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了那麼多吐槽,您孩子作業問題解決了嗎?

看了那麼多吐槽,您孩子作業問題解決了嗎?

先上兩則採訪。

問:寶貝兒,你喜歡寫作業嗎?

1、2年級寶寶:(思索一秒)還可以。比較喜歡。

3、4年級寶寶:(無奈)不喜歡。

5、6年級寶寶:(毫不猶豫)老師你知道我們有多少作業嗎?^%(#&^&*#%@^&*#……@&……*(十分鐘後)哎,真要命

初中及以上:老師別吵,忙著呢。(奮筆疾書)

問:寶貝,你上課外班嗎?

答:恩,我有3/4個課外班

問:你喜歡上什麼課?

答:美術/跳舞/書法。。

問:為什麼?

答:沒有作業呀。

和孩子的反應相比,作業對家長的傷害值好像更高。

動脈痙攣、高血壓、回奶、心臟支架、骨折……

為了保命,有一種輔導班叫作業班。

作業這個打不完打不死的大怪獸為什麼我們要面對它?這個問題得追溯到「學習」上。

1 「不用學習就好了」

我不止一次的遇到學生感嘆:「要是不用學習就好了」。

這時我會嘿嘿一笑:「是嗎,不學習,你活都活不下來!」

這麼說其實一點也不誇張。剛生下來的寶寶是完全不會吃奶的,而這個重要的生存技能沒有老師可以教他。第一,成人因為技能退化也不會了;第二,語言無法交流。

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孩子只能通過試錯的方式完全憑靠自己的力量找到正確的吃奶姿勢——用舌頭把奶水刮出來。這一過程,我的女兒在她一出生花了近90分鐘得以完成。

和你的孩子談出生時候的事吧,他們會逐漸理解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2 「好難,我學不會」

每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都會遇到問題,其中一部分孩子努力過幾次仍不能解決的就變成了他的難題,經常放棄和逃避。

其實這事成人也經常干,比如我嫌做飯麻煩,所以干錯不做;害怕學習開車,所以堅持不買車。然而學習和生活不同,很多時候沒有選擇,必須要學會,否則以後會越來越困難。

遇到孩子逃避時我會問他們:「你覺得吃飯難嗎?走路難嗎?」

得到的回答當然是充滿自信和得意的「不難。」

師:「是嗎?其實你學走路用了一年,學吃飯用了好幾年。」

生:「怎麼可能?!」

師:「不信回去問你媽!」

GIF

學習走路對嬰兒是特別困難的,寶寶們力量不夠、對自己的身體控制也不好,基本聽不懂爸爸媽媽的指導,摔倒失敗的次數不要太多。哪個爸爸媽媽見過孩子說「走路好難,我學不會」?

帶孩子去看看小區樓下認真學走路的寶寶,和他講講小時候學走路吃飯的故事吧。告訴他「你自帶強大的學習力而且做到過」。

3 「我覺得我不聰明」

每個老師都遇到過程度弱一些的孩子,做過一對一的老師遇到頻率會更高。這類孩子的問題很複雜,除了學習方法、習慣、能力以外,還有一個共性——他們認定自己笨,甚至親身的爹媽也這樣認為。雖然爸爸媽媽不會輕易說出來,但你們的不耐的表情、大聲的怒吼、無奈的嘆息孩子都懂。

學生學習受挫陷入沮喪時,我會問他們:

「你覺得一學就會的人厲害,還是花好幾遍學會的人厲害?」

「當然是一學就會.」

「一學就會固然很厲害,但能夠一遍一遍去和自己的問題死磕的人才是無敵的!」

我輔導學生做題最高紀錄是12遍。學習2個兩位小數相乘,需要做 乘法×3→豎式加法×1→確定小數點,計算步驟多並且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

第1遍,講題,孩子理解的很快,開始獨立完成。但急於求成,當然出錯。「沒關係,再算一遍」

第2遍,算的稍慢一些,但卡在了豎式加法環節,「沒關係,老師再給你講一遍。」

第3遍,孩子中途思路中斷,乘法出錯,功虧一簣。於是要求再算。

第4遍開始,孩子更加不耐煩,計算過程不能保持。

第7、8遍的時候,一邊算一邊流淚

之後的幾遍,沒寫完就自己放棄了,從頭寫。

最後我讓孩子停下來,告訴她:「老師觀察你每一步的計算其實都會了,但這個乘法步驟確實多,很容易出錯,需要一步一步做慢一些。你是休息一會再做還是現在再試一次?」

孩子試了第12遍,終於做對了,含著眼淚歡呼。趁熱打鐵,我趕緊給孩子布置一道同等難度的新題。也是一次性算對。至此之後同類題基本不出錯了。

爸爸媽媽輔導作業時可以經常想想,我們自己是學什麼東西一學就會嗎?

悟性過人的張無忌學太極的時候也看著張三丰打了3遍呀。孩子不是天才,家長不是名師,講不會很正常呀。

什麼課程會好賣?

五天學硬筆書法、一個月學自然拼讀、英語口語0基礎高分速成……真的能這麼快get一個新技能嗎?

爸爸媽媽和孩子談談自己學習的糗事吧,把預期降低一些,孩子只要願意繼續面對,就該為他們點贊。

4 「老師,少布置點作業吧」

每次面對家長和學生的請求,很為難。其實老師根本不想給孩子布置作業,如果能聽完課就完全掌握,我才不會給學生布置任何作業呢。

作業越多意味著學生出錯的可能性就越大,遇到一道錯題,需要分析出錯的原因,用微信給孩子講解、提示,等待孩子改錯,有時候要再講一次或者給孩子再找一題進行鞏固,加上批改的時間至少20分鐘。

公辦學校一個班基本70學生,每位老師要負責幾百孩子。每布置1道題,就意味著5-10分鐘的批改時間。心目中老師的形象除了上課,就是在燈下改作業。

「老師需要知道你們學會了多少,哪些沒有學會,哪些課程內容需要重新設計,下節課講新課還是做補充,所以,還是寫作業吧~」

5 「我喜歡不布置作業的課」

我們學的東西主要有三類:①行為規範也就規矩,比如過馬路看紅綠燈、上課要保持安靜;②技能,比如走路、畫畫、籃球、閱讀、計算;③知識,比如語數英。

對於①不需要作業,行為規範只有遵守和不遵守。

對於②少有作業,大多數人技能學習的目標是會不會,而不是好不好。比如游泳只要扔水裡不淹死就算學會,下課不需要作業。但要像孫楊一樣出成績,就得日游20000米,整天都在做作業。這類型學習,沒有作業只算娛樂。

對於③學生的主要作業來源。知識學習要經過知識獲得、知識保持、知識提取並在需要時做知識遷移。換成人話就是知道、理解、記憶、掌握並應用。

舉個栗子,學習三角形面積

知道: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孩子:這個容易)

理解:看下圖↓(孩子:有意思,我會了)

GIF

記憶:記住公式,給底和高時,套用公式算出面積。(孩子:so easy)

應用:有3種類型。

1. (上課會講)能找到條件中的底和高,求面積;

2. (作業要做)利用面積反向求出底或高。

例:一個直角三角形的三條邊分別是30、40、50,求50這條邊上的高。

3. (某些考試)和其他類型問題結合。

例:下圖中每個小格都是正方形,且這些正方形的邊長都是1厘米,你能求出方格圖中這個漂亮的禮物盒子的面積嗎?

GIF

上課的40分鐘,老師完成了知道、理解和初步記憶這幾個階段。有時寶寶們還能忘記「÷2」,完全正確的記住公式需要接下來幾天的重複。

掌握和應用需要更高的熟練度,就是常說的「熟能生巧」。

回到上面的3類問題

要做1,需要孩子知道面積只取決於底和高,思路明確,能快速找到對應條件,看山是山。

要做2,需要孩子對知識更加的敏感,求高就馬上聯想到涉及高計算的知識——面積計算,再通過對公式的變形推導或列方程。看山不是山。

要做3,綜合問題,需要把問題拆分,每個部分都要正確解出,才能綜合出最後解答。達到看山還是山的境界。

知識學習內容明確,要求高。聽課完成的是知道、理解、短時初步記憶的過程,而長時準確記憶、掌握和靈活應用的過程,當天上課難以完成,只能通過作業逐步強化和深入,達到考試要求的狀態。

6 「好作業-好成績」閉環

年輕的時候,先寫什麼作業你還記得嗎?

我每次先寫完數理化,然後寫(chao)英語和語文。

理科越來越好,語文和英語…哎不提了。

什麼是考試成績不理想?

我的理解是考試的時候才發現有問題沒解決。如果在做作業的時候就發現問題,並且及時解決掉,面對考試還會緊張嗎?觀察孩子們,那些作業快又好的科目,成績也會好。

反過來擅長的科目,孩子學習的時候信心足、興趣濃,自主性就更強,這類作業會優先做,及時得以鞏固,同時帶來成就感。

GIF

和您孩子一起聊聊他擅長的課程吧。

告訴孩子您眼中那些他專註認真的眼神,利落漂亮的作業,遇到困難委屈但堅持的可愛模樣,告訴他爸爸媽媽為他驕傲。

然後一起面對孩子的困難,告訴他沒關係,學多少遍爸爸媽媽都為你點贊,一直陪著你。

另外,還有作業俠也在。

作業俠

關注作業俠,陪您和孩子一起樂對作業,天天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業俠 的精彩文章:

TAG:作業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