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只有周身關節鬆開,太極拳的掤勁才能生出!

只有周身關節鬆開,太極拳的掤勁才能生出!

頂頭懸:

將頸部肌肉放鬆,頸椎自然舒直,頭部因為肌肉舒鬆開而自然坐於頸椎上。頭頂似有繩懸,頭部有微微的懸空感。找到那個可以讓頭做到脖子這個架子上,扒掉舍掉脖子上的肌肉。

在做不到真正的頂頭懸之前,脖子很容易僵硬,在體會到脖子僵硬的時候放鬆肌肉,擺正頭顱,利用地球引力,把頭放在頸椎這個架子上。有這麼個位置,可以讓頭顱不偏不倚,彷彿懸空,輕盈靈活。找到這個位置。 要點:頭顱放正,此時眼睛平視,舍掉脖子上的肌肉。 臉部:放鬆眼眉之間,眼皮、嘴。 要求:放鬆到抬抬眼皮好像都不大容易。

原因:練拳時最容易緊張的還有臉部,而臉部的緊張還反映身體的僵硬,只有臉部真正做到放鬆了,你的精神才能真放鬆,能夠沉浸在反觀內聽。

松肩:

要松肩(也叫沉肩),首先要將胳膊松透。這樣來體會胳膊放鬆:此時手指會有腫漲的感覺,用腰帶著手臂晃一晃,體會一下肩的感覺,記住這個感覺。(或者站直後曲池穴向天,就是松肩) 緩緩站直身體,每移動一分重新體會一下,放鬆的狀態如有變化就重新調整到松。胳膊能鬆開後,胳膊的重量都綴在肩關節,所以你會感覺到手臂是有重量的。有一定時間積累後肩關節會慢慢鬆開。

松肩很重要。首先要知道松的感覺,如果有點困惑,如果恰好家裡有小孩子,看看他們的手臂,找找感覺。如果直立後感覺不到手指的漲熱麻,那就是還沒有松透。檢查肩關節。

當你坐著或站著入靜,就想像:這兩條手不是我的,是兩件身外物掛在我的肩上,手指就會慢慢有腫脹的感覺,如果微微把手指張開,感覺更強。一旦想別的,或被打擾,感覺就一下消失。手指腫脹是因為各關節放鬆,氣血貫通到手指產生的感覺。

沒有麻的感覺,說明肩關節還沒松到位。沒事的時候就想著,掛著。看現在需要掛的有臉、脖子、手臂、肩膀,只要想起來了,就檢查一下這些是不是在理想的狀態

現在,在保持上述感覺的前提下練練起式。(就是手臂平舉到胸前再放下,著重作兩臂平舉)

做法:彷彿有細繩拴在手腕處,來牽動兩臂上移。

要點:肩膀不能上提,手臂上移的時候,能感到肩關節的開展。 此時的手臂彷彿有千斤重。

前面提到的和後面要講到的身體的放鬆,都是像生活中的一部分一樣,成為習慣。

起式的時候照看自己的全身,每移動一分,就檢查一下臉、脖子、肩膀、胳膊上的肌肉是不是放鬆了。所以這個簡單的抬手的動作應該在1分鐘以上完成。現在一點也不要加意念,把自己完全倒空,不但胳膊,整個身體都是空的。隨著你對身體放鬆程度的提高,你也許會聽到身體里有一些細微的從沒有過的感覺,不要控制這些感覺,也不要強求,讓他們來去自由,你就靜靜的聽著。 肩關節不舒服,如果胳膊放鬆的好,肩關節比較疼。因為,肩關節的骨與骨之間縫隙會因此而拉大,連結骨與骨的韌帶會因此受力,而一般人很少有機會讓韌帶有被拉扯的機會,所以會感覺很不舒服。等練久了,不舒服的感覺,酸痛的感覺會減輕。

起式的第二步:肘尖平著向兩側牽扯,胳膊的其他部分不自動。

第三步:慢鏡頭自由落體運動,手臂緩緩下落。

要點:檢查手腕,手腕鬆開,手指舒展,手腕與小臂在同一平面上,不要有角度。

肘尖平著向兩側牽扯是在放鬆狀態下,手腕會自由垂落,手指朝地,所以手腕不可能與小臂在同一平面上,意思就是曲肘。但容易用小臂帶動曲軸,應該是用肘尖帶動。一般來說,手腕是比較容易被忽略的,手指會不自覺地僵硬。手臂跟肩平行的時候手指慢慢抬起,與小臂處在同一平面。

平時生活中任憑兩條胳膊掛在肩上晃來晃去,手指有感覺,試著做收放練習,心想掛上,感覺就出來,心想不掛,感覺就消失。有空閑的時間就找找感覺。這樣的練習要經常作,練拳時容易找到感覺。

肩關節好松,肩胛骨不容易松。但只要肩關節能夠由著地球引力鬆開,由著肘尖的開展而開展,不久肩胛骨也會開。

肩胛骨鬆開後,兩手臂才能相通,棚勁才能生出。

但這不能執著的去想,因為會引起後背、脖子僵硬。所以不到時候又難做到的還是不知道的好,時候到了,一點即通。

松腹:

拳彥有雲"腹內松凈氣騰然"。腹部不松,則上下雙重。運動的時候容易不容易平衡。腹部很容易緊張,尤其是在運動的時候。腹部不容易放鬆。在想松卻不能松的時候就吐一口氣,找找松的感覺。運動也好,靜止也好,隨時檢查。

松腹感覺不好找,用腹式呼吸慢慢吐一口氣後,覺的胸部和腹部很祥靜,很平衡,沒有鬱積。找到松腹的感覺後,在平日生活中多檢查。再檢查呼吸的時候氣能沉降到什麼地方。如果到胸膈處就下不來了,再在呼吸的時候慢慢調整。慢吸慢呼,受到阻礙就調整放鬆。

這裡的"氣"是呼吸的空氣,還是用意念來行氣的氣?還有,腹式呼吸,不完全用腹部,也有胸部。先腹部吸氣漲起,到盡頭後,胸腔接著吸氣漲起,然後胸腔先開始呼氣,接著是腹部;結束後,再從腹部吸氣開始,循環往複。太極拳中的腹式呼吸是自然配合上的,不需要自己去想著配合,著意配合,氣必滯。 這裡的檢查呼吸是否通暢,還是在放鬆的範疇。放鬆胸腔、隔膜、腹部。只要吸進來到空氣能自由落入腹部就可以了。

一般來說開始會氣短,呼吸急促,慢慢鬆開了,就可以深呼深吸。這需要個過程,沒事就掛著,想起來了就檢查一下。

只要你能松下了,氣會自然沉入丹田的。氣能沉入丹田,卻不一定呼吸的時候能腹式呼吸,大部分人都是用胸呼吸。

松腕:

腳腕不松,腿部不會真松。松腳腕,如同腳腕處的皮肉雖連,但筋已斷開。即使地面不平,身體中正也不會因地勢原因受影響。與鬆手腕相同。 鬆手腕最簡單的方法是:勞宮 穴向天的感覺,立馬感覺肘有下墜感覺,此時腕就鬆開了)

松胯:

1、稍息站立,將虛腿(右)鬆開,慢慢輕提右膝,膝蓋似有細線向上牽引。

2、使右腿慢慢離地。保持立身中正,不可因提膝而身體有些微歪斜,胯始終保持在原來的水平位置。

3、大腿、小腿肌肉鬆開,小腿自然垂直地面,腳腕鬆開。

4、每向上提一分,就重新檢查腿上的肌肉是不是鬆開了。

5、直到提腿至大腿小腿夾角90度。

6、此時著意鬆開腿上的肌肉,也就是骨架子支撐著,而意念扒掉腿上所有的肌肉。(跟起式抬臂的意思一樣。)

7、放下腿,讓腿自由落體運動。就在腿落的一剎那,聽聽是否感覺到了胯關節的存在。

放鬆時抬腿,站得很穩,地不平也一樣;腿自由落地的一剎那,胯關節有響聲。這些都是關節開始松的表現。一開始響聲可能比較頻繁,後來就漸漸少了。

再來一個動作幫助松胯。1、左腿弓步站好。2、將左腿意念成實腿。右腿虛掉。3、左腿小腿垂直地面。4、重心慢慢前移。收右腿。

要求:

1、運動的時候,尤其是收腿的時候,注意尾閭托丹田。尾閭托丹田,就是尾椎骨的尖端微微向前向上托。比較容易感受的是:屁股下面有椅子,在落座一瞬間的尾椎骨。

2、收腿的時候,左腿10分力,右腿0分。彷彿從泥沼里拔右腿一樣。體會右腿胯關節。

高低架都可以,高架易松好找,低架對腿的要求比較高。拖地收回。好像從爛泥塘中艱難的拔腿。鬆開全身,全靠左腿拖帶。

加入太極養生堂微信公眾平台(Taichitang)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關注回復「下載」即可),一起學習交流探討太極拳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如何解決太極拳練習中的斷勁?
太極正道「大松大柔、極松極柔」為什麼你卻不敢大松大柔?誤把受擠壓的內勁當成硬力

TAG:九五太極養生 |