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界上有種作物,原產自中國,世界每三個人就有一個靠此為生

世界上有種作物,原產自中國,世界每三個人就有一個靠此為生

米飯是我們每天不可缺少的主食。米飯煮熟後的濃濃米香往往容易被美味的菜香給掩蓋住,可是它悠久歷史的光芒卻是任何東西掩蓋不了的。

眾所周知,米飯來源於水稻。水稻是稻屬中作為糧食的最主要一種。水稻原產中國,已經有七千年的悠久歷史。在7000多年前,我國長江下游流域的居民就熟練地掌握了水稻的種植技術,也就是那時候開始就把稻米當做了主要食糧。

我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同樣種植水稻的技術也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這些並不是憑空的吹噓,而是可以從歷史遺址中可以看出來的不爭事實。7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和桐鄉羅家角遺址就有出土的炭化稻穀遺存,這些不難看出我國水稻種植的悠久歷史。

在最近幾十年的考古報告資料中,我們統計一下,可以發現至少有40餘處新石器時代遺址都包含炭化稻穀或莖葉的遺存。從地理位置來分析,這些遺址大多在我國的中部以及南方,尤其大多集中在太湖地區的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其次集中在長江中游的湖北省。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炭化稻穀或莖葉的遺存大多分布在黃河流域的河南省、山東省。

考古報告還記錄了這些遺址的居民都已經可以從事農耕生活,由此可以推溯出以遷徙為主的種稻業的產生應當為時更早。從這些稻穀遺存的發現,我們看出來了其年代較亞洲其他地區出土的稻穀要早得多,是中國稻種獨立起源的有力證明。

從以上的考古遺址里,我們還可以看出來:水稻的種植大多分布在長江和黃河流域。當然,這與水稻的種植離不開水分有關;同時也可以看出來,世界上古老的文明人類通常都是活動在河流的附近。

我國的史料記載,從石器時代開始,大米一直是長江流域及其以南人民的主糧,這些是因為我國的水稻原產南方。唐宋以後,隨著南方經濟的穩定發展,一些稻區逐漸成為全國糧食的主要來源產地。當時有「蘇湖熟,天下足」和「湖廣熟,天下足」之說,這兩句話充分反映了江南水稻對全國的重要性,江南水稻的生產不但是全國糧食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是全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自從我國居民能夠熟練種植水稻後,不久後就傳到了東亞鄰國。大約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和周代交替之際,我國水稻又從舟山群島北傳到朝鮮、日本,南傳越南。到了漢朝,中國水稻又傳到了菲律賓。公元5世紀,我國的水稻又經過伊朗傳到西亞,後來經非洲傳到歐洲。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後,再由非洲傳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現在我國的水稻主產區主要是東北地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水稻還同時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的主食。

看了這些以後,是不是才對於每天熟悉又陌生的米飯有了一定的了解呢?讓我們珍惜來之不易的糧食吧,當你在吃米飯的時候,也許會覺得它的味道不一樣了,比平時好吃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慕楓歌歌 的精彩文章:

二戰,有種人不能殺,日軍想以此躲避被殺,全部成了俘虜
世界有個國家很奇特,因一個湖,大打出手,緣何獲勝了還後悔了?

TAG:慕楓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