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中綻放終極的絢爛
沈周
他醉心於詩詞書畫
視功名為糞土
他在澹泊寧靜中綻放絢爛
成為吳門畫派的開創者
他漫長的一生
用「讀書作詩畫畫」
寥寥幾字便可概括
沒有轟轟烈烈的業跡
也沒有享受過榮華富貴
與高官厚祿
卻贏得了無數世人的愛戴
他開創了吳門繪畫
描繪江南山水之美的新畫風
寒江獨釣圖立軸 設色絹本
題識:萬壑流寒開浩蕩,一絲牽玉弄輕柔。釣舟無雲少清氣,天也有憐情釣舟。
此圖繪冬日江南風景,溪樹山石,一翁泊舟獨釣。風欲止,水無痕,景緻寧靜得幾欲蕭然,釣者儼然如張子和,斗笠蓑衣,悠然自得。這樣的風景里垂釣,便是詩意,畫於是有了文氣……以構圖筆墨看,董源、黃蒙兼而有之。沈石田才華不在科舉中顯名,而盡用於繪事,於此畫可見一斑。
蓮塘小隱圖立軸
款識:湖州秋水玉泠泠,湖州女兒出采菱,棱船盪槳紅潑刺,阿姐唱歌教妹應,隔溪小閣帶醉馮,穩坐臨風宜遠聽。沈周。鈐印:啟南(朱文)
沈周的山水畫,有的是描寫高山大川,表現傳統山水畫的三遠之景。而大多數作品則是描寫南方山水及園林景物,表現了當時文人生活的幽閑意趣。本幅《蓮塘小隱圖》繪江南小景,青山綠水,相映成輝。沈周的繪畫融南入北,弘揚了文人畫的傳統。如沈周的粗筆山水,用筆融進了浙派的力感和硬度,丘壑增添了守人之骨和勢,將南宋的蒼茫渾厚與北宗之壯麗清潤融為一體,其抒發的情感也由清寂冷逸而變為宏闊平和。他這種詩風與畫格相結合,使所作之畫,更具有詩情畫意。
明 沈周 廬山高圖
紙本設色193.8×98.1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廬山高圖此幅畫於成化丁亥(1467),取法為宋、元文人畫傳統,為先生41歲作,畫祝乃師陳寬(號醒庵)70歲壽慶,故精力專註,特為傑出。畫中山石林木筆法全仿王蒙,益以本身功力,更覺渾樸雄健。幾無空處,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與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層層皴染,再施以濃墨逐層醒破。筆法穩健細謹,不恣意逞任,用墨濃淡相間,於滿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覺實中有虛。而畫懸泉百丈直瀉衝下,澗水輕柔,雲光山色極為精采。
明 沈周 灞橋風雪圖
「灞橋風雪」為古代長安八景之一,古代詩人多有描寫。沈周此作即為依據古人詩意而作。圖中描繪了平靜的灞河水從遠處山澗緩緩流來。河流近岸一坡腳平台上,幾棵細瘦的寒樹索然而立,枝葉在寒冷的空氣中瑟瑟抖動。巨峰夾江,溝壑縱深,山石疊起,遠峰聳立似屏。山上冬樹瑟縮,冬苔遍植。
明 沈周 灞橋風雪圖 局部
整個山石白雪皚皚,茫茫蒼蒼。天色灰冷,江水凝碧,蕭瑟冷寂。這件作品筆法溫和秀雅,筆墨儉省,構景平和大方,是沈周的一件粗筆佳作。
明 沈周 灞橋風雪圖 局部
本幅自題:]灞上馱歸驢背雪,橋邊拾得醉時詩。銷金帳里膏梁客,此味從來不得知。沈周。]鈐[啟南]朱方、[石田]白方二印。
明 沈周 灞橋風雪圖 局部
明 沈周《 瓶荷圖 》
《瓶荷圖軸》是一副工筆花鳥畫,繪一銅壺,內植荷花荷葉各三株,交錯而生。荷葉向背以深淺不同綠色區分,多取其背,使畫面變濃艷為淡雅,凸現清高風格。作品形象寫實,用筆簡括,色澤溫潤,格調質樸。畫的上方行書自題:荷花燕者,折荷插銅壺間,花葉交錯止六柄而清芬益席,環列壺置席之中,四面舉見花甚可樂客......
《花下睡鵝》
花下睡鵝沈周兼長禽獸,此圖畫一老鵝,正棲於玉簪花下,鵝轉頸埋首於背羽間,半閉其目,睡態朦朧。毛羽作雙鉤,略加皴點,自頭至腹一筆而下,時見脫落,卻筆斷而意不斷,頗有宋人含蓄遣意。鵝頂及雙蹼以朱黃染,背景則為一大湖石,峋嶺突兀,挺拔高聳,玉簪一株,亭立石下,正葉以草綠染,背葉則略以白色醒出,葉脈也緩緩勾出,與信筆勾成的花朵,極見清趣。坡面向右方斜下,筆端略見飛白,深得轉折起伏之妙,且使鵝身與山石相對立,與所題詩句對稱,構圖特別顯得穩重安帖。句為:「磊拓東陽筆下姿,風流崔白未成詩;鵝群本是王家帖,傳過羲之又獻之。」意指王羲之籠鵝,喜鵝頸轉折,從中得悟書法筆意,故文人自來愛鵝。沈周書法從黃庭堅來,此幅寫來更為挺拔,約為八十三歲左右晚年作品。
明 沈周 《菊花文禽圖》
菊花文禽圖作於正德已巳年中,沈周八十三歲,繪後數月即去世。畫一羽衣未全之公雞,方展肉翅,立於菊下,全神貫注於半空飛翔之雙蝶。菊花四五朵,正面側面都有,濃墨點正葉,淡墨作葉背,並以濃墨為葉筋。菊莖甚高,故立一竹使支持不傾。全圖未用色彩,而墨彩煥然,觀全圖中濃淡墨分布的得宜,雞目的注視,雞足的伸展有力,雖因年老力衰,未必如早年精到,但信手寫來,無不見其規矩,誠爐火純青之作品。此圖贈與初齋,以公雞及彩蝶的文錦,預祝其文采煥發。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