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不惜血本「搶人」,是搶「人才」還是搶「人口」?
送面試補貼、送戶口、送房屋產權……2018年的畢業季,今年全國有750萬大學畢業生,以北京和上海為代表的一線城市戶口指標收緊,而以武漢、西安和長沙等為代表的二線城市則開啟「搶人大戰」,推出各種計劃留住人才。
『搶人』的背後,實則是『搶人口』
長期低生育率、老齡化加速等問題,造成我國新增人口下降,而經濟增速保持較快發展的城市,對勞動力的需求還在上升,這就直接導致了人口缺口的出現。」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楊立華認為,「目前我國總和生育率只有1.4,在接下來的20年里,中國將出現人口的負增長和急速的老齡化,年輕人將成為全國性的稀缺資源。只有搶佔先機,積極引進年輕人,才能維持城市正常運行。」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充足的勞動力一直是中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優勢之一,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巨變已經在悄悄發生。「目前我國人口總數雖然還在增長,但人口結構已經發生變化,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字來看,16歲至64歲的勞動力人口已經在下降,2013年起每年減少100萬人左右。」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柳學智介紹,若把年齡範圍縮小到16歲至59歲,我國人口規模早在2012年便出現了減少,同比減少了345萬,此後更是每年都有減少,2013年是244萬,2015年是487萬,2016年是349萬。但與此同時,人口的補充卻不樂觀,2018年年初,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生育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為1723萬人,同比下降63萬人。
這預示著,即便國家二胎政策已經全面放開,但老百姓的生育意願仍在不可避免地走低,我國人口紅利的衰減速度恐怕超出了人們的想像。人才爭奪戰這兩年爆發看似有些突然,其實是人口結構改變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
勞動力的減少,將直接影響到地方產業、經濟的發展。在我們國家創新驅動還沒有完全到位的情況下,要素投入起很大作用。對於一個城市而言,人力資本可以有效促進經濟高質量增長。這兩年的『搶人大戰』先從二、三線城市掀起,說明地方政府在經濟浪潮中是比較敏感和有前瞻性的。
事實上,很多城市已經在政策層面把人才戰略與人口戰略協同推進。「搶人大戰」參與度最高的天津、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和西安等城市,都是中央明確支持建設的國家中心城市,都處於城市擴張與產業轉型期,正是需要補充大量勞動力的階段。以武漢為例,這座擁有89所高校、百萬大學生的城市一直苦於留不住人才,在2017年春天即提出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2017年3月,面臨同樣問題且人口總量較少的西安,則在被定為國家中心城市的第二個月,即率先放鬆戶籍限制。
人口凈流出的城市是危險的,原美國第四大城市底特律即是明證。只有人口凈流入的城市經濟才會持續繁榮,各種資產價格才會堅挺,才會有更多的稅收支撐基礎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支出。年輕人是這個社會最有生氣活力、最有創新力、消費能力最強的群體。而高學歷年輕人更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主力軍。能夠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尤其是高學歷年輕人的城市,才是未來之星。


TAG:度支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