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少年的巡演,我的巡遊

少年的巡演,我的巡遊

由題目便可看出來,這又是一篇在我出門回來之後例行的一篇東西。延宕幾日,我實在是沒有動力寫下並發表出來,這之中有多重原因,我就先寫在前面,以為我後面的正文圖像敷衍成事作些借口。

首先我總認為此次的例行文章不復生命力了。而文章也好,照片也好,凡稱我創作出來的東西少了這種所謂形而上的東西後,我就懶於去想、去做。這也是我自小為父母、老師批評的某些表現的相似內因。我不願去做在我看來沒有生命力的事情。

老實說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大事,似乎沒有比這更大的事了。許久之前我父親委婉地對我說,你可以在你的公眾號里發些不同類型的東西啊,為什麼總是遊記?那是我第一次想到,原來我曾發在這裡的文字、圖像在他人眼中就可被統稱為「遊記」。除了詩之外(也並不常寫,我是沒有詩人氣質的),我從不曾為我作的文章設類型,總之是走到哪寫到哪。圖文零散,我卻寫得痛快,甚至更多時候圖文並不相關。我會說到白堤凄風苦雨與我的just walking in the rain,在麴院看櫻花與我的審美預設理論,在雲棲消夏與趕騾子人的記錄創作。我很難過,原來這一番我最鍾愛的表達原來也是可以統稱為遊記的。

去年十月我開了這個公眾號,出於偶然。我等到第三茬的桂花都要落時急急忙忙出門,回來只想著,我要記錄。彼時的初衷是記錄,而後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除了記錄,我甚至會在編輯內容時寫出些粗淺的見識放在這裡,這已不是我行在路上時的記錄,我斗膽稱為創作。自小我的願望就是成為一個創作者。兒時學了些樂器,音樂算作那些年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那時候起我就想要創作音樂。再後來是想要創作文字,到當下連帶著圖像一起。許多時候無關作品,我只是覺得創作本身,就是人所有天性中最好的一份。創作是從無到有的過程,與自由相關,這也是我的本性。既扯上創作,我就不得不更珍而重之這件事,我要我創作的東西有生命力,有我真心想要表達的部分,而非例行的一份圖文堆砌。

第二還是同生命力相關,這次是圖像的部分。一直以來我自認長於拍杭州的綠色,杭州的綠色讓我心醉,讓我熱愛。我身在其中可以切實地感到厚重與生命力,因而我也能以鏡頭記錄並傳遞生命力給以後再看照片的自己與看到照片的人們。這是每當我背著相機行在山中最滿足的部分之一。有了這種想要傳遞內容的願望與能力後,我才能拍出我自認有內核、令我自己滿意的照片。

而在別處的過程就簡單了許多,我曾就在四月的一則看花訊息中說道:

很多時候人們看花不止是看一簇簇的花朵,而是一整個景觀的和諧與動人度。背景作配實例,如西湖山色之於荷花;放鶴亭之於梅花;太子灣風車之於鬱金香。在此基礎上,看花也就有了一個審美預設的過程。由是武漢大學的櫻花同路邊小道的櫻花才有了高下,杭州西湖同任意一城市景觀湖才有了分別,同一景緻在不同人眼中、鏡頭下才有了差異。

我常堅持,攝影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皆通。詩因有音樂作底才有朗讀靈巧性,因有畫面感(繪畫、攝影)而更易成千古名句。你若熱愛文風尖銳動蕩的作品,則一定程度會體現在你的音樂風格偏好上。你鏡頭下的景觀、人物也是需要文學、音樂印象作審美預設的底子才好。

彼時我只強調審美預設於景觀個體的巨大作用,單就攝影這一創作形式來講,很大程度是要在此基礎上進行的。但是我直到這次出門才發現了一個局限性。審美預設固然能使個體景觀的審美、文化意義更大,卻也會限制了創造與創作。譬如我看到過許多人拍過的香港,雖不可說千篇一律,但總歸是受到了共同的影響——上世紀的香港電影。這次我到澳門拍到的街景,竟也不自覺地往那個方向靠攏,成為了泛泛。即是說是含有生命力,也是從曾經的審美預設中綿延而來,很少是我親身感知到的,真正的生命力。

缺乏這種我個人極為看重的生命力,無論畫面再精緻,我自己總歸是不滿意的。這是我沒有動力作這篇東西的原因之二。

第三,前幾日我在深圳,預備回杭州的那個下午,在往車站去的路上,看到了一幅震撼到我畫面。我站在那足足盯了十分鐘,之後神情恍惚一直到車站。那一路我想到了太多東西,想要寫下來,但因行程匆忙,未能施行。回到杭州後又睏倦兩日,等我再想提筆時已經毫無神思(或也是因我原本想到的東西就不充分的緣故)。總之我難過了一整晚,在之後我就什麼都不想寫、什麼都不想做了。

借口找好,以下是正文了。

這次出門的目的比從前單純了許多,就是要去追星。迪瑪希要在深圳開演唱會,我要去追,恰好杭州飛澳門的機票便宜極了,就提前兩天到澳門。計劃杭州飛澳門,澳門輪渡至深圳,深圳高鐵回杭州,一路海陸空交通方式都齊全,滿足極了。可等待途中實在多舛,臨行前發現身體出了點狀況,周圍的人極力勸我放棄,可我,就是不想放棄。在醫院打了止痛後效果感人,於是我還是去了。

一下飛機先是就被原先只在電影里聽到過的口音嚇到,惶惶之中有種不真實感。澳門以及中國沿海所有開放較早的城市的建築共同特徵一定是中西合璧。而澳門常年作為殖民地,這種特徵更被放大。以下是澳門半島街景。

澳門半島夜景

這幅黃昏要單說。

來之前是很想到海邊看日落的,到這邊發現傍晚昏昏沉沉,不像有日落的樣子。吃完碗仔翅出門一抬頭,整片粉紅色的天空,金黃色的火燒雲。可天空只被割裂成了一條縫隙……我真想立時飛奔,最終也未能成行。我總是對日落懷有巨大的執念。

澳門半島西式建築。

氹仔島建築

在龍環葡韻博物館這裡我還要多說幾句。

旅途之前我曾擔憂,從大陸而來獨自一人自由行,生怕在這個較特殊的地域受到某些不太好的對待(我是真的很不願說出歧視這個詞)。到這片土地以來,第一位真正可算與我有交談的人是機場發財車處的工作人員,我問他到葡京的車在哪裡坐,他用極其彆扭的普通話(後我才知這在這裡已然算好的了)為我指路,算是先讓我安心。而後遇到的除了有一兩處網紅店可算是店大欺客,態度有些難以描述外,其餘都還好。我也常在人群中唯有我一人說普通話時心裡有些慌張,並時刻自省。

大約是常懷這種心態的緣故,在龍環葡韻博物館就尤為令我感動了。我走在前面,還未到房子近前,扭頭一看距我50米遠處一大波旅行團即將到達,我只好加快步子。也許是發現了這種狀況,門口的一位年齡稍大的保安(爺爺?)招手讓我趕緊進去。我在這樣的環境下自然是能少開口就少開口,只好報以微笑。他帶我進門,竟然為我各種講解了一樓的各間房間,我知這一定不是他的職責,心下感動。他問我家鄉哪裡,我說河南,他居然脫口而出鄭州(在我的刻板印象里我總以為他們是對大陸比較陌生的)。後我又說我是從杭州飛過來的,他又說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參觀完二樓,要離開時,他見我獨自一人,居然主動要幫我拍照(就是那種遊客照)。我們後也用他的手機自拍了,他滿臉驕傲地為我展示他手機里與來此參觀的遊客的合影,「一定有一千張了。這個是從河北來的,這個是上海來的,她們是韓國人……」我猜,他是在用這種方式收集並紀念他的人生、那一千個人的人生,像集郵一樣。可我總覺得,人比郵票有趣,人比郵票珍貴。

網紅官也街

威尼斯人划船的小姐姐超好看哎

威尼斯人街景

巴黎人

Emmmm關於賭場,我是很想進去看看的。小心機的我跟在兩個大叔後面想著可以混進去,最後還是被發現,查了證件笑著跟我說No。(21歲以後我還會再來的!)))

快到傍晚時,想要去海邊看日落。到了黑沙海灘之後才發現我忘記看方向了,太陽不會從海面落下的。有些遺憾,甚至在我踩夠沙子後就想離開。可還是因為我的拖延症,太陽完全落後我還是沒有離開。於是我就在海邊又一次看到了粉紅色的天空、像是加了粉色濾鏡的世界,總算是完滿了前一天傍晚的遺憾。

天黑後,沙灘上的人都打算去吃燒烤了,我起初沮喪,我也很想去,可是一個人怎麼可以吃燒烤呢?

我終於完成了人生的又一項重要的事情——一個人吃燒烤。看來終極目標:一個人吃火鍋。勝利在望。

葡京周遭的一條龍服務。

澳門的垃圾分類做得真的很好。我所看見的人們都有很認真地即使很熱依然在太陽下慢慢分類扔垃圾。

媽祖廟

第一次見到的雞蛋花

杭州寺廟裡常見的雨鏈。

而後我便乘船往深圳去了。

澳門外港碼頭。

迪老師的演唱會現場照

以下是吃的部分。我從來都對食物不敏感,或許是北方人吃飯比較糙的緣故?自我到了南方,尤以朋友圈加了幾位美食博主之後,感嘆吃食學問大。既到了因文化多元交融而導致的食物頂級好吃的珠三角地區,自然是要大吃特吃的。但因我是獨自出門,吃飯上面就會有許多拘束之處,因此並沒有去很大的網紅餐廳,多在路邊的小店嘗招牌。居然一次都沒有踩雷!由此可說,一處地方的食物質量基線也一定要算在整體地域評價之中。

澳門篇

這是我在澳門的第一餐:沙丹豬扒飯。只能用我貧瘠的描述食物的辭彙來表述了:超好吃。

極其有名的瑪嘉烈蛋撻(也有路過安德魯,因為前一餐吃太飽就沒有去)

服務態度一般。味道自我感覺跟KFC的葡式蛋撻區別不大。

專門去找的小小早餐店,盛記白粥。

炸腸超級好吃。

沿新馬路走,很餓,剛好路邊有一家小店在賣碗仔翅,老闆很可愛。綠色的是自家榨的甘蔗汁。

官也街的豬扒包&炸雲吞。

味道一般,但擺上桌就很有幸福感。

離開澳門前的最後一餐,在碼頭隨便找了家餐廳就進去了,點了茄子馬頭魚。

超級好吃,性價比超高。

網紅莫義記榴槤雪糕。原本我指望它可以改變我對榴槤這種東西的偏見(也可說是痛恨),最終還是……

友情提示如果接受不了榴槤的人還是省省錢吧,它並不能改變什麼。

澳門番外

澳門博物館專門有一個美食區介紹葡國美食,對於沒吃午飯進去的人可以說是很友好了。

深圳篇

在深圳找到了組織,跟幾個剛認識不到24小時的小姐姐們去吃飯看電影,因為大家都有共同的愛豆,所以感覺就超好。兩個廣東的小姐姐帶我們兩個杭州過去的去吃早茶,暴風哭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名行走 的精彩文章:

TAG:無名行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