種內閣解決不了的。效率低,做事有其固有節奏,誰也別想加快,並且會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低。會自發膨脹,官僚系統先天就有衝動,想把盡量多的權力抓到自己系統內,本身規模也會不斷擴大。貪腐也難免,全都是給皇帝打工的,犯得著去跟別人拚命?

皇帝把持就能避免一些問題。皇帝是全天下的東家,有作為的皇帝真心疼自己的財產。皇帝會試圖提高官僚系統效率壓制規模,會真的打擊貪腐。

並且皇帝的鍋沒法推,他就是最大的頭子了,什麼事情不好了,鍋都有他的分。所以,他必須做決斷。如劉邦,感覺不行就和匈奴和親。崇禎就不行,很難和滿洲人妥協。

但皇帝把持權柄,就需要皇帝本身能幹,還要肯付出,還要能時時警醒自己。這樣的皇帝很少很少。

所以,內閣和皇權究竟哪個大點好,看人的。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分享關注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同樣是王爺,在明朝和清朝卻有不同的待遇,這其中又有什麼玄機?
他身患嚴重的肺結核,結婚當天就流血不止,但新娘卻是一國公主!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