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浴火重生的藝術

浴火重生的藝術

我國最早的、真正的瓷器是東漢晚期才出現的,或者說,由陶到瓷、由原始瓷到瓷器,它的過渡時期最終完成於東漢。我國浙江紹興、上虞、金華等地發現了很多東漢晚期的青瓷窯址。據測定,這些窯址發現的瓷片燒成溫度已達1310℃±20℃。

瓷器和陶器的主要區別是原材料使用和燒成溫度的不同:陶器使用一般粘土即可制坯,燒成溫度在800℃—1100℃之間;瓷器則必須選擇高嶺土,燒成溫度在1200℃—1400℃左右。

瓷器胎體硬度高、半透明,具有耐腐蝕、易清洗、造型美觀的特點,所以隨著三國兩晉瓷器的發展,它很快就以絕對優勢代替銅器、漆器成為人們日常飲食起居中最重要的生活用品。

南北朝以後,「南青北白」,成為當時瓷器生產的基本趨勢。「南青」,是說南方以浙江為中心的瓷窯多燒制晶瑩如湖水的青瓷;「北白」,是說河南、河北一帶的瓷窯多燒制潔白無瑕的白瓷。

不過,這只是大體而言。因為白瓷的生產是北方工匠在學習南方青瓷燒制的基礎上發明的,他們不僅燒制白瓷,也燒制青瓷和黑瓷。

隋唐是我國瓷器高度發展的時期。當時「南青北白」的大格局雖沒有變,但北方青瓷、三彩、花釉及南方釉下彩瓷的發展已預示出我國瓷器的發展要出現一個新局面。

唐代瓷器造型豐富,裝飾多彩,據陸羽《茶經》記載,唐時以燒制精良陶瓷而聞名天下的窯場有越窯、邢窯、鼎州窯等。考古發現,唐長沙窯、鞏縣窯等燒制的釉下彩、三彩、白瓷、青釉瓷、花釉瓷等水平也相當高。

宋代是我國陶瓷史上最興盛的時期。當時名窯遍布南北,陶瓷裝飾豐富多彩,各種胎刻亦獨具風格。據明人記載,當時有五大名窯藝冠群窯(官窯、哥窯、汝窯、定窯、鈞窯),這些名窯,以其獨特的燒制技術和裝飾技法爭奇鬥豔,使宋代瓷器工藝異彩紛呈,享譽於世界。

元代的釉下青花瓷、釉里紅很有特色。到了明代,隨著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陶瓷工藝釉彩、紋樣、造型都較宋元有大幅度的提高,各種色釉器如雨後春花,競相怒放。

由於明代明令禁止民間使用五彩尤其是龍鳳五彩器,加以青花瓷器美觀大方、製作簡便、經久耐用,深受勞動人民喜愛,所以明代各地的民窯大都以燒制青花瓷為主。

明代民用青花瓷的裝飾取材廣泛,風格爽朗,充滿了生活的情趣和健美精神。明早期的青花瓷,裝飾多以花卉)、人物故事)、仙山樓閣等為主題,形式較少。

中期以後,隨著中國瓷器大量投放國內外市場,民用青花瓷的裝飾風格也變得越來越活潑生動、不拘一格,富於開拓精神。明後期的青花瓷圖案,除了大量的花草樹石、飛禽走獸外,蜻蜓鳴蟬、小貓河蝦以及日用器物、漢迴文字都被廣泛地運用於裝飾,甚至配詩寫意山水也大量入畫,「筆有所宗,畫有所本」。

這就使得明代民瓷的裝飾較之前代更為豐富、更能反映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內容,這些素材大都出自於民間,反映了各階層人民祈求美好生活的願望。

明代民間陶瓷業的另一大成就是紫砂陶的興盛。紫砂陶是用紫砂泥製成的一種質地堅硬的陶製品。該陶製品外部不施釉,但外觀朴雅,表面越用越光潤,極富民族特色。紫砂陶茶具有泡茶不走味、盛暑不易餿、耐冷熱、急變性能好等特點,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紫砂陶的燒造實際上宋代已開始了,其地點在江蘇宜興丁蜀鎮,不過到明正德(公元1506—1521年)以後燒制技術才發展到成熟階段。或者取意自然界中的瓜果鳥獸造型,或者模仿秦漢的彝器塑樣,形制新穎,品色豐富,使宜興紫砂陶名播海內。只是由於紫砂器多為文人雅士寶愛,民間流行不多,勞動人民只能用一些缸罐瓶盆而已。

清代是中國古代瓷器發展的高峰,工藝、品種較之明代又有不少提高和創新。清瓷特重於色彩艷麗的「鬥彩」、「粉彩」,而且由於清代對民窯的限制不如明代嚴峻,故而不管官窯民窯,均以燒制彩瓷為主,它們的差別僅在於做工的精粗和裝飾風格的豪華質樸,青花瓷已退居次要的地位。

清代民瓷多屬碗盤瓶罐之類,講究實用大方而不追求形態怪異。清代民瓷的裝飾題材,除了人們喜愛的嬰戲圖、八仙慶壽等,還有戲曲故事畫、耕織圖等反映歷史和民俗的內容,花草竹木、瓜果菜蔬、山水樹石、飛禽走獸和各種吉祥圖案也花樣翻新,甚至少數民族、西洋婦孺的內容也可作為瓷器的裝飾。

這些都反映出民間大眾的喜好和願望,反映出清代文化發展和中外交流給人們帶來的新觀念。通過它,我們可以了解清代民間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圖片來源:網路配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戀上神農架 的精彩文章:

櫻花在神農架「探頭探腦」
走進奇妙的「蜜蜂王國」

TAG:戀上神農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