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與清朝百姓差距能有多大?同樣是生死存亡,卻不是一樣的窩囊

宋朝與清朝百姓差距能有多大?同樣是生死存亡,卻不是一樣的窩囊

提起宋朝,大家想到的形容詞幾乎都是富庶,宋朝經濟水平及百姓的生活水平堪稱是古代封建社會的巔峰。然而從宋太祖趙匡胤時期形成的「重文抑武」政策卻使宋朝的軍事實力日益衰落,因此又使宋朝成為最窩囊的朝代。然而就是如此羸弱不堪的政權,在真正受到侵犯時卻沒有輕易倒下,不僅與橫掃歐亞的蒙古鐵騎交戰幾十年,更令蒙古大汗蒙哥命喪釣魚城下。

合川釣魚城

在大家眼裡,宋朝臣民多是文人君子,一介書生拎不起兵器,只能握緊手中的筆杆子潑墨紙上。江南作為水鄉,在此成長的百姓也多以溫潤平和聞名。所以當蒙古人費盡心思突破宋朝邊防重重的防線來到江南水鄉時,竟然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當蒙古大軍攻打潭州時,湖南官吏們全都戰至最後一秒,壯烈殉國,而嶽麓書院的風雅儒生、城中的平民百姓,都是「生為大宋人,死為大宋魂」,一時間紛紛自盡。

1276年,臨安城被攻破,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等大臣先後擁護二帝,在海上繼續著抵抗大業。南宋雖然覆沒,但輸得是如此的壯烈,這樣的一群壯骨,勇於面對外族入侵和壓迫,誓死抵抗,為爭取民族獨立和生存而英勇獻身,義無反顧。三年後,南宋軍隊殘部與兵力充足的蒙古大軍展開「崖山海戰」,遭遇慘敗後,丞相陸秀夫背著年僅9歲的皇帝趙昺跳海,楊太后、張世傑和數十萬將士緊隨其後,全部投海。

張世傑、楊太妃、趙昺、趙昰、陸秀夫

福建四萬士子聽聞南宋戰敗,當即相約蹈海,而浙江更是有多達十萬的士人。在宋朝人心裡,他們只認一個國家,蒙古是仇敵虜寇,骨子裡的炎黃血脈的傳承,是民族氣節與大義。「崖山之戰」不只是宋蒙對領土的爭奪,更代表著一個王朝對民族尊嚴的捍衛,是普通百姓對國家最忠誠最深沉的熱愛。

雖然南宋終究是消失了,但是根植於民族性格深處的氣節、傲骨不會消失。不到百年,一位漢族領袖就帶領著千萬漢人將蒙元逐出中原,重新統一了中華大地。雖然這場復仇之戰來勢洶洶,但這並不令人意外,畢竟蒙元統治從未獲得民心。這個漢人,叫做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然而時間再往後推幾百年,人們的表現卻與此形成了強烈反差。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在這國將不國的危難時刻,許多地方的百姓非但不抵抗這群「洋人」,反而自發組織起來替後者搬運糧食物資,甚至還操起自家的鋤頭、鐮刀斬殺清朝官員和義和團民。這實在讓人難以相信,到底發生了什麼才會讓百姓幫助侵略者?

清朝貧民舊照

原因其實顯而易見——無論是清政府抑或義和團民,都對普通百姓造成了難以忘卻的痛楚,他們已經變得自私冷漠,對統治者充滿了憤怒,但在封建體制下卻敢怒而不敢言。面對大舉進攻的洋人,百姓們忽然發現施加於自身的沉重枷鎖得以解放,於是他們非但不加以阻攔,反倒趁勢向欺壓自己的官僚們發泄著積蓄已久的怨恨。對於由誰統治這個國家,百姓們沒有一絲情緒波動,因此自然無法擁有宋朝百姓的骨氣,他們更像是一具具可悲的行屍走肉,沒有思想、沒有熱情,渾渾噩噩地生活,冷冰冰地看著滿清與洋人們廝殺。

抗日戰爭復原場景

這樣的局面,或許會讓人感嘆這個民族完了。然而就在半個世紀後,百姓們的作為再次令全世界肅然起敬。在國家陷入最危難境地的時候,面對日本侵華部隊的囂張氣焰,華夏子孫血脈里流淌的忠誠與正義再度覺醒。「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無數男人毅然決然地奔赴戰場,即使知道結果可能是有去無回,仍大步向前,只為守衛腳下的土地,只為守衛炎黃子孫的尊嚴。

參考文獻:

《國史大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回憶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是史上人數最少的北伐,差一點兒就改朝換代,後世爭議百年無果
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埋葬老牌列強奠定此國霸權,起因卻至今無解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