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古代黑科技了解一下 鄭和下西洋都離不開它

來,古代黑科技了解一下 鄭和下西洋都離不開它

我的羅盤

 不要驚慌

崔龍陽 

00:00/04:41

當年,它超級「黑」。指引著鄭和七下西洋,穿越太平洋與印度洋後平安歸來。又指引著歐洲的探險家,開啟了大航海時代。

但它不僅有GPS一項功能,若非如此,它早被請進博物館,我們也沒有認識它的需要。它,羅盤,還指引著風水。

GIF

古人重風水。在選址蓋房之前,總少不了向風水師諮詢,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頭百姓。運勢之說,玄遠了些,換個通俗的說法,誰不想住得舒心愜意呢?

徽州,「八山一水半分田」,也就是山多水少無平地。但在風水師的規划下,徽州人在重山疊嶂中開發出了一個個或牛形、或船形、或馬蹄形的村落,成就了一個個碧水繞村郭的桃花源,數百年後依然美麗如昔。風水,曾為我們構建了這樣詩意的棲居。

在我看來,風水師在古代擔當著「建築工程師」的角色。他們所追求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也就是山環水抱的寶地,這其中有科學的合理性,還蘊含著居住美學。

而羅盤,就是他們解碼風水的工具:看得見的山水,看不見的氣場,羅盤的每一層里都有著古人對於宇宙某一層的理解。

然而,並不是層數越多,這個羅盤的級別就越高。對於風水師來說,精確才是羅盤好壞的首要標準。

首先,在製作盤面時,分格要精確。格線偏了,分度失之毫釐,得出來的「時」與「位」就不一樣了,進而影響了「吉」「凶」——也就是合適/不合適的判斷。

那麼,這個分度是如何得來的呢?

福鼎手工羅盤技藝第七代傳承人吳慶梭手中,有一塊祖傳的圓形黑色鐵片。在不懂行的人看來,這是分分鐘可以進回收站的物件。而在吳慶梭眼中,這是他珍視的的「傳家寶」:鐵片上分布著密密的小點以及細線,每一點、每一線都是吳氏先人運用易經八卦以及奇門遁甲測算出來的心血所得。

有了這些「密碼」,吳慶梭可以自信、自如地划出格線。格線是有多精準呢?以二十四節氣為例,每一年每一個節氣所走過的時間,可以精確到分鐘!

分格要精確,做為核心技術的那枚指南針更要精準。

而判斷精準的標準在吳慶梭看來就是:「指南針在跳躍的時候要均勻,要像時鐘一樣,慢慢慢慢地跳,慢慢恢復靜止後,永遠指向南方。」

GIF

為了達到指南針的精準,材料的選擇就要慎重,太軟太硬都不行,必須是恰到好處的合金鋼。

而從一片合金剛,到一枚長不過3.5CM、高不過1CM、粗細不到0.1Cm的指南針,要經過錘打、鑽孔、磨針、烤焊等多道工序,是慢工才能出的細活,要耗時兩天。

GIF

刺繡也慢,但起落之間,花也開了、鳥也活了,過程中就有一種美妙的成就感。

但無論是鑽孔還是磨針,沒有什麼創造性可言,單調又乏味,吳慶梭卻一樣做得不急不徐,那種節奏感和獨特的氣場,牽引得一旁念佛的老太太不停側目。這算得上是「修為」的力量吧。

GIF

指南針製作的最後一道工序

吳慶梭又祭出了一樣「傳家寶」:隕石

GIF

但無論是這顆可以磁化磁針的外星寶石,或是鐫刻著分度密碼的鐵片,還是做指南針底盤的特殊材質,這些有形的「傳家寶」遠不及他的態度,他的堅持,他的修為更能打動我。

這些隱形的傳承

才是真正的「傳家寶」

這其中

也包括他的一筆好字

GIF

談及爺爺,吳慶梭一臉大寫的崇拜。他忘不了爺爺手把手教習書法的場景,也時時記得爺爺「桿桿翻連筆,時時落成林」的叮嚀。勤練書法,是為了在書寫盤面時有更美的呈現。

你看,我們曾是這樣愛美的民族,一件探測工具,在堅持專業性、準確性的同時,還要加入審美體驗。盡善盡美,讓這件工具上升到了工藝美術品的級別。

GIF

寫下《靜思語》的證嚴上人說過:「善用力氣的人,不急不徐:善守理想的人,不猛不弛。」如今,風水已是小眾,而就這樣小眾的行業,市場也被機械羅盤搶去了大半。吳慶梭卻依然不急不徐,守著祖輩傳承下來的手藝。他沒有說什麼豪言壯語,過程里都看得到。

手工羅盤製作更詳盡的呈現,就在今晚21:48海峽衛視《絲路百工》「羅盤」上、下兩集。不急不徐,我們等你一同來發現手工藝的腔調之美。

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峽衛視 的精彩文章:

台灣人在大陸,他們都說:來了就不想離開了!
周杰倫、張震的婚禮花藝顧問原來是他,浪漫到哭!

TAG:海峽衛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