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景觀設計的三個維度

景觀設計的三個維度

這篇小文章是我的一些感悟,關於景觀設計的三個維度,第一個是隨著時間而生長的景觀,第二個是藝術的景觀,第三個是現代全球化對中國傳統造園的解構所創造的景觀。

文章摘要

時間而生長的景觀

時間和空間的結合讓人產生豐富聯想

藝術的景觀

從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尋找靈感啟發和有所創新

現代全球化對中國傳統造園的解構所創造的景觀

通過重新組合來形成新的當代的景觀形式

10年易亞源境天津實踐案例

平面圖、鳥瞰圖、透視圖

全文閱讀

關於景觀設計的三個維度

1

隨時間生長的景觀

時間景觀就是隨時間而生長的景觀,景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地長大,就像樹木會從小樹變成大樹,景觀也會隨著時間而有不同的變化。如《舌尖上的中國》,每一集都有特定的含義。有一集是講《時間上的味道》,導演通過全國各地的腌制食品來講述通過時間積累來形成的味道。從美食衍生到我們景觀,就是時間的景觀。通過五到十年的積累,新房子變成了老房子,老房子上爬滿了各種植物,像爬山虎、凌霄、紫藤等爬藤植物,還有小樹苗長成大樹,這種時間的變化以及由時間而形成景觀的緯度,不僅是三維的空間,也是四維的包含了時間的空間。

老房子和樹

時間和空間的結合是比較容易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的,可以通過前後時間的對比、場地對比、場地空間的結合來闡述。如一塊基地原來是怎樣的,後來是怎樣的,原來沒建成景觀的時候,場地的一些歷史記錄,跟造好景觀之後空間的對比。時間的景觀可以引申出歷史保護區域的改造,如易亞源境設計的上海外灘源及益豐大廈等等,這些項目都是時間的景觀,讓原有的景觀變成新的城市的一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了代表歷史的一種形象,保留下來就希望能通過它的改造,成為符合現代審美品位的東西。

2

藝術的景觀

藝術的景觀,例如從繪畫中取得靈感,就像王澍的很多建築設計都是從中國的山水畫中找到靈感,同時折射出文人的情趣與意境。所以,從繪畫中尋找一些景觀的特色和亮點,這也是我們易亞源境在景觀設計中重點研討的問題。景觀跟藝術、繪畫、文學,還包括歷史文脈,民俗傳統進行的結合,主要體現在藝術和景觀之間的關係,從古代的文人繪畫到文人造園,再到現代的如王澍的建築設計,大多數是從繪畫中尋找建築的藝術。所以,當下值得探討如何從繪畫中尋找景觀造園的藝術

王澍作品:寧波博物館

藝術的景觀是從中國傳統的藝術文化中尋找一些有內涵的深層次的價值體系為當代所用,並從這些繪畫傳統的藝術形式來尋找在精神方面可以創新的東西。因為東方的繪畫藝術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與西方的繪畫是兩種不同的體系,如西方繪畫大師畢加索的許多繪畫作品就是從日本的浮世繪或源氏物語中得到啟發和靈感,畢加索後期的繪畫講究從三維到二維,包括反透視的運用,這些都告訴我們東西方的藝術實際上在匯合或者在交融,同理建築與景觀的思考與實踐也是一種藝術的創新。因此,如何從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尋找靈感啟發和有所創新也是我們努力研究的一個重點

浮世繪:神奈川衝浪里

這裡可以拓展開來,把當代王澍的一些學術理念進行闡述,他從不同的繪畫中尋找建築如同造園一般的理論,建築的空間形式的變化,開放空間和其他不同的空間的演變和轉折變化的關係,這可以作為一個索引,或作為一種形式的探討。那麼造園有沒有可能從中國傳統園林、傳統繪畫中尋找一些突破和創新呢?如何從中國傳統的繪畫中提煉出新的景觀設計語言,符合當代中國的發展趨勢,既有中國傳統藝術的修養和精神在裡面,同時又具有現代性和傳統藝術性的結合呢?這是非常有趣的課題,可以進行探討,在做項目中從藝術的角度來思考景觀設計。

3

解構的景觀

對中國傳統園林的解構方面,如蘇州園林在空間上有很豐富的變化,我認為完成可以稱的上是「後現代的建築設計手法」。但是我們又不能照抄照搬這些傳統園林,我們應該通過一些解構的方式,用解構的手法去表達這些東西,把一層一層的空間剝離開來,通過重新組合來形成新的當代的景觀形式。這是現代景觀設計實踐中比較重要的方面。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從傳統園林中進行一個解構,從園林自身的歷史傳統來發現現代中國園林景觀的發展趨勢。如何來解構一個園林?如何通過解構形成一種新的景觀設計形式?比如易亞源境在2007年設計的天津格調竹境項目中通過把地下車庫出入口改造成為一個書院的形式,創造出一個類似蘇州留園的冠雲峰庭院這樣一個空間意境,表達出景觀解構的概念。

蘇州留園

冠雲峰庭院

關於「景觀解構」的概念,如何來體現一個解構?景觀中的「解構」跟建築中的「解構」有什麼區別?解構是解構什麼?解構材料,解構細部,還是解構空間?比如我們中國古典亭的解構,原來亭子是磚、瓦和木的結構。現在我們通過鋼結構,通過建築體系的轉化來形成解構,這是當代景觀解構的一種形式。還有沒有其他形式來解構呢?如何解構呢?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去深入思考。

如何去解構傳統的園林?我們要從這幾個不同的原則中間研究如何來解構傳統園林。傳統園林可能通過厚重的牆體,厚重的屋頂形成亭子、廊、軒等建築形式,現代的建築可以通過平頂的鋼結構等新材料來體現這種建築形式,這實際上是通過材料來解構的。

拙政園

空間上有哪些不同和變化?傳統園林的亭、廊和軒的空間相對來說是比較連貫的,軒是室內使用的一個空間,亭是景觀的節點,廊代表了一個路徑,這路徑是有頂的,能防雨,基本上是幾個軒通過這些廊的路徑串聯起來,在這些廊的重要景觀節點上有一些特色的觀景點,這些觀景點就是亭。當代中國景觀空間如何把室內、路徑和景觀節點通過現代的景觀元素組合起來,這也是我們要去解構和梳理的空間設計和手法。

關於細部的解構就是在景觀設計中使用了一些新型材料以後,讓這些東西跟傳統的元素不一樣,如何通過現代手法能形成一些傳統的元素經常出現的東西,同時有些相似性,給人有種歷史的回味和傳承,這種解構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END

俞昌斌

俞昌斌,易亞源境首席景觀設計師,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國際會員。重度收納症和Evernote成癮患者,費曼GTD時間管理執行者,十年寫五本書和計划走遍全球的景觀作家,從2006年寫新浪博客至今即便沒人看也繼續寫的景觀大V。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事園 的精彩文章:

景觀設計的邏輯思維——演講整理稿

TAG:事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