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北抗日軍民在行軍途中為何要模仿鴕鳥姿勢?軍史專家大揭秘

東北抗日軍民在行軍途中為何要模仿鴕鳥姿勢?軍史專家大揭秘

作者:沈克尼 軍事專家,寧夏民政廳巡視員,中國探險協會理事,季我努學社講座嘉賓

2017年5月29日, 我同軍史專家薩蘇、武警大校安然等, 同赴綏芬河東寧原日軍築壘, 尋訪昔日的戰場。我和安然作為考察隊「尖兵組」, 在距綏芬河距邊境僅600米的密林里冒雨行進, 不慎迷路。想起抗聯第八十八旅旅長周保中將軍的《東北抗日游擊日記》。某日步哨教育講「方位判斷」, 其生物判斷、器械判斷等在中、俄兩軍的《地形學教程》中均有敘述, 唯獨「自然判斷星、月、風……」中的風向判斷方位, 是東北獵民、特別是少數民族獵人的獨門知識。

天長山發現的當年日軍的燃料罐

東北獵人告訴我, 暖風是南風, 冷風是北風, 且有諺語。此外, 東北獵人還發現黑龍江流域多東風, 野草向西倒;而烏蘇里江多西風, 野草多向東倒。這說明畢業於雲南講武堂的周保中將軍, 在軍事教材知識之外, 善於在作戰中總結當地山民的經驗。

東北抗日軍民

在風雨交加的森林灌木叢中, 我試學當年抗聯官兵雙手抱頭、肘向前屈的方法前進, 果然迅速, 且蚊蟲不擾。據記述, 當年楊靖宇將軍在最後的戰鬥中, 就是用這種「奇怪的駝鳥的方式」, 快速在山林中行進。

東北抗聯部隊畫像

風雨密林中, 想起東北抗聯賴以寒區生存的密營。在綏芬河抗聯第八十八旅博物館, 我見到過抗聯戰士構建密營的兩種重要工具—斧和鋸;在曹立明先生的和平紀念館, 又見到薩蘇先生捐贈的、當年日本軍官拍攝的抗聯密營的歷史照片。此次考察, 抗聯老兵的精魂點點滴滴植於我的血脈之中。

(沈克尼:《綏芬河日軍築壘隨行筆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韓復榘率十萬大軍從山東潰逃,這幾支部隊卻讓日軍頭疼
沒錢沒人沒武器:日軍最精銳的關東軍為何淪為「紙老虎」?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