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溯源古蜀文明:先民聚落選址準確避開地震斷裂帶

溯源古蜀文明:先民聚落選址準確避開地震斷裂帶

圖為營盤山遺址石棺葬墓地。 鍾欣 攝

中新網成都5月24日電 (岳依桐)記者24日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自2000年來,考古學家通過對岷江上游地區進行調查,發現了上百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其中營盤山遺址已被國務院公布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納入中國大遺址保護名單。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營盤山遺址考古現場領隊陳劍介紹,2017年11月1日至11月16日期間,考古人員對營盤山遺址再次進行了考古調查工作,基本明晰了岷江上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內涵,建立了初步的文化發展演變序列。

圖為沙烏都遺址南區出土陶器。 鍾欣 攝

據悉,營盤山遺址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鳳儀鎮,地處岷江東南岸的三級階地上,距今約5300年至4600年,是一處自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代的文化遺址。營盤山遺址也是迄今岷江上游地區發現的地方文化類型遺址中面積最大、考古工作規模最大、發現遺存最為豐富的遺址,對探討古蜀文化與馬家窯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關係具有重要科學價值。

讓考古人員感到驚訝的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距離茂縣不遠的營盤山遺址基本完好無損,僅北端邊坡上有局部區域出現輕微滑坡現象。「我們不得不讚歎岷江上游史前先民選擇定居地的慎重和科學性。」陳劍說。

陳劍表示,目前岷江上游區域的考古發現中,營盤山遺址的發現最具價值,為研究古蜀文明的淵源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同時,營盤山遺址也是江源文明及古蜀文明發源地的核心所在。

圖為營盤山遺址石棺葬墓地。 鍾欣 攝

陳劍介紹,本次調查勘探中,營盤山12座石棺葬共出土陶器、青銅器130多件,隨葬陶器分為實用器和冥器兩類,其中包括雙耳罐、單耳罐、豆、長頸小罐、小杯等,且大多成對。

據悉,考古人員對營盤山遺址周邊的沙烏都遺址、波西遺址等也進行了發掘。他們發現,岷江上游的遺址所在地基本避開了地震斷裂帶,同時,先民們對定居地點的選擇還充分考慮了對水資源、土地資源和動植物資源的控制與利用。(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考慮將偏遠地區移民留在當地
特朗普稱正在考慮向美墨邊境派駐軍隊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