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歪果仁如何描繪來自China的china

歪果仁如何描繪來自China的china

China

一個可大可小的名詞

自西漢年間張騫開闢絲綢之路

中國與歐洲或間接或直接的經貿往來即已開始

產自China的china出現在歐洲以後

很快受到歐洲上流社會的追捧

並多次出現於美術作品中

成為稀世珍寶

而隨著

大航海時代的到來

西歐貿易中心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中國瓷器逐漸在西歐國家的美術作品中出現

不僅繪畫作品將中國瓷器作為描繪的對象

西歐國家甚至通過掌握制瓷技術

開始自主生產瓷器

並在瓷器工藝中

充分吸收了中國藝術風格

文藝復興時期地中海沿岸地區

歐洲中世紀末期,封建社會秩序在義大利諸城市開始鬆動,地中海沿岸地區市民社會雛形開始形成。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城市出現了普遍使用僱傭勞動的毛織工業,實力雄厚的金融資本家開始出現,航海商業活動頻繁。強大的經濟實力使得地中海沿岸地區成為歐洲經濟重心與貿易中心。在此種經濟形勢下,中國瓷器通過中東地區首先傳入地中海沿岸城市,作為國際貿易中當地不可多見的貴重商品。

經濟上資本主義因素的萌芽與政治上教廷集權的式微,促成了人文精神在地中海沿岸地區的蓬勃發展,文藝復興運動即發祥於義大利。此時地中海沿岸地區的美術,主要題材仍然是宗教題材,但是與中世紀宗教藝術相比,世俗性特徵顯著上升。描繪宗教人物與宗教事件的文藝復興藝術,在藝術手法與畫面內容中增加了眾多世俗元素。這一時期美術中的世俗元素,可以相對真實地反映當時世俗社會生活狀態。

曼特尼亞《三王朝拜》

曼特尼亞是義大利帕多瓦派文藝復興畫家。他的作品《三王朝拜》描繪了耶穌降生之後來自東方的三位學識淵博之士前來朝拜的宗教故事。圖中畫面下方的白須老者手中所持的正是一個青花瓷器。在聖經故事中,三博士帶來黃金、乳香和沒藥三件禮物,象徵著尊貴與聖潔。畫家在創作過程中選擇了青花瓷這一形象,一方面青花瓷本身具有濃厚的異域風情,另一方面也能夠反映當時的歐洲人對於中國瓷器的印象是良好的,將其視為一種寶貴的器物。瓷器在當時的歐洲能夠有如此高的評價與地位,主要原因是當時歐洲並不具備自行生產瓷器的技術,並且貿易量小,歐洲市場上的中國瓷器數量少而價格高。

貝利尼《諸神之宴》

喬凡尼·貝利尼是威尼斯畫派畫家,其作品《諸神之宴》中,可以明顯地看出,畫面中央用於盛放水果的盤子,是來自中國的青花瓷。青花瓷在描繪諸神宴會的作品中位於畫面的中心位置,一方面表明了青花瓷對於當時的歐洲人來說,是一種高檔消費品;另一方面,藝術來源於生活,由這一畫作可以推測出,當時地中海沿岸地區的貴族和富賈家庭,在宴會等活動中應當出現了使用中國瓷器器皿的現象。

新航路開闢後的西歐美術

17世紀是荷蘭經濟社會發展的巔峰時代,也是藝術水平的巔峰時代。這一時期中國瓷器在西歐的普及程度已經遠高於文藝復興時期,因此瓷器的形象在風俗畫與靜物畫中均有出現。

維米爾《窗前讀信的少女》

維米爾《熟睡的少女》

文藝復興時期,中國瓷器多出現於宗教題材畫作中,即作為神祇所使用的器物出現。這種現象說明了瓷器當時的稀有程度,在現實中只有貴族或巨富之家可以使用。而到了17世紀的荷蘭,維米爾在其描繪市民生活的風俗畫中描繪了瓷器形象。這說明當時瓷器的普及程度遠高於文藝復興時期,瓷器已經出現於市民家庭之中。在維米爾畫作《窗前讀信的少女》與《熟睡的少女》中,人物衣著相對樸素,屋內陳設較為簡單,說明作品主人公並不屬於上流社會,而是當時廣大市民階層一員。畫作中,瓷器均位於相對突出的位置,是桌面上不多的器皿之核心。這一細節說明儘管17世紀瓷器已經普及到荷蘭市民家庭,但仍然不是一件非常普通的器物,在市民家庭中應當算是較為貴重的家用器物。

17世紀的荷蘭,不僅風俗畫達到高水平,靜物畫也有眾多佳作。當時的荷蘭商隊遍布全球海域,對外貿易非常繁榮。因而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特產,都可以在荷蘭市場上找到。荷蘭畫家威廉·考爾夫的許多靜物畫就描繪了當時荷蘭進口的許多異域珍寶,反映了荷蘭海外貿易的發展程度之高。

以上是威廉·考爾夫創作的兩幅靜物畫。左圖中出現了產自威尼斯和荷蘭的玻璃製品、產自荷蘭的銀盤、產自中國的瓷罐、產自地中海沿岸的桃子,一幅畫作中匯聚如此多來自不同地區的產品,反映出當時荷蘭經濟開放程度之高與商品貿易之繁榮。右圖中主體是兩件鑲金的瓷器。右圖中左側的瓷壺與常見的中國瓷壺有所區別,壺柄製成棱形而非中國常見的圓柱形,青花彩繪具有一些幾何構型特徵,儘管鑲金的雕塑仍是中國傳統的瑞獸。右圖右側的瓷盤,釉面彩繪具有典型的中國風格,然而鑲金的雕塑形象是人形,與中國傳統形象相差較大,而較近似於基督教神話形象。荷蘭代爾夫特仿製瓷器工業發展程度較高,然而此畫作於1660年,當時歐洲尚不具備達到圖中瓷器水準的制瓷技術,因而基本可以排除右圖中瓷器為荷蘭生產的可能性。故令人信服的解釋是右圖中兩件瓷器為荷蘭貴族向中國瓷器商人定製之作。出現定製訂單,反映了當時中國瓷器產業的發展程度,與中歐之間瓷器貿易的發展程度,已經達到較高水平。

18世紀法國羅可可藝術

自中國瓷器開始出現在歐洲,歐洲各國就開始了制瓷技術的探索。最早進行瓷器仿製的是佛羅倫薩的美第奇家族。除了仿製瓷器,歐洲人還通過傳教士到中國刺探瓷器製作的奧秘,昂特雷柯萊(中文名殷弘緒)是其中一個重要代表。

18世紀,歐洲的梅森瓷窯首次掌握了燒制瓷器的技術。隨即,瓷器藝術成為了歐洲藝術中的一個組成部分。18世紀法國生產的瓷器,兼有羅可可藝術風格與中國藝術風格,稱得上歐洲藝術中的瑰寶。

羅可可藝術風格的瓷器工藝,蘊含鮮明的中國情調,吸收中國絲綢柔和的光感,工藝鍍金,螺鈿鑲嵌等方面的裝飾,吸收了中國工藝裝飾所特有的沒有嚴格對稱的唐卷草紋樣和漩渦紋樣,在著色上青睞在中國象徵皇權的黃色與典雅素凈的青藍色。

由於缺乏瓷器製造的重要原料——高嶺土,法國只能生產不同於中國青花硬瓷的軟瓷。法國早期兩大制瓷中心是魯昂與聖克盧。

三幅圖片中均為18世紀產於聖克盧的軟瓷。可以看出,左圖中瓷器是對中國瓷器的模仿,完全採用了中國風格。中圖在釉面加入幾何圖形元素,帶有西方美術特徵,實現了法國風格與中國風格的結合。而右圖在瓷器主體以外鑲有銀器,是聖克盧制瓷工藝與法國發達的銀器工藝相結合的產物,已經具有明顯的法國風格。

上圖是藏於巴黎盧浮宮博物館的產自尚蒂伊瓷窯的仿造瓷器。尚蒂伊瓷產自尚蒂伊城堡附近的瓷器廠,瓷器廠為孔代親王開辦,建立瓷器廠與當時法國上流社會對瓷器的追捧以及孔代親王本人對東方藝術的興趣密切相關。可以看出,這件瓷器精緻華麗,釉面是中國畫的內容,但是瓷器上有繁複玲瓏的金飾,無疑體現出羅可可風格藝術的特徵,是受到中國藝術特點影響較深的法國羅可可藝術作品的典型代表。

也就是說,18世紀的法國藝術,不僅含有中國瓷器元素,並且在法國自主生產的瓷器工藝品中,自覺地融合了中國藝術風格。當時中國瓷器工藝對歐洲美術的影響不僅僅停留於器物層面,而是更加深入地,在藝術風格上影響了當時風行法國的羅可可藝術。

GIF

可以看出,藝術繁榮且作品中開始大規模出現中國瓷器的歐洲國家往往是當時歐洲經濟的中心。這表明文化藝術上的影響力歸根結底來源於經濟上的影響力。當今的中國,要在世界上擁有較大的文化影響力,一方面應當樹立充分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應當認識到,首先要擴大經濟上的影響力,經濟上的影響力是文化影響力的基礎。

中國與歐洲的瓷器貿易,輸出的不僅僅是瓷器這一種器物,更是瓷器背後代表的中國文化,瓷器這一器物一度成為了歐洲美術追捧的物象,而瓷器背後的中國文化更是深刻影響了歐洲藝術風格的流變。在歐洲歷史上,商品經濟發達且開放程度高的地區往往藝術也繁榮,這是因為經濟交流可以拉動文化交流,從而促進一個民族的文化的發展。當今中國要進一步發展中華文化,應當重視與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溝通,唯有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積极參与文化之間的交流,才有可能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成果,促進本民族文化藝術的發展繁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心新文 的精彩文章:

文明生,大道廢
圍爐 人間失道

TAG:文心新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