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知識付費已死還是重生?

2018,知識付費已死還是重生?

1、2017,知識付費的第一個大年

如果把2016年稱為知識付費元年,是因為各大平台發布和推出知識付費相關產品。2017年則是知識付費的第一個大年,有數據顯示,2017年知識付費的市場規模大約有150億左右,到2020年可以到500億。

知識付費平台發展過程

圖片來源:Analysys易觀

2015-2018年中國內容付費用戶規模及預測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2、碎片化時代的新物種

與買書、上學、付費諮詢不同,信息時代的知識付費是知識變成產品或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這個商業邏輯成立的前提是:

移動互聯時代,時間逐步碎片化,知識付費是以信息化技術為手段,滿足人們碎片化時間的學習需求;

國內消費者知識付費驅動力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信息大爆炸,人們更傾向於吸收經過篩選和分類的信息;

中高收入人群和年輕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產生了焦慮情緒,害怕被邊緣化。

2017年我國中產階級焦慮頻率及佔比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3、成也商業化,敗也商業化

分答從2016年開始就以補貼的方式引入大V,打造「粉絲經濟+知識付費」模式,一度成為知識付費行業的領頭羊。隨著流量的斷崖式下跌和大V的出走,分答不得不回歸到培養自己系統化的知識產品上來。部分評論者因此給出了「知識付費已死」的結論。

截至2017年2月得到付費欄目內容生產者累計收入(百萬元)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引進投資者往往使得平台過度追求商業化,很多平台其實搞錯了知識付費的本質不是販賣知識,而是提供知識服務。

付費意願佔比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已死的是總想著通過內容生產者自帶粉絲引入流量的平台,而不是知識付費。

可以提供可靠優質產品和服務的平台是優質內容生產者嚮往的地方,也是能為內容生產者賦能的地方。

知識付費本該是「贏得」粉絲而非「消費」粉絲。

4、知識付費需要自我進化

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迭代會自然淘汰不合格的知識販賣者。知識付費利用滿足消費欲和佔有慾的快感衝擊了知識焦慮,但要實現自我成長,仍然需要個人持續的努力與積累。對於知識付費平台來講,如何幫助用戶制定持續學習計劃,建立學習反饋機制,是知識服務提供者應該解決的問題。

技術進步會推動知識付費行業進化。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獲取知識的方式。10年前的輔導班,學生只能去教室聽課,現在可以在手機屏幕前與老師互動,還能反覆觀看視頻;10年前的名師,一節優質的線下課撐死講給50人,現在通過線上平台,可以講給成百上千人。

行業的充分競爭助推行業發展。

5、持續學習+有效反饋是知識付費產業競爭的核心。

作為新經濟的一部分,隨著5G、MR、AR、VR等新技術的發展,知識付費的下半場一定更加精彩。

文章熱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海思享匯 的精彩文章:

1000億美元?聚焦中美貿易戰最新進展
每周經濟熱點3.26-4.1:CDR試點意見下發,獨角獸回A需要哪些條件?

TAG:藍海思享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