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深刻把握新時代維護網路意識形態安全的戰略價值

深刻把握新時代維護網路意識形態安全的戰略價值

作者:朱 婷

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深化思想認識,深刻理解新時代維護網路意識形態安全的重大意義,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這是我們一切行動的先決條件。當前,維護網路意識形態安全的重大意義,集中體現為以下三方面。

一、維護網路意識形態安全是關係國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戰略問題

意識形態是現代國家的道義基礎和權力核心,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教訓表明,意識形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核心和靈魂,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生死存亡,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大戰略問題。從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誕生至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之間「沒有硝煙的戰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習總書記曾語重心長的警告說,「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也就很難守住。」

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階級利益及其代表的國家利益的衝突永遠是矛盾衝突的主題,意識形態之間的鬥爭長期而艱巨。世界歷史進程中,我們多次看到西方敵對勢力充分利用數量質量雙重優勢,大肆輸出西方意識形態,竭力鼓吹西方普世價值和政治制度,抹黑相關國家政權領導人,引發中東歐數國持續的政局動蕩,成功導演了這些國家的「顏色革命」與「和平演變」。成功實現了西方敵對勢力對這些國家的不戰而勝。

隨著移動新媒體的迅猛普及和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生事物的層出不窮。在全球化與逆全球化並存的今天,世界各國的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圍繞不同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等問題的較量日趨激烈,各種社會思潮之間的碰撞和交鋒也很尖銳。因此,這些新技術的出現不但沒有阻止西方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步伐,反而使網路意識形態日趨成為意識形態發展的新領域,網路空間的控制與反控制、滲透與反滲透、顛覆與反顛覆變得異常激烈,網路輿論場的重要性比之傳統傳媒輿論場而言有過之而無不及。由此,網路空間已被認為是主權國家在領土、領海、領空和太空之外的 「第五戰略空間」。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工作的基本認識和思路理應發生深刻轉變。

特別是在當今大數據時代,西方敵對勢力通過良莠不齊的網路文化、紛繁複雜的網路思潮,以微信、微博、慕課等形式,企圖消融馬克思主義在網路空間的主導權、話語權,對網路意識形態安全構成威脅,進而影響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穩定。可以說,網路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正朝著複雜而多元的方向發展。習總書記明確指出說「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鬥爭的主戰場。在互聯網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係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

因此我們必須從關係國家生死存亡的戰略層面來認識網路意識形態安全。要切實維護網路意識形態安全,引導網民堅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牢固樹立起抵禦西方意識形態滲透和誘導的思想長城,保障網民在大是大非面前堅定立場,這本身就是維護網路安全,也即維護國家政治安全。

二、維護網路意識形態安全是關係民族復興中國夢能否實現的重要工作

十九大報告指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現代化強國,應該既包含經濟科技等硬實力的強,也包括文化軟實力的強。關於經濟科技等硬實力的強大,改革開放伊始,我們就提出來,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但同時,我們強調,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它能防止我們走老路;堅持改革開放,它能防止我們走邪路。也就是習總書記提出的「一定要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

要堅持發展好基本路線,本身就意味著不能忽視意識形態安全的涵義。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意識形態本質是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而網路意識形態對於經濟基礎的能動作用主要是能在保障人民群眾利益的基礎上激發其能動性。所以,網路意識形態安全直接關係到經濟發展的大局。其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維護網路意識形態安全能為經濟建設提供穩定的環境。任何意識形態是對一定的利益訴求和利益關係的反映,它因利益而形成並隨利益而發展。時至今日,我國發展進入新時代,這是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各類社會熱點問題疊加出現、社會矛盾凸顯。反映到網路空間,網路意識形態領域的複雜局面體現的是各種矛盾背後的利益紛爭。加之境內外敵對勢力不斷對我國施壓促變,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堅決維護網路意識形態安全,這就要發揮網路意識形態的政治功能。通過維護網路意識形態安全,實現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環境。反之,對網路意識形態領域的種種情緒,如果我們不進行有效疏導而任其發展,則可能會引起思想混亂,乃至引發政治動蕩,破壞我國和平穩定的大局,經濟發展也就無從談起。二是網路意識形態安全為經濟建設提供能政治保證。黨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項改革,如果不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它的目標與導向就會出問題,改革成果就難以惠及大眾,中國就難以實現共同富裕,也就意味著我們的改革走上了邪路。所以,當前要向著民族復興的目標前進,必須通過在網路空間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來為經濟繼續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民族復興不光是硬實力的提升,更意味著文化軟實力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指出:「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一個民族能夠以獨立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核心要素。意識形態代表一個民族、一種社會制度和政權賴以生存的思想基礎、共同理想、價值觀念和精神支柱。一方面,中華民族文化為維護網路意識形態安全提供豐富的精神汲養;另一方面,網路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內容,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繁榮的使命。所以摧毀一種意識形態,就意味著摧毀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摧毀一個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就意味著搞垮一個民族。當前,我國社會出現的社會道德滑坡、人文精神失落、社會價值選擇與價值判斷趨向功利化和世俗化、民族文化凝聚力和創新力不斷下降等現象,與西方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在我國的大肆傳播不無關係。第41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7.72億。面對西方敵對勢力文化霸權主義咄咄逼人的攻勢,我們需要牢牢守住互聯網這個主陣地。在互聯網這個陣地上,真正發揮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必須善於從中華文化寶庫中汲取能量,善於發揮網路意識形態的教化功能,從傳統的教育改造人轉向滿足人不同層次的精神需求,從而真正尊重、關心、培育人,提升公眾綜合素質,提升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傳播好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鼓舞人心、凝聚人力,以如期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三、維護網路意識形態安全是新時代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

中國共產黨 90 多年的不懈奮鬥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根據不同時代條件,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事業發展的進程。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歷來就是密不可分,相互促進。中國共產黨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使馬克思主義歷經一個多世紀仍然充滿生機和戰鬥力和影響力。馬克思主義的不斷豐富和發展又賦予了中國共產黨強大的凝聚力、影響力和領導力,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成長與壯大。

在當今「人人都是通訊社」「個個都是麥克風」的網路時代,我們黨必須高度重視網路意識形態安全。習總書記2016年2月19日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我們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

中國共產黨要實現長期執政,就必須全面從嚴治黨,繼續推進黨的建設,這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內容之一。十九大報告中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打鐵必須自身硬。」「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於人心向背。人民群眾反對什麼、痛恨什麼,我們就要堅決防範和糾正什麼」。關於如何推進黨的建設,十九大報告提出「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等要求。這都直接體現了維護網路意識形態安全的屬性和主旨,即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當今大數據時代,網路黨建是黨的政治和思想建設的新平台,網路意識形態的政治動員能力體現著黨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維護網路意識形態安全勢在必行。只有在網路意識形態領域加強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牢記黨的性質和宗旨,秉承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精神道統和政治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真正實現群眾在哪裡,我們的陣地就在哪裡,這樣才能提升黨的政治動員能力,才能獲得人民群眾的擁護,人民群眾才會支持、參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建設,才能確保我黨長期執政獲得源源不斷的現實合法性基礎。(作者單位:中共濰坊市委黨校講師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魯網 的精彩文章:

石墨烯有機太陽能光電子器件在菏澤實現量產
濟南市第十一屆攝影藝術展開展

TAG:齊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