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權不能統一三國的三大理由,第一個我忍了,最後一個我忍無可忍

孫權不能統一三國的三大理由,第一個我忍了,最後一個我忍無可忍

孫權不能統一三國的三大理由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有無數的英雄沉浮,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三國時期的一位"雄主",孫權。

孫權少時喪兄喪父,還沒到弱冠之年就接過了江東的基業,不僅將江東治理的非常好,還同時和曹操劉備這兩個老謀深算的大才之人周旋,雖然孫權的年齡小,但比起曹操和劉備也毫不遜色,經過多年爭搶,不僅沒有退讓一步,反而還擴大了自己的地盤,這樣看來,年紀小對於孫權來說反而變成了優勢,因為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公元223年劉備去世,而有年紀優勢的孫權直到252年才去世,這三十年的時間,以孫權的才智,足夠一統天下,但最終卻沒有做到,這是為什麼呢?接下來小編就帶著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點原因,劉備治國理政方面才智過人,但缺乏軍事才能及經驗。孫權和劉備曹操二人不同的一點在於,曹操和劉備都是通過不停地打仗得來的天下,而孫權則是從父親和哥哥手裡接過來的天下,以他的能力治理江東是沒問題的,但想從曹操劉備兩個久經沙場的人手裡奪天下,卻太難了,雖然每次孫權都親自率軍出征,但不管是有人數優勢,還是有地理位置優勢,每一次他的出征都以失敗告終,尤其是被張遼以八百破十萬,變成了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

第二點原因,曹魏和蜀漢依然堅不可摧。曹操去世後,還留下了很多謀士和將領,並且曹丕雖然不及曹操,但本身的本領還是過關的,再加上一眾手下的真心輔佐,曹魏依然固若金湯;劉備死後,劉禪雖然不堪重用,但卻有諸葛亮從旁輔政,雖無法繼續擴張,但卻也絲毫不懼孫權。

第三點原因,江東內部動蕩。雖然後期曹魏和蜀漢都對江東構不成威脅,但江東內部卻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一方面孫策舊部不服從孫權的統治,另一方面淮南舊部與江南士族之間也互不相讓,與此同時山越還不斷地發動叛亂,孫權整理江東內部的紛爭已然費勁了心思,更別說讓江東上上下下一致對外了。

第四點原因,名不正言不順。曹丕的皇位是漢獻帝主動禪讓的,所以曹魏還算是名正言順,劉備則是正統的漢室後裔,以繼承漢室皇位的名義宣布稱帝,而孫權完全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完全得不到天下民心,所以難以順利一統天下。

通過一篇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想要的天下,不是只有一方面厲害就可以的,各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任何一方想要一統天下都是很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他是東吳第一狂人,因謀殺孫權心腹而瘋掉,後孫權一句話將他治癒
曹操、劉備、孫權,論軍事、政治、用人,誰更厲害?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