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 要藝術不要命
「我一生只看重三個人:魯迅、梵高和妻子。魯迅給我方向、給我精神;梵高給我性格、給我獨特;而妻子則成全我一生的夢想,平凡,善良,美。」
——吳冠中
烏篷船里歡快的搖櫓聲,
荷葉連田田裡的魚兒嬉戲,
微雨飄搖下的白牆黛瓦,
煙雨繁花里的小橋流水,
江南每一幅每一幀都讓人沉醉。
《水鄉人家》
這是吳冠中生他養他的地方,
也是吳冠中畫中的樣子,
筆墨丹青的揮毫,
筆尖的婉轉勾勒,
黑白灰的和諧搭配,
點線面的形式美,
賦予了江南詩一般的意境和悠遠。
《水鄉春早》
吳冠中的畫總流露出一種熱愛和深沉,
給人一種純粹,
質樸美的視覺享受。
他的每幅畫不需文字言語過多解釋,
便能讀出畫家走過的路和他對藝術的態度。
《江南春》
1919年,吳冠中出生於江蘇宜興,
一個貧窮的鄉村,
他從小天資聰穎,勤學刻苦,
15歲考入浙江大學附設工業學校電機科,
那時國家危難,百廢待興,
他希望能夠工業救國,
可是無意間接觸到了繪畫,雕塑,
他被繪畫中蘊含的美學所吸引,
發現此生所愛,
便不顧家人的反對決意學畫,
毅然棄理從藝。
《吳冠中》
16歲便轉投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
師從吳大羽學油畫,
師從潘天壽學國畫。
一觸碰畫畫他的天賦就被打開,
那雙被上帝選中的手
讓他深深地陷入繪畫中。
《吳冠中在華山寫生》
1946年他考取了全國公費留學繪畫第一名,
獲得了去巴黎高級美術學院,
蘇弗爾皮教授工作室進修油畫的機會。
他流連在繪畫的世界不可自拔,
醉心於梵高、高更、塞尚、
馬蒂斯、畢加索等現代畫派,
在藝術的世界遨遊,
讓他快速地汲取和成長,
如痴如醉,
如癲如狂,
愛得濃烈便一發不可收拾。
《吳冠中在巴黎凡爾賽宮》
可是亂世飄萍,重洋遠隔,
遠離故土家眷,他相思入骨,
那時國內時局動蕩,顛沛流離,
而自己也剛結婚一年,
妻子在老家待產,
他無可言說。
《吳冠中在法國留學期間》
只能把對故國的思念,
對妻兒的想念通過筆傾訴紙上,
融於墨間,化作筆下的燕子,
在畫作中徘徊飛轉,
吳冠中在自傳中說,
燕子是他對故鄉的思念,
永遠盤恆在心裡。
《雙燕》
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來時,
海外遊子的心開始動搖,
縱然國外有更自由的繪畫氛圍,
吳冠中還是婉拒了法國的挽留,
毫不猶豫地回國站在祖國的身邊。
《故鄉》
1950年回國,
他先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
北京藝術學院、
清華大學藝術系及中央工美,
吳冠中說,他的藝術需要紮根土壤,
而中國才是這片土地。
《吳冠中在水鄉寫生》
然而懷著赤子之心回國的吳冠中,
在美術學院任教的時候,
因為學術觀點不和遭到壓制、批判,
被迫搞年畫,宣傳畫,
後又被排擠出美術學院,
調到大學建築系教繪畫,
他心中常積壓著苦悶,
唯有在繪畫的世界才能得到片刻寧靜。
《吳冠中在給學生授課》
1970年文革期間他被下放到河北農村時,
被收走了很多作品工具,
他便偷偷作畫,
像上癮一般,沉浸其中。
《吳冠中在寫生》
藝術創作是他終身的情人,
他熱衷於將中西方寫意與繪畫相結合,
為了獲得靈感,
他經常背著油畫箱到深山老林,
窮鄉僻壤去寫生採風,
有時下著大雨他也全然不顧,
一站幾個小時,巍然不動,
妻子心疼他,
便站在身後為他撐傘替他遮風擋雨,
讓他安然作畫。
《吳冠中夫人朱碧琴陪吳冠中在黃山寫生》
常常作畫忘記吃飯,忘記睡覺,
作息不規律,
創作時高度專註,
常常是滿身汗水,
被顏料染得滑稽尷尬,
他也全然不顧。
《吳冠中在貴州清水江畔寫生》
可是巨大的投入與勞作,
讓他得了嚴重的肝炎,
久站讓他的痔瘡惡化,
他被病情折磨得日漸憔悴,
整晚整晚地失眠,
一度以為自己命將終矣,
但就算是疾病痛苦
也阻擋不了他對畫畫的熱情,
不顧家人反對,
從床上爬起來繼續作畫,
他說自己就是死,也要死在畫架前。
《吳冠中現場作畫》
命運終究敗給了他的瘋狂,
他的身體竟然在他忘我的作畫中逐漸康復,
最終竟然被治癒了。
苦心人天不負,
他的畫也得到了收藏界和繪畫界的認可,
從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
從最初幾千,幾萬一幅,
到後來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
《鸚鵡天堂》在北京保利拍賣會上以2750萬元落槌
都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身後
總有一個默默支持他女人,
這話一點不假,
吳冠中享譽全球,
都離不開妻子朱碧琴的支持,
吳冠中先生曾說:
「我一生只看重三個人:魯迅、梵高和妻子。
魯迅給我方向給我精神,
梵高給我性格給我獨特,
而妻子則成全我一生的夢想,
平凡,善良,美」。
如果沒有妻子的一生追隨,
他的作品便會少一份溫情。
《吳冠中與妻子朱碧琴》
讓西方大師和中國民眾都滿意
新京報:你跟朱德群、趙無極三人相繼被授予法蘭西學院院士,被稱為三劍客。當年為何選擇了與朱德群不一樣的路,回國進行藝術創作?
吳冠中:當時生活再苦,學習上還是很滿意的。但在巴黎最大的問題是,老師很了解你,同學也很好。但到了街上,你是黃臉人。當時黃臉人很少,大部分是越南人,他們都把我們當越南人看。越南是法國的殖民地,因此對我們非常不友好,民族歧視很明顯。
我就想不能再這樣呆下去,會很落寞的。在人與人的社會中深入不下去,感情上有隔膜的話,在藝術上也深入不下去。而此時,我看了凡·高寫的一封信,很感動。
凡·高說過:你是麥子,一定要把你種到麥田裡去,才能生根發芽,不要在巴黎人行道上枯死。這話講的就是我。
真要搞藝術,還是要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里去。只有到自己的家鄉、自己的民族,才能搞出有感情的東西來。
從不為金錢作畫
據統計,自2000年以來,吳冠中各類作品總成交額17.8億元,被譽為是中國藝術市場的奇蹟。但這樣的身價,卻似乎與吳冠中無關。
曾有人問過吳冠中:「您對市場拍賣您作品的高價怎麼看?」吳冠中只淡淡地回了一句:「拍多高都與我無關。」晚年的吳冠中,生活中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非常簡樸。理髮就在馬路邊的攤子上。
晚年,他一直「蝸居」在狹窄的「袖珍書房」里,除了靠牆兩個裝滿畫冊和書籍的鐵架子,就是臨窗一張比課桌略大的書桌和一張椅子。「這是真的。」王璜生在擔任廣東美術館館長期間,曾多次拜訪吳冠中。
吳冠中曾有這樣的言論:「生命末日之前,還將大量創作,大量毀滅,願創作多於毀滅!」他曾驚世駭俗地在畫室里撕畫、燒畫。但是晚年,他又為偽作「毛澤東肖像中國畫《我的一張大字報》」打官司打白了頭髮,可見他多麼珍惜自己的畫名。
對待作品的態度里,吳冠中有這樣的人格:自己不滿意的作品從不拿出去,好畫更捨不得賣,也不為金錢畫畫或接受任務作畫。最後的幾年裡,他將畢生的創作散盡,曾向中國美術館、故宮博物院、上海美術館、中國美術學院捐贈作品。
吳冠中水墨畫作品欣賞
吳冠中油畫作品欣賞
【陶藝設】
帶你發現生活 品味藝術 感知人性
陶藝設|一個聊藝術的公眾號


TAG:陶藝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