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0-3歲的敏感期,你可以這樣陪他度過
GIF

寶貝 (in a day)
my life will…
張懸
00:00/02:25
口腔敏感期——半歲左右至兩歲
用口進行味覺、觸覺過程。用舌頭、牙齒感覺事物、探索環境。使口的功能建立並獨立起來,用口來認識世界。
口腔敏感期嚴重得不到滿足的孩子會搶別人的食物,隨意拿別人的東西,撿掉在地上的食物,注意力固定在食物上而無法學習。孩子在此敏感期或未順利度過時,建議為孩子提供自由選擇和享用食物的機會。
很多孩子2歲左右出現「咬人」現象,則需要提供可以咬、嘗的東西,軟硬不同的食物,乾淨、不同質地的物品,來滿足孩子口腔味覺和觸覺。孩子在出生時,能夠使用的唯一器官是口、眼睛和體感。最初用口認識手、喚醒身體的其他部分,認識其它事物,什麼東西都放到嘴裡。手被喚醒,就會到處觸摸,口的敏感期就會逐漸過去。嬰兒是用嘴來打開世界的大門,用嘴來和世界建立親密關係的。
手的敏感期—八、九月
八九個月的時候,非常多嬰兒喜歡抓捏軟和粘稠的東西,反覆抓捏之後,再放進嘴裡品嘗。抓飯、玩飯。不注意可能會抓屎粑粑。喜歡抓捏軟的物體不僅手得到活動,而且是智能的目標活動。很多成人都會有制止嬰兒行為的衝動,剝奪他們用手的自由,認識世界的機會。
手的敏感期抓的過程:一把抓、三指抓、二指抓。手的鍛煉非常重要,成人用手做事笨拙,大都和這期間發展受到阻礙有關。
自由的心理、愛的氛圍、豐富的教具和大的活動空間是兒童正常發展的充分條件,兒童是用手來思考的,禁止了嬰兒手的活動,就相當于禁止了兒童的思考。
走的敏感期—7個月
大概從7個月開始出現,孩子開始拒絕坐,不斷要媽媽拉著雙手跳,一段時間後開始走,看上去像在跑。這是父母最累的時候,孩子不會走,但到處走;會走了,就無處不走。哪裡不平偏要往哪裡走,上下樓梯都要自己來,不管花多長時間。
走的敏感期時,嬰兒是一個自由、活躍的個體。會走後,活動不必依賴於成人,活動範圍擴大,走向獨立。對空間的把握能力從此跨出了一大步,意味著可以自己支配了。
成人應該放棄自己的走路節奏,生活節奏去配合孩子,讓孩子得到充分、良好的發展。當孩子學會了走路,2歲左右,自己就不想走路了,會想辦法讓人抱,這時走的敏感期就過去了。
空間、時間敏感期
嬰兒通過拋撒、扔、移動物體來探索空間,感知自己和物品、空間的關係。把裡面的東西取出來,把外面的東西塞進去,是認識空間的最初過程。嬰兒見了洞洞就會往裡塞東西,不斷壘高、推倒,大的東西套小的東西,鑽到狹小的空間里,反覆爬上爬下,是身體對空間感受的過程。
空間敏感期給家長造成的危機感較大,擔心孩子的安全,會出現沒完沒了的嘮叨,設置限制,孩子有點不平衡馬上去扶。家長也需要有承受危險的心理力量,把這種危險「講」給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危機感,破壞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失去探索世界的機會。
給孩子愛和自由,空間敏感期對空間的探索,是孩子自我創造、突破極限的過程。孩子需要在各種空間中感知不同的空間,上下、里外、大小、方圓,感知不同的空間建立空間概念,也是心理承受能力發展的過程。
時間敏感期
孩子剛出生就開始感覺時間,剛開始,有了需求,哭——馬上就要得到,在成長過程中急切感逐漸緩解;想要——得不到,哭聲可以不那麼急切,然後;想要——不是什麼都可以馬上得到,可以稍微緩衝一下。孩子逐漸發現所有的事情和願望是要通過時間來完成的。做一件事情需要多少時間,讓孩子獲得控制時間的心理和智力能力。
細小事物的敏感期:1歲半—2歲
一個時期內,幼兒手裡總是緊緊握著一些小東西,幼兒會有一種擁有和不讓這個東西轉移的感覺。觀察微小的東西需要專註、耐心、時間。
不會引起成人注意的細小東西,能吸引孩子,在這些東西上,探索和發展著他們的觸覺和視覺能力,給以後發展精細動作打下基礎。兒童認識世界是從微觀開始的,世界對於他們來說是有強烈的吸引力,而且生機勃勃。
兒童對世界充滿好奇和興趣,甚至是熱愛。與忙碌的、感覺麻木的成人形成鮮明的對比,兒童用經歷感知世界,成人用知識和大腦來理解世界。
秩序敏感期
幼兒會按照自己的規則來做事,秩序和程序給幼兒安全感,如果秩序和程序被打亂,會給幼兒帶來極大的混亂和不適。這時的秩序和程序進入幼兒內心,成為幼兒最初的內在邏輯,兒童的「直線式思維」,後來,才從這種邏輯形式上開始轉變發展。
兒童有了良好的秩序感,自我的形成就成為了可能,內在就是和諧的。有了內在的秩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變得有界限、規則、友善、承諾,關係就可以持續發展下去,關係也將是和諧的。秩序破壞會給兒童帶來不安全感,思維混亂、感覺混亂、情緒混亂、心理混亂,兒童會在無秩序的環境中抗爭,浪費很多成長的時間,我們應保護和理解兒童提供有秩序的外在環境。
模仿敏感期:2歲左右
模仿是兒童對自己身體行為上的一種確認,將動作重複出來,最終形成自己的能力。當對某一行為自己無法確定而不能完成時,就不會模仿,而會苦惱和焦慮。兒童通過模仿,從內在世界走向外部世界的早期實踐過程,經歷這一階段才能形成自我。模仿可以獲得愉快、力量,達成目標的自我意識的嘗試。建議:一、讓孩子去做,模仿沒有對錯。二、盡量放慢自己的動作,滿足孩子模仿的需要,給孩子成長的空間,使孩子平穩地度過這一時期。
自我意識敏感期:(自我為中心)
私有意識產生,明確指明「這是我的」可以按照自己意願、情感、心理和意志小需要行使自己的計劃、支配自己的行為。兒童通過佔有屬於自我的東西來區分自己和他人的,感覺到「我」的存在,是兒童自我誕生的標誌。應滿足兒童的需求,不要譴責孩子的行為,建立良好成長環境,讓孩子很好的構建自我。
沒有自我,不能歸屬於自己,必歸屬他人。0-6歲的兒童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沒有這樣的全部投入,兒童無法形成自我,最後也無法走出自我,成人後就真一「自我為中心了」喪失了「我」與他人、社會分離的機會和界限。
惠智心理您身邊的心理顧問


TAG:遵義惠智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